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3484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测量探测基准的相对变化,减少星上探测基准与卫星姿态基准的热变形传递路径;在扫描镜背部安装高带宽陀螺;在相机光机主体靠近探测器位置的基座上安装光纤陀螺,并在相机光机主体外靠近探测器的基座上安装星敏感器,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根据卫星姿态和扫描镜转角参数得到初始的基准向量,再由高带宽陀螺测量数据、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天基探测基准的变化量,并利用恒星标定物对探测基准进行标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天基探测基准在轨标定精度,满足指标要求,准确率可以保证在5%以上。

Calibration method of space-based detection datum based on high bandwidth gyroscope measure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bandwidth gyro measurement benchmark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space-based detec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relative change detection real-time measurement datum, reduce the deformation of transmission path of star detection datum and satellite attitude reference heat; in scanning mirror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of high bandwidth gyroscope; fiber optic gyroscope mounting base near the detector position in the main camera on the star sensor and detector mounting base near the camera in the outside of the main body, through the detector base vector of star sensor and gyro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inertial coordinat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reference vector of satellite attitude and scanning mirror rotation parameters, then the high bandwidth gyro measurement data, satellite attitude data calculation of space-based detection benchmark, and the calibration of star detection reference calibration;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libration precision of the sky base detection datum in orbi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ex, the accuracy rate can be guaranteed to be above 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空间遥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卫星在轨执行对地遥感和空间目标探测任务,其探测基准标定精度直接决定探测目标的定位精度。对于采用扫描成像方式的星上相机,天基探测基准与星上相机扫描镜转动角度、卫星的姿态和轨道位置相关。由于卫星平台的基准为星敏感器,因此天基探测的在轨基准必须与星敏感器建立联系。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GOES)系列卫星等国外遥感卫星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采用星上相机恒星观测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联合的方法。该方法需解决卫星的星体在不同太阳光照条件下受热不均匀,造成星上相机内部的扫描镜及其安装面、相机整机及其安装面、星敏感器及其安装支架结构变形的标定问题。根据GOES系列卫星的在轨数据,热变形对天基探测基准标定影响最大可达1000微弧,对应静止轨道卫星星下点投影的变化范围约为33km。对于天基探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卫星,如何减小热变形对天基探测基准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其减小热变形对天基探测基准的影响,有效提高天基探测基准在轨标定精度,满足指标要求,准确率可以保证在5%以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所述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测量探测基准的相对变化,减少星上探测基准与卫星姿态基准的热变形传递路径;在扫描镜背部安装高带宽陀螺,用于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在相机光机主体靠近探测器位置的基座上安装光纤陀螺,并在相机光机主体外靠近探测器的基座上安装星敏感器,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根据卫星姿态和扫描镜转角参数得到初始的基准向量,再由高带宽陀螺测量数据、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天基探测基准的变化量,并利用恒星标定物对探测基准进行标定,在标定周期内根据高带宽陀螺的测量数据确定扫描镜的空间指向,再根据探测器中目标成像的位置向量,确定目标在惯性空间的指向;直接测量恒星在惯性系的向量,通过坐标系转换在地固系中表示地标向量;利用建立的恒星观测模型仿真计算天基探测基准标定精度,通过对比指标理论分析数据。优选地,所述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由星上相机、高带宽陀螺、光纤陀螺等组成,高带宽陀螺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同时光纤陀螺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优选地,所述高带宽陀螺的输出频率与探测器的曝光频率一致。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证明了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天基探测基准在轨标定精度,满足指标要求,准确率可以保证在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实时测量探测基准的相对变化,减少星上探测基准与卫星姿态基准的热变形传递路径。步骤二、在扫描镜3背部安装高带宽陀螺1,用于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步骤三、在相机光机主体4靠近探测器位置的基座上安装光纤陀螺2,并在相机光机主体4外靠近探测器的基座上安装星敏感器,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步骤四、根据卫星姿态和扫描镜转角等参数得到初始的基准向量,再由高带宽陀螺1测量数据、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天基探测基准的变化量,并利用恒星等标定物对探测基准进行标定,在标定周期内根据高带宽陀螺1的测量数据确定扫描镜的空间指向,再根据探测器中目标成像的位置向量,确定目标在惯性空间的指向。步骤五、可直接测量恒星等在惯性系的向量,也能够通过坐标系转换在地固系中表示地标等向量;利用建立的恒星观测模型仿真计算天基探测基准标定精度,通过对比指标理论分析数据。本专利技术由星上相机(含扫描机构)、高带宽陀螺、光纤陀螺等组成,高带宽陀螺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同时光纤陀螺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由于高带宽陀螺存在测量误差随时间变大的特性,因此需对高带宽陀螺的测量误差进行校正。在轨可采用相机观星方式对高带宽陀螺误差进行标定,根据恒星在探测器的成像位置计算出恒星矢量的惯性系指向,并根据恒星库信息对比计算指向偏差,根据该偏差校正高精度高带宽陀螺的误差。由于卫星在工作段的视场范围包含冷空间,故可根据相机全区域扫描过程中敏感到的恒星信息,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标定方法对高带宽陀螺误差进行周期性标定。设首次观测恒星的时刻为高带宽陀螺的测量初始时刻,在标定周期内根据高带宽陀螺的测量数据确定扫描镜的空间指向,再根据探测器中目标成像的空间位置向量,能够确定成像目标在实际惯性空间的指向。设探测器坐标系的光线向量为安装矩阵为A1,光纤陀螺和星敏感器联合实时测量的姿态矩阵为GA1,光纤陀螺的安装矩阵为AG1,则可得入射光线在惯性系的向量,如下式(1)所示:设扫描镜法线在扫描镜坐标系的向量为基于恒星观测标定测量基准后的高带宽陀螺实时测量的姿态矩阵为GA2,高带宽陀螺的安装矩阵为AG2,则可得扫描镜法线在惯性系的向量,如下式(2)所示:则根据反射物象共轭原理可以得到反射光线即相机视线在惯性系的向量,如下式(3)所示:其中,R为平面镜的反射作用矩阵,可表示如下式(4)所示:其中,Nx,Ny,Nz为平面镜法线向量在惯性系的分量。该反射作用矩阵的测量基准需要通过恒星观测标定进行确定,标定方法如下:设T0时刻观测的恒星在惯性系的向量为T0时刻在探测器成像的恒星在探测器坐标系的位置为通过星敏感器和探测器附近安装的陀螺联合确定的T0时刻姿态矩阵GT0,能够计算得到探测器上成像的恒星在惯性系的向量,如下式(5)所示:根据反射物象共轭原理建立观测恒星在惯性系与实际恒星在惯性系的关系,如下式(6)所示:其中,Ro为平面镜的反射作用矩阵,可表示为,如下式(7)所示:其中,Nox,Noy,Noz为平面镜法线向量在惯性系的分量。通过以上关系中已知的变量和能够反解Ro,共包含三个待解参数。由于观测一次恒星能够确定两维参数,因此需要观测两次恒星。第二次观星时刻的反射作用矩阵,如下式(8)所示:其中,Δx,Δy,Δz为两次观星时间间隔内陀螺测量的平面镜法线向量角度增量在惯性系的分量。为了精确获取每个曝光时刻的扫描镜中心法线惯性角度信息,需要安装在扫描镜上的高带宽陀螺的输出频率与探测器的曝光频率一致。考虑到工程可行性,可适当降低陀螺数据更新率的指标要求,同时从应用需求角度需进一步对扫描镜速度均匀性提出要求。通过星上活动部件频率(扫描镜工作过程中的制冷机工作频率约70Hz,反作用飞轮和天线振动频率约25Hz,扫描频率0.5Hz)分析,考虑各种干扰的2倍频及25%的频率余量,提出陀螺数据更新频率要求为不小于200Hz。从工程实现角度考虑,由于高带宽陀螺安装在扫描镜背部,为保证扫描镜法线方向光线的一致性,高带宽陀螺安装面的温度控制变化要求为±0.5K。由于星上相机后光路部分采用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测量探测基准的相对变化,减少星上探测基准与卫星姿态基准的热变形传递路径;在扫描镜背部安装高带宽陀螺,用于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在相机光机主体靠近探测器位置的基座上安装光纤陀螺,并在相机光机主体外靠近探测器的基座上安装星敏感器,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根据卫星姿态和扫描镜转角参数得到初始的基准向量,再由高带宽陀螺测量数据、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天基探测基准的变化量,并利用恒星标定物对探测基准进行标定,在标定周期内根据高带宽陀螺的测量数据确定扫描镜的空间指向,再根据探测器中目标成像的位置向量,确定目标在惯性空间的指向;直接测量恒星在惯性系的向量,通过坐标系转换在地固系中表示地标向量;利用建立的恒星观测模型仿真计算天基探测基准标定精度,通过对比指标理论分析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高带宽陀螺测量的天基探测基准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测量探测基准的相对变化,减少星上探测基准与卫星姿态基准的热变形传递路径;在扫描镜背部安装高带宽陀螺,用于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扫描镜法线向量;在相机光机主体靠近探测器位置的基座上安装光纤陀螺,并在相机光机主体外靠近探测器的基座上安装星敏感器,通过星敏感器和陀螺组合联合测量惯性坐标系下的探测器基准向量;根据卫星姿态和扫描镜转角参数得到初始的基准向量,再由高带宽陀螺测量数据、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天基探测基准的变化量,并利用恒星标定物对探测基准进行标定,在标定周期内根据高带宽陀螺的测量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民俞洁刘伟韩旭夏玉林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