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93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36
在机械行业中,复位装置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弹簧复位装置,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当需要双向复位的设备或者结构当中,目前的弹簧复位装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本体Ⅱ、活动杆、导向机构和紧固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挡针Ⅰ、挡针Ⅱ、平垫、弹簧Ⅰ和弹簧Ⅱ;通过双弹簧或直线导轨形式的导向结构,实现了活动杆线性双向复位功能,进而通过连接在活动杆两端的工作部件,灵活实现所需设备的线性双向复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

A linear bi-directional reset device

I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there is a reset device widely used, the spring reset device is common, deform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the external force is removed, the spring will be able to restore the state. When a two-way reset device or structure is needed, the current spring reset device is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idirectional linear rese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body I II, a movable rod, a guiding mechanism and a fastening device; wherein, the guide mechanism comprises a retaining needle retaining needle I, II, flat pad, spring spring I and II; through the guide structure of double spring or linear guide in the form of implementation the movable rod linear bidirectional reset function, and then connected to the working parts at both ends of the movable rod through the flexible, linear bidirectional reset, required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wide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复位装置,特别是一种具备双向复位功能的线性双向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行业中,复位装置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弹簧复位装置,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很多工具和设备都是利用弹簧这一性质来复位的,但不论是线性弹簧还是环形弹簧,这种复位往往仅具备单向复位功能,例如专利文献CN200680052203.9及CN200980154614.2所描述的复位机构皆为单向复位机构,当需要双向复位的设备或者结构当中,目前的弹簧复位装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弹簧复位装置仅能实现单向复位功能的特点,拓展弹簧复位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其实现双向复位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本体Ⅱ、活动杆、导向机构和紧固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挡针Ⅰ、挡针Ⅱ、平垫、弹簧Ⅰ和弹簧Ⅱ;所述本体Ⅰ,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所述腔体Ⅰ包含左侧壁Ⅰ、右侧壁Ⅰ和底板Ⅰ,且所述左侧壁Ⅰ、右侧壁Ⅰ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所述腔体Ⅱ包含左侧壁Ⅱ、右侧壁Ⅱ和底板Ⅱ,且所述右侧壁Ⅱ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弹簧Ⅱ、右侧壁Ⅰ、平垫、弹簧Ⅰ以及左侧壁Ⅰ,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上;所述弹簧Ⅱ左端固定在右侧壁Ⅰ右侧,右端固定在右侧壁Ⅱ左侧;所述挡针Ⅰ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左侧壁Ⅰ左侧;所述挡针Ⅱ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平垫右侧;所述底板Ⅰ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底板Ⅱ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紧固装置,所述本体Ⅰ与本体Ⅱ通过所述紧固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母和螺栓。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为带颈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为直线导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两端可连接任意工作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双弹簧或直线导轨形式的导向结构,实现了活动杆线性双向复位功能,进而通过连接在活动杆两端的工作部件,灵活实现所需设备的线性双向复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主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示范性实施例的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图2为俯视图,示出图1所示的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在限位槽内的移动;图3为本体Ⅰ主视图,示出本体Ⅰ结构特征;图4为本体Ⅰ俯视图,示出本体Ⅰ结构特征;图5为本体Ⅱ主视图,示出本体Ⅱ结构特征;图6为本体Ⅱ俯视图,示出本体Ⅱ结构特征。附图中:1为本体Ⅰ,101为腔体Ⅰ,102为左侧壁Ⅰ,103为右侧壁Ⅰ,104为底板Ⅰ,105为滑动槽;2为本体Ⅱ,201为腔体Ⅱ,202为左侧壁Ⅱ,203为右侧壁Ⅱ,204为底板Ⅱ,205为安装孔;3为活动杆;4为导向机构,401为挡针Ⅰ,402为挡针Ⅱ,403为平垫,404为弹簧Ⅰ,405为弹簧Ⅱ;5为紧固装置,501带颈螺栓。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1、本体Ⅱ2、活动杆3、导向机构4和紧固装置5;其中,导向机构4包括挡针Ⅰ401、挡针Ⅱ402、平垫403、弹簧Ⅰ404和弹簧Ⅱ405;如图3、图4所示,本体Ⅰ1,具有腔体Ⅰ101,腔体Ⅰ包含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和底板Ⅰ104,且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上均设置有通孔;如图5、图6所示,本体Ⅱ2,具有腔体Ⅱ201,腔体Ⅱ包含左侧壁Ⅱ202、右侧壁Ⅱ203和底板Ⅱ204,且右侧壁Ⅱ203上设置有通孔;参阅图1、图2,活动杆3通过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202、弹簧Ⅱ405、右侧壁Ⅰ102、平垫403、弹簧Ⅰ404以及左侧壁Ⅰ102,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其中,弹簧Ⅰ404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102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403上;弹簧Ⅱ405左端固定在右侧壁Ⅰ103右侧,右端固定在右侧壁Ⅱ203左侧;挡针Ⅰ401固定在活动杆3上,并布置在左侧壁Ⅰ102左侧;挡针Ⅱ402固定在活动杆3上,并布置在平垫403右侧;底板Ⅰ104上设置有限位槽105;底板Ⅱ204上设置有安装孔205,用于安装紧固装置5,使本体Ⅰ1与本体Ⅱ2通过紧固装置5连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紧固装置5采用螺栓连接,且螺栓501为带颈螺栓。使其在紧固后,本体Ⅰ1可通过限位槽105在本体Ⅱ2上自由滑动。参阅图1可以看到,当活动杆3受外力影响,向左侧移动时,带动挡针Ⅱ402和平垫403一起向左侧移动,此时,压缩弹簧Ⅰ404,其余部件不动,当外力撤销时,弹簧Ⅰ404通过推动平垫403带动挡针Ⅱ402使活动杆3复位。参阅图1、图2可以看到,当活动杆3受外力影响,向右侧移动时,活动杆3、挡针Ⅰ401、本体Ⅰ1、弹簧Ⅰ404、平垫403及挡针Ⅱ402为一整体,同时向右侧移动,此时,压缩弹簧Ⅱ405,当外力撤销时,弹簧Ⅱ405推动本体Ⅰ1使活动杆3、挡针Ⅰ401、弹簧Ⅰ404、平垫403及挡针Ⅱ402复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槽也可以设置在本体Ⅱ2上,同时在本体Ⅰ1上设置安装孔用来安装紧固螺栓。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机构4还可以采用直线导轨结构。另外,在任意实施例中,活动杆3两端均可连接其他任意工作部件。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本专利技术通过双弹簧或直线导轨形式的导向结构,实现了活动杆线性双向复位功能,且结构简单,应用广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1)、本体Ⅱ(2)、活动杆(3)、导向机构(4)和紧固装置(5);其中,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挡针Ⅰ(401)、挡针Ⅱ(402)、平垫(403)、弹簧Ⅰ(404)和弹簧Ⅱ(405);所述本体Ⅰ(1),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101),所述腔体Ⅰ(101)包含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和底板Ⅰ(104),且所述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2),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201),所述腔体Ⅱ(201)包含左侧壁Ⅱ(202)、右侧壁Ⅱ(203)和底板Ⅱ(204),且所述右侧壁Ⅱ(20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3)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203)、弹簧Ⅱ(405)、右侧壁Ⅰ(103)、平垫(403)、弹簧Ⅰ(404)以及左侧壁Ⅰ(102),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404)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102)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403)上;所述弹簧Ⅱ(405)左端固定在右侧壁Ⅰ(103)右侧,右端固定在右侧壁Ⅱ(203)左侧;所述挡针Ⅰ(401)固定在所述活动杆(3)上,并布置在所述左侧壁Ⅰ(102)左侧;所述挡针Ⅱ(402)固定在所述活动杆(3)上,并布置在所述平垫(403)右侧;所述底板Ⅰ(104)上设置有限位槽(105);所述底板Ⅱ(204)上设置有安装孔(205),用于安装紧固装置(5),所述本体Ⅰ(1)与本体Ⅱ(2)通过所述紧固装置(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1)、本体Ⅱ(2)、活动杆(3)、导向机构(4)和紧固装置(5);其中,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挡针Ⅰ(401)、挡针Ⅱ(402)、平垫(403)、弹簧Ⅰ(404)和弹簧Ⅱ(405);所述本体Ⅰ(1),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101),所述腔体Ⅰ(101)包含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和底板Ⅰ(104),且所述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2),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201),所述腔体Ⅱ(201)包含左侧壁Ⅱ(202)、右侧壁Ⅱ(203)和底板Ⅱ(204),且所述右侧壁Ⅱ(20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3)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203)、弹簧Ⅱ(405)、右侧壁Ⅰ(103)、平垫(403)、弹簧Ⅰ(404)以及左侧壁Ⅰ(102),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404)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102)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403)上;所述弹簧Ⅱ(4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检郑世云唐川东罗宏邓中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