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335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4:57
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属于吊运装置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狭小空间内吊运条件要求高,施工复杂,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封闭环形结构的行走梁和若干钢丝电动葫芦,行走梁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梁和两端的弧形连接梁,行走梁顶部连接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竖杆,竖杆的顶端与洞室内的初支结构连接,行走梁底部设有走行轨道,钢丝电动葫芦位于走行轨道内,各个钢丝电动葫芦上均设有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总开关和分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A hoisting device in the narrow space of an underground cavern

An underground cavern in narrow space, hoist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which can solve the small spac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n lifting conditions,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including closed loop structure of walking beam and a plurality of wire electric hoist, arc walking beam comprises two longitudinal arranged in parallel. Both ends of the beam and the connecting beam, a vertical rod walking beam at the top of several connected equidistantly, connecting the primary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vertical pole tip and the hole room, walking beam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walking track, wire walking track in electric hoist, electric hoist is arranged on each wire distance sensor and human body sensor signal. The input from the output signals of the sensor and the human sen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gnal output end of the controlle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alarm device, the total The switch is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input of the split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
本技术属于吊运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吊运的较好的方法。而在狭小空间内采用通用机械吊运的不足之处在于:(1)设备成本高;(2)起重过程对地面要求高;(3)起重过程对空间条件要求高;(4)吊运距离的长短需要人工控制;(5)在吊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存在洞内施工其他结构的情况,由于洞室空间狭小,不能采用机械吊运,施工复杂,工效较低。专利号201410260528.2,一种用于狭小空间长距离起重运输的方法中,导轨通过卡箍固定,卡箍之间安装定向滑轮,定向滑轮上挂装一套倒链,所述倒链挂在相应所述定向滑轮的轮轴上;将吊装装置连接在在后的所述倒链上,由于卡箍的存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吊装装置及其内的重物转移至在前的所述倒链上,在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狭小空间内吊运条件要求高,施工复杂,效率低以及不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包括封闭环形结构的行走梁和若干钢丝电动葫芦,所述行走梁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梁和两端的弧形连接梁,行走梁顶部连接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竖杆,竖杆的顶端与洞室内的初支结构连接,行走梁底部设有走行轨道,钢丝电动葫芦位于走行轨道内,各个钢丝电动葫芦上均设有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总开关和分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初支结构与竖杆的连接处通过砂浆锚杆固定。所述行走梁和弧形连接梁为工字钢。所述钢丝电动葫芦悬置于工字钢下翼缘。所述竖杆与初支结构以及行走梁的连接处都设有加强肋。所述行走梁的一端的弧形连接梁外侧设有备用弧形连接梁,备用弧形连接梁的两端也与两纵向行走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实现了有限空间内材料的吊运。2.结构简单,制作方便。3.适用性广。4.可通过传感器的感应来控制运输距离及保护操作人员,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走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钢丝电动葫芦传感器连接示意图;其中:1-竖杆;2-行走梁;3-钢丝电动葫芦;4-吊钩;5-加强肋;6-纵向行走梁;7-弧形连接梁;8-备用弧形连接梁。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包括封闭环形结构的行走梁2和若干钢丝电动葫芦3,所述行走梁2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梁和两端的弧形连接梁,行走梁2顶部连接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竖杆1,竖杆1的顶端与洞室内的初支结构连接,行走梁2底部设有走行轨道,钢丝电动葫芦3位于走行轨道内,各个钢丝电动葫芦3上均设有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各个钢丝电动葫芦与前一个钢丝电动葫芦之间的距离,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监测走形轨道下方是否有人体接近信号,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总开关和分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初支结构与竖杆1的连接处通过砂浆锚杆固定。所述行走梁2和弧形连接梁为工字钢。所述钢丝电动葫芦3悬置于工字钢下翼缘。所述竖杆1与初支结构以及行走梁的连接处都设有加强肋5。行走梁2通过竖杆1固定在已成型的初支拱架结构上,竖杆1下端焊接在行走梁2工字钢上,上端焊接在已成型的的初支结构工字钢上,该处工字钢通过砂浆锚杆进行加固,为增加焊接面积,在竖杆1两端设置加强肋5。钢丝电动葫芦3悬置于行走梁2上,行走梁2由工字钢焊接而成,钢丝电动葫芦3在工字钢下翼缘行走。重物捆扎好后,通过钢丝绳与吊钩4进行连接,运输重物到施工现场。可将重物移动至行走梁2范围内任意位置。行走梁2的一端的弧形连接梁7外侧设有备用弧形连接梁8,备用弧形连接梁8的两端也与两纵向行走梁6连接于同一位置。暂时不工作的钢丝电动葫芦3可以留在备用弧形连接梁8。当相邻两个钢丝电动葫芦3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传感器设定值时,总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工作发出报警信号,操作人员可及时调整相邻钢丝电动葫芦3之间的距离,如果操作人员无法及时调整,总控制器控制总开关或者分开关停止钢丝电动葫芦的工作,当人体感应传感器感应到钢丝电动葫芦3下方有工作人员时,总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离开危险区域,如果报警未消除,则总控制器控制总开关或者分开关停止钢丝电动葫芦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环形结构的行走梁(2)和若干钢丝电动葫芦(3),所述行走梁(2)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梁(6)和两端的弧形连接梁(7),行走梁(2)顶部连接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竖杆(1),竖杆(1)的顶端与洞室内的初支结构连接,行走梁(2)底部设有走行轨道,钢丝电动葫芦(3)悬置于走行轨道内,各个钢丝电动葫芦(3)上均设有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总开关和分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环形结构的行走梁(2)和若干钢丝电动葫芦(3),所述行走梁(2)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梁(6)和两端的弧形连接梁(7),行走梁(2)顶部连接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竖杆(1),竖杆(1)的顶端与洞室内的初支结构连接,行走梁(2)底部设有走行轨道,钢丝电动葫芦(3)悬置于走行轨道内,各个钢丝电动葫芦(3)上均设有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总开关和分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洞室狭小空间内吊运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元平唐维东王兴波赵爱辉陈勇刘宇峰王波潘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