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406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充电桩体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右端壁上设置有触块,所述插孔顶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插孔互通的第一滑移槽,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插孔的右端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平行的第二滑移槽,所述插孔底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槽相对的锁紧槽,所述充电桩体左端面上在所述插孔的上方还设置有操控槽,所述操控槽右端壁上设置有容腔,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第二滑移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

A new energy vehicl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new energy vehicle device comprises a charging pile, the charging pile right upper end position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hanging rod, wherein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jack, the jack, the right end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ct block, a first sliding groove and the jack the exchange set the top wall socket, wherein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n the jack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sliding groove and stretching with the first slide groove is parallel to the bottom, the jack with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relative to the lock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wall. The charging pile on the left end surface above the socke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groove, the groove control right end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wherein the charging pile body above the sliding groove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gral cavity,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e occurrence of electric shock in the current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均是将与其连接的充电枪直接插入到充电桩体的插孔中配合,而充电桩体的插孔与市电连接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在新能源汽车不使用时,充电枪往往是从插孔中拔出的,这样就会造成插孔的裸露,由于插孔外没有设置任何防护部件,这样就会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挂杆,所述充电桩体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右端壁上设置有触块,所述插孔顶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插孔互通的第一滑移槽,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插孔的右端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平行的第二滑移槽,所述插孔底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槽相对的锁紧槽,所述充电桩体左端面上在所述插孔的上方还设置有操控槽,所述操控槽右端壁上设置有容腔,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第二滑移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腔,所述第一滑移槽与所述第二滑移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腔,所述第一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齿腔中通过转销杆可转动地设置有齿状轮,所述第二滑移块底部设置有第一电联块,所述齿状轮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移块和所述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所述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顶端向上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滑移槽的顶端壁并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中,所述螺状杆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状轮,所述操控槽与所述第一齿腔之间的所述充电桩体中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右端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中且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斜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一斜状轮,所述转臂左端穿入到所述操控槽中且通过第一转销杆设置有可转动的操控杆,所述操控杆上设置有手柄,所述第二滑移槽的底部呈左右互称设置有左电联块和右电联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移块右端面上和所述第二滑移块左端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齿状轮配合的配合齿,所述螺状杆底端与所述第二滑移槽的底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且所述螺状杆的顶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滑移槽的顶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电联块与所述触块电连接,所述右电联块与市电相连,所述左电联块和所述右电联块均弹性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槽的底端壁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状轮与所述第二斜状轮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一滑移块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孔和锁紧槽的高度之和,所述第一滑移块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滑移槽的高度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臂与所述螺状杆的直径相同且所述转臂的长度小于所述螺状杆的长度,所述第一电联块中设置有供所述螺状杆穿过的通腔,所述通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状杆的直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的宽度与所述容腔的宽度相同,所述容腔为矩状槽,所述手柄用以与所述容腔卡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二滑移块位于第二滑移槽的最顶端位置,第一滑移块底端穿入到锁紧槽中配合连接,从而将插孔封闭,第一电联块远离左电联块和右电联块,操控杆转动收起在操控槽中,手柄转动插入在容腔中且与容腔卡接连接,此时转臂无法被转动,第一滑移块也无法被驱动向上滑移,触块处于断电状态,同时插孔处于被封闭的状态,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2.通过将操控杆转动脱离操控槽,手柄也脱离与容腔的卡接连接,而后通过手柄手动施加转动力以驱动转臂转动并带动螺状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移块向下滑移,第二滑移块向下滑移驱动齿状轮转动,齿状轮转动驱动第一滑移块向上滑移,从而逐渐使得第一滑移块缩回到第一滑移槽中,当第二滑移块向下滑移到第二滑移槽的最底端位置时,第一滑移块完全缩回到第一滑移槽中,从而使得插孔处于打开状态,也使得第一电联块与左电联块和右电联块抵接而通电,从而使得触块通电,此时,通过将操控杆转动收起在操控槽中,手柄转动插入在容腔中卡接连接,从而防止第一滑移块由于自身重力而向下滑移,从而方便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插入到插孔中与触块抵接而通电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使用,运行安全稳定。3.通过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插孔的打开和封闭,减少了使用成本,手动操作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手柄转动插入在容腔中且与容腔卡接连接,从而防止第一滑移块由于自身重力而向下滑移,避免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还未插入插孔中时,插孔就被第一滑移块封闭。4.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新能源汽车的接电操作简单方便,且本装置在锁定状态下安全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孔处于关闭状态;图2为图1中插孔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转臂和操控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3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所述充电桩体1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挂杆30,所述挂杆30用以将所述充电桩体1挂起,所述充电桩体1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2,所述插孔2右端壁上设置有触块9,所述插孔2顶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插孔2互通的第一滑移槽3,所述充电桩体1中在所述插孔2的右端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所述第一滑移槽3平行的第二滑移槽4,所述插孔2底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槽3相对的锁紧槽11,所述充电桩体1左端面上在所述插孔2的上方还设置有操控槽6,所述操控槽6右端壁上设置有容腔7,所述充电桩体1中在所述第二滑移槽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腔5,所述第一滑移槽3与所述第二滑移槽4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腔8,所述第一滑移槽3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滑移块10,所述第二滑移槽4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二滑移块14,所述第二齿腔8中通过转销杆13可转动地设置有齿状轮12,所述第二滑移块14底部设置有第一电联块15,所述齿状轮12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移块10和所述第二滑移块14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槽4中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所述第二滑移块14配合连接的螺状杆18,所述螺状杆18顶端向上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滑移槽4的顶端壁并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5中,所述螺状杆18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5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状轮19,所述操控槽6与所述第一齿腔5之间的所述充电桩体1中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臂21,所述转臂21右端穿入到所述第一齿腔5中且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斜状轮19配合连接的第一斜状轮20,所述转臂21左端穿入到所述操控槽6中且通过第一转销杆24设置有可转动的操控杆22,所述操控杆22上设置有手柄23,所述第二滑移槽4的底部呈左右互称设置有左电联块16和右电联块17,通过所述手柄23方便手动操作而使得所述转臂21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挂杆,充电桩体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插孔右端壁上设置有触块,插孔顶端壁中设置有与插孔互通的第一滑移槽,充电桩体中在插孔的右端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第一滑移槽平行的第二滑移槽,插孔底端壁中设置有与第一滑移槽相对的锁紧槽,充电桩体左端面上在插孔的上方还设置有操控槽,操控槽右端壁上设置有容腔,充电桩体中在第二滑移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腔,第一滑移槽与第二滑移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腔,第一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滑移块,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二滑移块,第二齿腔中通过转销杆可转动地设置有齿状轮,第二滑移块底部设置有第一电联块,齿状轮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的螺状杆,螺状杆顶端向上伸展穿过第二滑移槽的顶端壁并穿入到第一齿腔中,螺状杆穿入到第一齿腔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状轮,操控槽与第一齿腔之间的充电桩体中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臂,转臂右端穿入到第一齿腔中且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斜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一斜状轮,转臂左端穿入到操控槽中且通过第一转销杆设置有可转动的操控杆,操控杆上设置有手柄,第二滑移槽的底部呈左右互称设置有左电联块和右电联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挂杆,充电桩体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插孔右端壁上设置有触块,插孔顶端壁中设置有与插孔互通的第一滑移槽,充电桩体中在插孔的右端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第一滑移槽平行的第二滑移槽,插孔底端壁中设置有与第一滑移槽相对的锁紧槽,充电桩体左端面上在插孔的上方还设置有操控槽,操控槽右端壁上设置有容腔,充电桩体中在第二滑移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腔,第一滑移槽与第二滑移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腔,第一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滑移块,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二滑移块,第二齿腔中通过转销杆可转动地设置有齿状轮,第二滑移块底部设置有第一电联块,齿状轮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第二滑移槽中设置有上下伸展且与第二滑移块配合连接的螺状杆,螺状杆顶端向上伸展穿过第二滑移槽的顶端壁并穿入到第一齿腔中,螺状杆穿入到第一齿腔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状轮,操控槽与第一齿腔之间的充电桩体中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臂,转臂右端穿入到第一齿腔中且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斜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一斜状轮,转臂左端穿入到操控槽中且通过第一转销杆设置有可转动的操控杆,操控杆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奇达瑞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