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58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6:28
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包括支架、外护筒、内护筒和与泵车连接的泵管;支架上设有垂直、水平度检测部,支架中部配合外护筒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孔,外护筒滑动设置于导向孔中,外护筒设于地面内,外护筒顶面与地面平齐;内护筒位于外护筒下方,内护筒滑动设置于外护筒中,内护筒至少有1个,各个内护筒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内护筒之间通过连接筒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护筒垂直度可控,内护筒连接方便,不易出现断层的现象,相邻内护筒连接处密封性较好,可以提高灌注桩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孔灌注桩
,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桥梁下部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溶洞处理就是重要的一项工作,若处理不当,在灌注中就容易发生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直接影响工程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现有的岩溶地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方法为:将外护筒放置于钻孔中进行定位,遇到溶洞则下放内护筒,通过内护筒阻拦泥浆等流体即可,其不足之处在于:相邻内护筒独立存在,很容易出现断层的现象,外护筒通过吊车下放定位,在下放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的现象,影响最终灌注桩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包括支架、外护筒、内护筒和与泵车连接的泵管;支架上设有垂直、水平度检测部,支架中部配合外护筒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孔,外护筒从导向孔顶端滑至地面内,外护筒顶面与地面平齐;内护筒位于外护筒下方,内护筒从外护筒顶端滑至外护筒下方,内护筒至少有1个,各个内护筒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内护筒之间通过连接筒固连。导向孔内设有横截面呈弧形的配合外护筒设置的护板,外护筒滑动设置于护板内侧。垂直、水平度检测部包括水平仪和呈倒锥形的配重锤,水平仪设置于支架的上表面上;配重锤上部设有与支架连接的绳子;配重锤底部设有指针,支架上配合指针设有圆弧形的刻度盘,刻度盘上设有刻度。内护筒上端设有上插板,上插板内表面与内护筒内表面平齐;内护筒下端设有下插板,位于上方的内护筒的下插板的内表面与位于下方的上插板的外表面贴合,下插板和上插板的厚度和与内护筒厚度相同,下插板外表面与内护筒外表面平齐。下插板的内表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泵管包括内管和滑动设置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内管与泵车连接。泵管与支架连接。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外护筒、内护筒和与泵车连接的泵管,支架上设垂直、水平度检测部,从而保证了外护筒的垂直度和内护筒的垂直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连接稳定性高。2、导向孔内设有横截面呈弧形的配合外护筒设置的护板,保证了外护筒下放过程中的轨迹。3、设置的垂直、水平度检测部对环境适应性较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成本低廉。4、内护筒上端设有上插板,上插板内表面与内护筒内表面平齐;内护筒下端设有下插板,下插板的内表面与上插板的外表面贴合,方便了相邻内护筒连接过程中的定位。5、下插板的内表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降低进入到上插板和下插板连接缝中的杂质量,也提高了杂质的排放速度。6、泵管包括内管和滑动设置于内管外部的外管,泵管长度可调。7、泵管与支架连接,从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泵管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护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支撑杆101,支撑杆101共有4个,4个支撑杆101分别设置于支架1的4个顶角上。支撑杆101的长度可调,其中,支撑杆101的长度与支架1的长度相同。在支架1上设有垂直、水平度检测部,垂直、水平度检测部包括水平仪13和配重锤4,水平仪13设置于支架1上表面上。配重锤4呈倒锥形,配重锤4上部设有与支架1连接的绳子3;配重锤4底部设有指针5,支架1上配合指针5设有圆弧形的刻度盘6,刻度盘6上设有刻度。使用的时候,绳子3将配重锤4吊起来,配重锤4上的指针指示刻度盘6上的刻度,通过读取该刻度可以得知支架1的垂直度,从而得知支架1是否倾斜,当支架1倾斜时,通过调节支撑杆101的长度对支架1进行调整即可。水平仪和刻度盘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支架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孔14,如图2所示,导向孔14中设有两个护板2,两个护板2的横截面均呈弧形。导向孔14中配合护板2滑动设置有外护筒8,其中护板2横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与外护筒8横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外护筒8的外表面与护板2的内表面贴合,通过护板2进一步保证外护筒8下放过程中的垂直度。外护筒8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纹,从而使得外护筒8在下放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外护筒8从导向孔14的顶端沿护板2滑至地面7内,同时外护筒8的顶面与地面平齐。外护筒8下方设有内护筒9,内护筒9从外护筒8顶端沿外护筒8滑至外护筒8下方。内护筒9至少有1个,本实施例中内护筒9共有两个。各个内护筒9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布,如图3所示,相邻内护筒9之间通过连接筒15固连,连接筒1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方的内护筒和下方的内护筒焊接。同时,内护筒9上端设有上插板10,上插板10内表面与内护筒9内表面平齐;内护筒9下端设有下插板11,位于上方的内护筒的下插板11的内表面与位于下方的内护筒的上插板10的外表面贴合,下插板11和上插板10的厚度和与内护筒9厚度相同,下插板11外表面与内护筒9外表面平齐。通过上插板和下插板的配合实现相邻内护筒的连接。同时,下插板11的内表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从而降低进入到上插板和下插板间连接缝内的杂质量。为了实现混凝土的浇筑,在支架上连接有泵管12,泵管12一端与泵车连接,泵管12另一端伸入到内护筒中,从而泵车中的混凝土可以进入到内护筒中实现浇筑。泵管12包括内管和滑动设置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内管与泵车连接,从而实现了泵管长度的调整,提高了装置的适应范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首先,根据灌注桩的设计尺寸进行打孔,调节支架,使得支架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支架上的导向孔处于竖直状态;向导向孔中下放外护筒;根据设计尺寸,选择合适数量的内护筒,将相邻内护筒在保证竖直度的情况下连接起来;随后,将内护筒通过外护筒的导向下放到孔中,再向内护筒中放置钢筋笼,最后通过泵管向内护筒中浇筑混凝土即可实现灌注桩的成型。本技术结构简单,外护筒垂直度可控,内护筒连接方便,不易出现断层的现象,相邻内护筒连接处密封性较好,可以提高灌注桩的成型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外护筒、内护筒和与泵车连接的泵管;支架上设有垂直、水平度检测部,支架中部配合外护筒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孔,外护筒从导向孔顶端滑至地面内,外护筒顶面与地面平齐;内护筒位于外护筒下方,内护筒从外护筒顶端滑至外护筒下方,内护筒至少有1个,各个内护筒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内护筒之间通过连接筒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外护筒、内护筒和与泵车连接的泵管;支架上设有垂直、水平度检测部,支架中部配合外护筒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孔,外护筒从导向孔顶端滑至地面内,外护筒顶面与地面平齐;内护筒位于外护筒下方,内护筒从外护筒顶端滑至外护筒下方,内护筒至少有1个,各个内护筒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内护筒之间通过连接筒固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孔内设有横截面呈弧形的配合外护筒设置的护板,外护筒滑动设置于护板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用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水平度检测部包括水平仪和呈倒锥形的配重锤,水平仪设置于支架的上表面上;配重锤上部设有与支架连接的绳子;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卿王伟方杨贵佳何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三公局桥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