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826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包括井道、轿厢、驱动装置和传送带,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轿厢顶部,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两个异向转动的驱动轮,传送带设置有两条,分别对称的安装在井道的两个对角,传送带的一端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井道的顶部,两传送带分别与两驱动轮传动连接,两驱动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配合的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井道面积小,并且可以满足轿厢四面观光和四面进出要求等优点。

A driving structure of an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structure for elevator, including Wells Road, car, driving device and conveyor belt driving devic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cage,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nd two different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o rotate the drive wheel, a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respectively on the two, installed in the said the two diagonal wells, one end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well, the other en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well, the two conveyor bel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wheel drive, two drive whee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guide wheel and transmission band with and guide wheel. The driving structure of the eleva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mall occupied area of the well,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ur sides sightseeing and four sides in and out of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垂直运动的电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民用设备,形式多样,一般有曳引、液压和螺杆等驱动方式,其中曳引驱动方式由于效率高、速度快、载重适应性广而成为电梯驱动的主流方式。但是在家用电梯领域,由于提升高度低,梯速慢、载重轻,曳引电梯的优点表现并不明显,而由于必须配套对重、限速轮等一系列附近,使得曳引式电梯井道面积利用率低,安装复杂,无法实现四面观光或四面进出。液压电梯无需对重,但需要加强地基和安装液压泵的空间,而且液压装置容易漏油、成本较高,并且乘客容易看到驱动电梯的液压缸,影响了电梯的美观性。螺杆电梯一般采用一根螺杆作为驱动,使电梯的轿厢沿螺杆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容易。但是螺杆电梯载重较低,梯速较慢,并且乘客容易看到驱动电梯的螺杆,影响了电梯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井道面积小,并且可以满足轿厢四面观光和四面进出要求的电梯的驱动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包括井道、轿厢、驱动装置和传送带,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轿厢顶部,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两个异向转动的驱动轮,传送带设置有两条,分别对称的安装在井道的两个对角,传送带的一端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井道的顶部,两传送带分别与两驱动轮传动连接,两驱动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配合的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优选地,所述井道的另外两个对角分别对称设置有导轨,轿厢外侧的两个对角对应设置有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导靴装置。优选地,所述井道的四个对角处均设置支撑柱,所述传送带和导轨均设置在支撑柱上。优选地,所述上导向轮或下导向轮上设置有张紧装置和断链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轿厢上设置有抱闸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减速箱和齿轮组。优选地,两下导向轮分别固定设置在轿厢顶部的两个对角处。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为尼龙材料制成的绳索。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链条。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将轿厢作为负载并在轿厢顶部设置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卷放传送带实现轿厢的上下运动,这样的驱动方式无需对重,传送带也无需循环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占用井道面积较小;(2)将驱动装置设置在轿厢顶部,无需对重,并且将传送带设置在井道的对角处,这样可以满足轿厢四面观光和四面进出的要求;(3)采用两条传送带分别对称设置在井道的两个对角同时驱动轿厢运动,使得轿厢受力平衡,运动平顺,减少轿厢与井道的摩擦,降低噪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驱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轿厢与井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包括井道、轿厢1、驱动装置2和传送带3,驱动装置2固定设置在轿厢1顶部,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两个异向转动的驱动轮4,电机驱动驱动轮4转动,传送带3设置有两条,分别对称的安装在井道的两个对角,轿厢1通常设置为长方体状的箱体,井道为与轿厢1配合的长方体状腔室,两传送带3分别对称设置在井道两个对称的对角处,当然,本技术的井道与轿厢1并不局限为长方体状,也可以为圆柱状,半圆柱状,此时的两对角为井道壁面上两对称的位置,传送带3的一端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井道的顶部,两传送带3分别与两驱动轮4传动连接,两驱动轮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3配合的上导向轮5和下导向轮6,即传送带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上导向轮5、驱动轮4和下导向轮6,因此上述的上方和下方至传送带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先后顺序,具体的说就是传送带3与上导向轮5的连接先于传送带3与驱动轮4的连接,上导向轮5和下导向轮6的设置可以提高传送带3的张紧力,并且对传送带3的连接起导向作用,具体地,两下导向轮6可以分别固定设置在轿厢1顶部的两个对角处,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通过将轿厢1作为负载并在轿厢1顶部设置驱动轮4,驱动轮4卷放传送带3实现轿厢1的上下运动,这样的驱动方式无需对重,传送带3也无需循环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占用井道面积较小;通过将驱动装置2设置在轿厢1顶部,无需对重,并且将传送带3设置在井道的对角处,这样可以满足轿厢1四面观光和四面进出的要求;并且采用两条传送带3分别对称设置在井道的两个对角处同时驱动轿厢1运动,使得轿厢1受力平衡,运动平顺,减少轿厢1与井道的摩擦,降低噪声。由于传送带3是柔性的,因此无法在水平方向上约束轿厢1的摆对,在井道的另外两个对角可以分别对称设置有导轨7,轿厢1外侧的两个对角对应设置有与导轨7滑动连接的导靴装置8,这样可以使轿厢1在运动时基本不会有水平方向的摆动,从而使得轿厢1运动更加平稳,也防止轿厢1和链条发生运动干涉。进一步的,井道的四个对角处可以均设置支撑柱9,传送带3和导轨7均设置在支撑柱9上,这样便于传送带3和导轨7的安装。上导向轮5或下导向轮6上可以设置有张紧装置10和断链检测装置,张紧装置10在电梯正常工作时处于压紧状态,从而提高传送带3的张紧力,当传送带3断裂时,张紧装置10伸展至原状,断链检测装置可以通过检测张紧装置10的压伸状态,控制电梯的运行,即当其中一传送带3发生传送带3断裂时,断链检测装置控制电梯停止运行,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轿厢1上可以设置有抱闸装置,当发生传送带3断裂故障时,抱闸装置将轿厢1固定在井道内,即使两条传送带3发生断裂也不会发生轿厢1坠落的事故。由于链条的转速较低,电机的转速较高,驱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减速箱和齿轮组,电机的主轴转速经过减速箱的减速后,传动至齿轮组,齿轮组由两个相同大小的齿轮相互啮合而成,两个齿轮将动力平均分配到两个驱动轮4上,实现两个驱动轮4异向转动,并且降低驱动轮4的转速,提高驱动轮4的转矩。传送带3可以为尼龙材料制成的绳索,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轿厢1在运动过程中,传送带3与驱动轮4、上导向轮5、下导向轮6之间产生的噪声较小,传送带3也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链条,这样可以使传送带3强度更高,提高传送带3的使用寿命。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包括井道、轿厢(1)、驱动装置(2)和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固定设置在轿厢(1)顶部,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两个异向转动的驱动轮(4),传送带(3)设置有两条,分别对称的安装在井道的两个对角,传送带(3)的一端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井道的顶部,两传送带(3)分别与两驱动轮(4)传动连接,两驱动轮(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3)配合的上导向轮(5)和下导向轮(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包括井道、轿厢(1)、驱动装置(2)和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固定设置在轿厢(1)顶部,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两个异向转动的驱动轮(4),传送带(3)设置有两条,分别对称的安装在井道的两个对角,传送带(3)的一端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井道的顶部,两传送带(3)分别与两驱动轮(4)传动连接,两驱动轮(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3)配合的上导向轮(5)和下导向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另外两个对角分别对称设置有导轨(7),轿厢(1)外侧的两个对角对应设置有与导轨(7)滑动连接的导靴装置(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四个对角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之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