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597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45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车头前端固定安装水平的前杠,前杠的前方设有前梁,前梁与前杠位于同一水平面,前杠的前面开设滑槽,滑槽内设有两块滑块,两块滑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每块滑块的前面铰接安装第一连杆,每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前梁的后端铰接连接,两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前梁的后端的两侧,前梁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插杆,前杠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套筒,每根第一插杆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一套筒内。在遇到撞击时,前梁首先接触,通过第一弹簧的拉力,前梁向前杠方向移动,两块滑块向内移动,进而减缓撞击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内人员受伤,提高安全性。

Unmanned vehicle safety device

The automobile safety device, unmanned vehicle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the front end is fixed the level before the bar, a front beam of the front bar in front of the front beam and the front bumper at the same level, in front of the front bumper chute, chute is arranged in the two block, two block between the slider fixed connected by a spring. In front of each slider installed the first articulated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each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front beam connection, both sides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first two before the beam at the rear end of the front beam of the back en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stallation level first inserted rod, a first sleeve at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ba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he level of each first inserting rod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sleeve inside the corresponding. In case of impact, the front beam first contacts, through the pull force of the first spring, the front beam mov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bar, and the two slide blocks move inward, thereby slowing down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impact, thereby avoiding the injury and safety of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无人驾驶的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车头前端固定安装水平的前杠,前杠的前方设有前梁,前梁与前杠位于同一水平面,前杠的前面开设滑槽,滑槽内设有两块滑块,两块滑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每块滑块的前面铰接安装第一连杆,每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前梁的后端铰接连接,两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前梁的后端的两侧,前梁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插杆,前杠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套筒,每根第一插杆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一套筒内,每根第一插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筒的一端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前梁的顶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车体的前挡风玻璃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套管,每个套管内设有第二连接杆,每根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车体顶端固定安装顶部开口的盒体,盒体的前方设有两根T型杆,两根T型杆分别位于车体两侧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每根T型杆的前方设有竖向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中部与T型杆的水平杆端部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的底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钩体,T型杆的上方设有水平杆,水平杆的偏心处与T型杆的竖杆顶端铰接连接,每根水平杆距T型杆较近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二钩体,第二钩体能与第一钩体相互配合,盒体前后两端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导向轨,盒体内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导向块,每块导向块能插入至对应的导向轨内并沿导向轨上下移动,固定座顶面固定安装激光测距仪,固定座的底端四角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第二插杆,盒体底端内壁四角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第二套筒,每根第二插杆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二套筒内,固定座的底端与第二套筒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固定座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铰接轴,每根铰接轴分别铰接连接两根第一支撑杆,盒体的底端内壁两侧分别开设两条水平的导向槽,每条导向槽内设有一块活动块,每块活动块与对应的一根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每块活动块与对应的一条导向槽内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第四弹簧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杆距T型杆较远的一端底边铰接安装竖向的第三连接杆,每根第三连接杆的底端与对应的一根铰接轴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杆距T型杆较远的一端顶边固定安装配重块。如上所述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所述的前梁的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弧形杆,两根弧形杆的凸面朝外,前杠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二支撑杆,每根第二支撑杆的前端铰接安装水平的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二支撑杆相互垂直,每根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杆的凹面中部铰接连接,前杠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伸缩杆,每根伸缩杆的活动杆与对应一侧的第三连杆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开口处内壁固定安装限定块,第一插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块,固定块位于第一套筒内,固定块能与限定块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所述的T型杆的竖杆一侧固定安装倾斜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车体顶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前梁在遇到撞击时,两块滑块在第一弹簧的拉力下,两块滑块向前杠中部移动,同时两根第一连杆的一端随滑块移动,进而两根第一连杆与前梁形成三角形结构,同时第一插杆插入至第一套筒内,在第二弹簧的推力下,第一插杆向外移动,从而减小撞击受到的冲击力,同时在受到撞击时,第一连接杆向前杠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杆铰接连接,第二连杆与T型杆的水平杆铰接连接,进而使第二连杆以T型杆的水平杆为中心进行翻转,使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分离,进而水平杆以T型杆的竖杆为中心进行翻转,水平杆距T型杆较远的一端将固定座向盒体内按下,进而对激光测距仪进行保护。在遇到撞击时,前梁首先接触,通过第一弹簧的拉力,前梁向前杠方向移动,两块滑块向内移动,进而减缓撞击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内人员受伤,提高安全性。在遇到撞击时,第一插杆插入至第一套筒内,通过第二弹簧的推力,进一步减缓车体受到的撞击力,从而使其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前梁向前杠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向前杠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可以推动第二连接杆向后移动,同时第二连杆与T型杆的水平杆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杆铰接连接,可以使第二连杆以铰接点进行翻转,进而使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分离,使水平杆以铰接点进行翻转,从而将固定座按回盒体内,避免激光测距仪受到损坏。导向块与导向轨相互配合,固定座在上下移动中避免发生偏移。固定座在向下移动中,第二插杆插入至第二套筒内,避免固定座发生偏移,同时固定座与第二套筒之间通过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可以减缓固定座下移的力,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固定座向下移动时,通过第四弹簧的拉力,位于中部的活动块向盒体的前后两端方向移动,铰接轴与活动块通过第一支撑杆的铰接连接,可以进一步减缓固定座向下移动的力,使其结构更加稳定。水平杆在将固定座按下时,通过配重块增加重力,使固定座更快向下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的向视图;图3是图1的I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II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车体2前杠3前梁4滑槽5滑块6第一弹簧7第一连杆8第一插杆9第一套筒10第二弹簧11第一连接杆12套管13第二连接杆14盒体15T型杆16第二连杆17第一钩体18水平杆19第二钩体20导向轨21固定座22导向块23激光测距仪24第二插杆25第二套筒26第三弹簧27铰接轴28第一支撑杆29导向槽30活动块31第四弹簧32第三连接杆33配重块34弧形杆35第二支撑杆36第三连杆37伸缩杆38限定块39固定块40第三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如图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1的车头前端固定安装水平的前杠2,前杠2的前方设有前梁3,前梁3与前杠2位于同一水平面,前杠2的前面开设滑槽4,滑槽4内设有两块滑块5,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

【技术保护点】
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的车头前端固定安装水平的前杠(2),前杠(2)的前方设有前梁(3),前梁(3)与前杠(2)位于同一水平面,前杠(2)的前面开设滑槽(4),滑槽(4)内设有两块滑块(5),两块滑块(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6)固定连接,每块滑块(5)的前面铰接安装第一连杆(7),每根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均与前梁(3)的后端铰接连接,两根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前梁(3)的后端的两侧,前梁(3)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插杆(8),前杠(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套筒(9),每根第一插杆(8)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一套筒(9)内,每根第一插杆(8)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筒(9)的一端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0)固定连接,前梁(3)的顶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11),车体(1)的前挡风玻璃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套管(12),每个套管(12)内设有第二连接杆(13),每根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车体(1)顶端固定安装顶部开口的盒体(14),盒体(14)的前方设有两根T型杆(15),两根T型杆(15)分别位于车体两侧并固定安装在车体(1)上,每根T型杆(15)的前方设有竖向的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的中部与T型杆(15)的水平杆端部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16)的底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16)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钩体(17),T型杆(15)的上方设有水平杆(18),水平杆(18)的偏心处与T型杆(15)的竖杆顶端铰接连接,每根水平杆(18)距T型杆(15)较近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二钩体(19),第二钩体(19)能与第一钩体(17)相互配合,盒体(14)前后两端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导向轨(20),盒体(14)内设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导向块(22),每块导向块(22)能插入至对应的导向轨(20)内并沿导向轨(20)上下移动,固定座(21)顶面固定安装激光测距仪(23),固定座(21)的底端四角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第二插杆(24),盒体(14)底端内壁四角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第二套筒(25),每根第二插杆(24)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二套筒(25)内,固定座(21)的底端与第二套筒(25)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三弹簧(26)固定连接,固定座(2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铰接轴(27),每根铰接轴(27)分别铰接连接两根第一支撑杆(28),盒体(14)的底端内壁两侧分别开设两条水平的导向槽(29),每条导向槽(29)内设有一块活动块(30),每块活动块(30)与对应的一根第一支撑杆(28)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每块活动块(30)与对应的一条导向槽(29)内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第四弹簧(31)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杆(18)距T型杆(15)较远的一端底边铰接安装竖向的第三连接杆(32),每根第三连接杆(32)的底端与对应的一根铰接轴(27)固定连接,每根水平杆(18)距T型杆(15)较远的一端顶边固定安装配重块(33)。...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的车头前端固定安装水平的前杠(2),前杠(2)的前方设有前梁(3),前梁(3)与前杠(2)位于同一水平面,前杠(2)的前面开设滑槽(4),滑槽(4)内设有两块滑块(5),两块滑块(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6)固定连接,每块滑块(5)的前面铰接安装第一连杆(7),每根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均与前梁(3)的后端铰接连接,两根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前梁(3)的后端的两侧,前梁(3)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插杆(8),前杠(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一套筒(9),每根第一插杆(8)能插入至对应的第一套筒(9)内,每根第一插杆(8)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筒(9)的一端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0)固定连接,前梁(3)的顶边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11),车体(1)的前挡风玻璃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套管(12),每个套管(12)内设有第二连接杆(13),每根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车体(1)顶端固定安装顶部开口的盒体(14),盒体(14)的前方设有两根T型杆(15),两根T型杆(15)分别位于车体两侧并固定安装在车体(1)上,每根T型杆(15)的前方设有竖向的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的中部与T型杆(15)的水平杆端部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16)的底端与对应的一根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每根第二连杆(16)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钩体(17),T型杆(15)的上方设有水平杆(18),水平杆(18)的偏心处与T型杆(15)的竖杆顶端铰接连接,每根水平杆(18)距T型杆(15)较近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二钩体(19),第二钩体(19)能与第一钩体(17)相互配合,盒体(14)前后两端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竖向的导向轨(20),盒体(14)内设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前后两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导向块(22),每块导向块(22)能插入至对应的导向轨(20)内并沿导向轨(20)上下移动,固定座(21)顶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娟张如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