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911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包括侧冲孔模具、第一次切角模具、第二次切角模具、第一次冲孔模具和第二次冲孔模具,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该平衡臂冲压系统工序设计合理,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质量好,精度高。

A balance arm punch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lance arm punching system, including side punching mould, the first mould cutting angle and second angle cutting mould, punching mould first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for punching mould, pun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first side cutting angle process, second corner cutting process, the first punching process and the second punching process; the process of balance arm stamping system is reasonable in design, simple mold, stamping parts with good quality, high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冲压系统是由多个冲压模具组合而成的对同一个冲压件进行冲压的组合系统。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平衡臂大致呈方形管状结构,中部有一圆形通孔,两端口部为倾斜状,两端有半圆形开槽,平衡臂的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有各种各样的方案,每一套冲压系统冲压出的冲压件的质量、精度都不一样,材料的利用率也不一样,而且模具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现有技术中平衡臂冲压系统存在工序设计不合理,模具结构复杂,冲压件质量差,精度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工序设计合理,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质量好,精度高的平衡臂冲压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包括侧冲孔模具、第一次切角模具、第二次切角模具、第一次冲孔模具和第二次冲孔模具,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作为优选,所述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一和下模一,所述上模一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柄一、上模座一和上固板一,所述上模座一底面上设置有上限位柱一和导柱一,所述上固板一底面上设置有斜楔,所述下模一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一、下垫脚一、下模座一和导轨,所述下模座一顶面上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一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一和与导柱一相匹配的导套一,所述下模座一顶面左侧设置有芯棒固定座,所述芯棒固定座右侧面中部设置有芯棒,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面上设置有小固定板,所述小固定板内侧面上设置有侧冲头,所述侧冲头末端设置有小退料板,所述小退料板内侧平面高于侧冲头末端。用于完成侧冲孔工序,结构简单,冲裁质量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切角模具包括上模二和下模二,所述上模二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二、上模座二和压料板二,所述上模座二底面上位于压料板二两侧的位置设置有上限位柱二和导柱二,所述上模座二底面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次切角凸模,所述压料板二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板二,所述下模二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二、下垫脚二和下模座二,所述下模座二顶面中部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二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二和与导柱二相匹配的导套二,所述下模座二顶面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次切角凸模相对应的切角凹模。用于完成第一次切角工序,结构简单,冲裁质量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次切角模具包括上模三和下模三,所述上模三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三、上模座三和压料板三,所述上模座三底面两侧设置有第二次切角凸模,所述压料板三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板三,所述下模三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三、下垫脚三和下模座三,所述下模座三顶面两侧设置有与第二次切角凸模相对应的第二次切角凹模。用于完成第二次切角工序,结构简单,冲裁质量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四和下模四,所述上模四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四和上模座四,所述上模座四底面上设置有上限位柱四和第一次冲孔凸模,所述下模三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四、下垫脚四和下模座四,所述下模座四顶面上设置有下固定板四、定位套四和与上限位柱四相匹配的下限位柱四,所述下固定板四和定位套四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所述下固定板四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次冲孔凸模相对应的第一次冲孔凹模。用于完成第一次冲孔工序,结构简单,冲裁质量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次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五和下模五,所述上模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五和上模板五,所述上模板五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次冲孔凸模,所述下模五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五、下垫脚五和下模板五,所述下模板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套五和下固板五,所述下固板五的左侧面中部设置有与第二次冲孔凸模相对应的第二次冲孔凹模。用于完成第二次冲孔工序,结构简单,冲裁质量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平衡臂冲压系统通过设置有侧冲孔模具、第一次切角模具、第二次切角模具、第一次冲孔模具和第二次冲孔模具,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最后冲压出平衡臂冲压件,进行侧冲孔工序时,先将零件插入芯棒中进行固定,斜楔带动滑块向内侧运动,冲出中部的圆形孔,然后进行第一次切角,翻转180度放入第二次切角模具中完成第二次切角,最后通过两次冲孔工序,冲出两端的孔型,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质量好,精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侧冲孔模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侧冲孔模具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侧冲孔模具下模一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切角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切角模具上模二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切角模具下模二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切角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切角模具上模三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切角模具下模三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冲孔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冲孔模具上模四的仰视图。图12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一次冲孔模具下模四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冲孔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冲孔模具上模四的仰视图。图15为本技术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第二次冲孔模具下模四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15所示,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包括侧冲孔模具1、第一次切角模具2、第二次切角模具3、第一次冲孔模具4和第二次冲孔模具5,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先冲出中部的圆形孔,然后进行第一次切角,翻转180度放入第二次切角模具中完成第二次切角,最后通过两次冲孔工序,冲出两端的孔型,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质量好,精度高。所述侧冲孔模具1包括上模一和下模一,所述上模一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柄一101、上模座一102和上固板一103,所述上模座一102底面上设置有上限位柱一104和导柱一105,所述上固板一103底面上设置有斜楔106,所述下模一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一107、下垫脚一108、下模座一109和导轨110,所述下模座一109顶面上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一104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一111和与导柱一105相匹配的导套一112,所述下模座一109顶面左侧设置有芯棒固定座113,所述芯棒固定座113右侧面中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冲孔模具、第一次切角模具、第二次切角模具、第一次冲孔模具和第二次冲孔模具,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所述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一和下模一,所述上模一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柄一、上模座一和上固板一,所述上模座一底面上设置有上限位柱一和导柱一,所述上固板一底面上设置有斜楔,所述下模一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一、下垫脚一、下模座一和导轨,所述下模座一顶面上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一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一和与导柱一相匹配的导套一,所述下模座一顶面左侧设置有芯棒固定座,所述芯棒固定座右侧面中部设置有芯棒,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面上设置有小固定板,所述小固定板内侧面上设置有侧冲头,所述侧冲头末端设置有小退料板,所述小退料板内侧平面高于侧冲头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冲孔模具、第一次切角模具、第二次切角模具、第一次冲孔模具和第二次冲孔模具,分别用于依次完成侧冲孔工序、第一次切角工序、第二次切角工序、第一次冲孔工序和第二次冲孔工序;所述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一和下模一,所述上模一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柄一、上模座一和上固板一,所述上模座一底面上设置有上限位柱一和导柱一,所述上固板一底面上设置有斜楔,所述下模一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一、下垫脚一、下模座一和导轨,所述下模座一顶面上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一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一和与导柱一相匹配的导套一,所述下模座一顶面左侧设置有芯棒固定座,所述芯棒固定座右侧面中部设置有芯棒,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面上设置有小固定板,所述小固定板内侧面上设置有侧冲头,所述侧冲头末端设置有小退料板,所述小退料板内侧平面高于侧冲头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臂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切角模具包括上模二和下模二,所述上模二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二、上模座二和压料板二,所述上模座二底面上位于压料板二两侧的位置设置有上限位柱二和导柱二,所述上模座二底面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次切角凸模,所述压料板二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固定板二,所述下模二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托板二、下垫脚二和下模座二,所述下模座二顶面中部设置有与上限位柱二相匹配的下限位柱二和与导柱二相匹配的导套二,所述下模座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辉刘志宾何华彬赵洪伟唐梅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永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