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变形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97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变形玩具,该玩具包括球状或盒状壳体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弹性变形体为一玩偶的躯体,该躯体包括一呈U字型的躯干、固定于躯干底部的下肢和与躯干左右侧壁连接的上肢,躯干的左右侧壁还连接有两牙轮连接杆,两牙轮连杆的牙轮位于躯干的中空位置且相互啮合;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卡接而成,前后壳体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枢接座,牙轮连杆分别通过枢接轴与前后壳体的枢接座连接,其中一枢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前后壳体的顶部通过一连接件形成可相对移动的结构,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前后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可供玩偶四肢弹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结构简单,变形过程容易,特别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玩耍。

An elastic deformed to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oys, the toy includes a spherical or box shaped housing and can be accommodated in the shell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body of a doll body, the body includes a U type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trunk, trunk and lower limbs and trunk of left and right side wall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limb the trunk, left and right side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connecting rod cone, two cone rod cone on the trunk of the hollow position and are mutually meshed by shell;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back shell card by a central and inner side wall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a pivoted seat, the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by roller shaft and the shell before and after the pivoting seat is connected, wherein a pivot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hell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et spring, a connecting piece by forming the structure can move relatively,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nd is located in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for before and after A hole in the arms of a doll's limbs.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to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easy in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children of younger age to 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变形玩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变形玩具,更具体是涉及一种在弹力作用下可从一种形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弹性变形玩具。
技术介绍
玩具能够促进小孩的大脑发育,各种设计精巧,色彩明艳的小玩具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的首选。变形玩具作为一种结构多变、启迪智力、可提高儿童动手能力的玩具,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式各样变形玩具,如变形机器人、变形汽车、变形飞机等,这些变形玩具的结构一般是在变形玩具的各组成部分的连接位设置转动连接结构以实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移变形,但这种变形通常得借助人手外力把各组成部分扭转或旋转至一定角度才能使之得到所需的形状,这些变形玩具的结构通常设计得比较复杂,变形过程比较繁琐,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难于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变形过程;另外,这些变形玩具的体积通常比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弹力作用下可从一种形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弹性变形玩具。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包括球状或盒状壳体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弹性变形体为一玩偶的躯体,该躯体包括一呈U字型的躯干、固定于躯干底部的下肢和与躯干左右侧壁连接的上肢,躯干的左右侧壁还连接有两牙轮连接杆,牙轮连杆一端为牙轮、另一端设有枢接孔,两牙轮连杆的牙轮位于躯干的中空位置且相互啮合;球状或盒状壳体由外部结构对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卡接而成,前后壳体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枢接座,牙轮连杆的通孔分别通过枢接轴与前后壳体的枢接座连接,其中一枢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枢接座、另一端固定于牙轮连杆上,前后壳体的顶部通过一连接件形成可相对移动的结构,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前后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可供玩偶四肢弹出的通孔。上述前后壳体可相对移动的结构是:在前壳体或后壳体的顶部内侧面固定有轴座,在后壳体或前壳体的顶部内侧面设有滑槽,连接件一端设有可固定于轴座上的连接孔、另一端设有可于滑槽内滑动的滑块。上述前后壳体的嵌接是在前壳体或后壳体的连接面上设有卡块,在后壳体或前壳体的对应位置设有卡槽。上述玩偶四肢弹出的通孔包括一个下肢弹出通孔和两个上肢弹出通孔,下肢弹出通孔位于中间,上肢弹出通孔位于下肢弹出通孔的两侧,下肢弹出通孔的大小略小于下肢底部的大小。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由球状或盒状壳体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组成,弹性变形体设计为玩偶的躯体,壳体底部设有可供玩偶四肢弹出的通孔,利用躯体上可相互啮合的牙轮和与前后壳体上的枢接座连接的连杆,可使玩偶的躯体上下移动,而在枢接轴上套设复位弹簧,则可在前后壳体稍微掰开时,躯体受弹力作用向下移动,玩偶的四肢便能弹出,而将四肢往上托起,并将前后壳体卡紧,弹簧处于收紧状态,四肢便可收纳于壳体内。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结构简单,变形过程容易,特别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玩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弹性变形玩具玩偶四肢收纳于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弹性变形玩具玩偶四肢弹出壳体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弹性变形玩具各部件的分开状态图。图4是玩偶四肢收纳于壳体内的内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玩偶四肢弹出于壳体外的内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前后壳体中部扣合状态剖视图。图7是前后壳体闭合状态顶部剖视图。图8是前后壳体掰开状态顶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壳体为盒状的玩偶四肢收纳于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壳体为盒状的玩偶四肢弹出壳体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包括球状壳体1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2;壳体包括呈半球状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后壳体在与前壳体的连接面中部设有卡块121,前壳体在与后壳体的连接面中部设有对应的卡槽111,后壳体的顶部内侧面固定有轴座122,前壳体的顶部内侧面设有滑槽112,连接件3一端设有可固定于轴座上的连接孔31、另一端设有可于滑槽内移动的滑块32,前后壳体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枢接座113、123;弹性变形体为一玩偶的躯体,该躯体包括一呈U字型的躯干21、固定于躯干底部的下肢22和与躯干左右侧壁连接的上肢23,躯干的侧壁还连接两牙轮连杆24,牙轮连杆一端为牙轮241、另一端设有枢接孔242,两牙轮连杆的牙轮位于躯干的中空位置且相互啮合,两牙轮连杆的通孔分别通过枢接轴与前后壳体的枢接座枢接,其中一枢接轴套设有复位弹簧4,该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后壳体的枢接座、另一端固定于牙轮连杆上,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两牙轮连接杆呈“V”字型,当弹簧处于折紧状态时,两牙轮连接杆呈倒“V”字型,如图4、5所示;壳体的下部中间且位于前后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可供玩偶下肢弹出的通孔13,位于通孔13两侧的开设有可供玩偶上肢弹出的通孔14,下肢弹出通孔的大小略小于下肢底部的大小,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玩耍时,如图7所示,先从壳体的下肢弹出口处将前后壳体稍微往外掰,前后壳体顶部的连接件其滑块32沿前壳体的滑槽112往外滑出一定距离,前后壳体裂开一条缝,连接件另一端31可转动使得前后壳体下部的裂缝变大,此时,后壳体枢接座上的牙轮连杆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带动玩偶的躯干往下走,两牙轮连杆迅速呈“V”字型,玩偶的下肢从下肢弹出口弹出,上肢从上肢弹出口弹出,再将前后壳体合拢卡接,构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若要使玩偶的四肢收纳于壳体内时,如图8所示,可将玩偶的下肢向上托起,使得玩偶躯体向上移动,两牙轮连杆迅速变为倒“V”字型,再将前后壳体合拢卡接,构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结构简单,变形过程容易,特别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玩耍。本技术的弹性变形玩具,壳体也可做成盒体,如图9、10所示。以上只是本技术弹性变形玩具一个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如壳体形状的改变或弹性变形体形状的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弹性变形玩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包括球状或盒状壳体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弹性变形体为一玩偶的躯体,该躯体包括一呈U字型的躯干、固定于躯干底部的下肢和与躯干左右侧壁连接的上肢,躯干的左右侧壁还连接有两牙轮连接杆,牙轮连杆一端为牙轮、另一端设有枢接孔,两牙轮连杆的牙轮位于躯干的中空位置且相互啮合;球状或盒状壳体由外部结构对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卡接而成,前后壳体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枢接座,牙轮连杆的通孔分别通过枢接轴与前后壳体的枢接座连接,其中一枢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枢接座、另一端固定于牙轮连杆上,前后壳体的顶部通过一连接件形成可相对移动的结构,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前后壳体的结合处开设有可供玩偶四肢弹出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包括球状或盒状壳体和可收纳于壳体内的弹性变形体,弹性变形体为一玩偶的躯体,该躯体包括一呈U字型的躯干、固定于躯干底部的下肢和与躯干左右侧壁连接的上肢,躯干的左右侧壁还连接有两牙轮连接杆,牙轮连杆一端为牙轮、另一端设有枢接孔,两牙轮连杆的牙轮位于躯干的中空位置且相互啮合;球状或盒状壳体由外部结构对称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卡接而成,前后壳体内侧壁中部固定有枢接座,牙轮连杆的通孔分别通过枢接轴与前后壳体的枢接座连接,其中一枢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枢接座、另一端固定于牙轮连杆上,前后壳体的顶部通过一连接件形成可相对移动的结构,壳体的底部且位于前后壳体的结合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木星创意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