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683127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粗纱喂入配位装置(8),其开设有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穿过的第一通孔(19)和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穿过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上下设置;粗纱配位调节装置(9),用于调节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的左右相对位置;粗纱配位保持装置(10),其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半圆形凹槽(33),其下表面开设有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圆形凹弧拱槽(34);加捻装置,用于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圈绕于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Process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of full short fiber composite yar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whole short fiber composite yarn structure; the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es: roving feeding coordination device (8), which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hort fiber roving (2)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19) and for the first staple fiber roving (1 second) through hole (20);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s set; roving coordination control device (9), is used to adjust the first short fiber roving and second short fiber roving about the relative position; roving coordination holding device (10), the upp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or the second short fiber roving through the semicircular groove (33), the lower surface is provided for the first staple fiber roving through the concave circular arc groove (34); the twist device, used to make the first short fiber roving around second short fiber roving.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he equipment structure of the full short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e yarn of the invention are ingenious, and the utility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
,具体涉及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纺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纺织设备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市场对各种新型纺织面料的使用要求日益提高,对新型结构纱线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纺织行业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这其中就包括多组分纱线的研究开发。多组分纱线通过将不同纤维纺制到同一根纱线中,实现不同纤维性能的优势互补,大大改善了纱线的性能。目前,多组分纱线主要有两种:混纺纱和复合纱。混纺纱是在纺纱的前道工序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从而生产混纺纱线,即从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等各个工序层层递进,将多种纤维不断混合使纤维尽可能混合均匀以保证最终的成纱质量。由于对多种纤维的混合涉及的工序多,工艺复杂,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去设计与修正工艺参数,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当采用某种功能性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合纺纱时,虽然成纱时的纱线表面也分布一定的功能性纤维,纱线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效果,但是在纱线表面同时分布存在着普通纤维,并且功能性纤维是分散分布在纱体表面,因此不能完全发挥出功能纤维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纱线的附加值。复合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纤维混纺技术,但是它不是简单在纤维层次上的混合,而是在细纱工序上对粗纱须条进行的复合。复合纱生产技术追求与一般混纺纱线不同的纱线结构,由此获得与一般混纺纱线不同的性能。目前复合纱主要包括短纤与长丝复合纱以及短纤与短纤复合纱两种形式。其中短纤与长丝复合纱即为通常所说的包芯纱,它一般是以化纤长丝为芯丝,天然纤维为包覆纤维纺制,可以通过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添加导丝机构和张力控制装置进行纺纱。当前的包芯纱一般以强力和弹力都较好的合成纤维长丝如涤纶长丝、氨纶丝等为芯丝,以棉、毛、粘胶纤维等短纤维为外包纤维,二者一起加捻而纺制成包芯纱。由于采用长丝作为芯纱,在生产过程采用张力控制装置对长丝的喂入张力进行控制,通过张力控制来设定长丝的喂入比,因此一旦生产过程中张力控制不好,出现张力不匀,则会导致长丝的含量出现增多或减少,因而造成纺制的包芯纱中很容易出现露丝现象,即里面的长丝没有被外面的短纤维纱完全包覆住,这样不仅影响后道的织造工序正常进行,同时在进行后道的染色处理时,由于长丝不能染色也会造成布面染色不匀而出现瑕疵。此外,长丝和短纤的结合力比短纤与短纤差,造成纱线耐用性和功能性降低。短纤与短纤复合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短纤维粗纱进行生产的复合纱,为了提高该类复合纱的表面性能及其内在品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与研究利用现有设备及其改造形式生产具有皮芯结构的短纤复合纱线,以期能使纱线具有良好的外观、手感及功能性,如:于伟东、肖远发、于昊慧的专利技术专利:多孔喇叭口喂入器、制备及其用途,公开号:CN1587462A,公开日:2005年3月2日;以及于伟东等人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适于环锭纺的皮芯纺纱方法与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0516329C,公告日:2009年7月22日等。在这些专利中都提出了一种纺制皮芯结构或多组分对称和非对称的复合型纱线结构的纺纱装置与方法,通过在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多孔喇叭口的喂入装置来纺制复合纱。但如果单纯采用多孔喇叭口将多根粗纱须条平行或排列喂入到细纱机上,而在牵伸区域没有采取其他的控制装置,粗纱须条在整个牵伸过程中很难保持喂入时的位置状态,因此在实际的纺纱生产中纺制类似皮芯结构的复合纱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Yo-ichiMatsumoto,HiroYukiKana,HideoMorooka,ExploratoryWorkontheSpinningConditionoftheStructureofStaple-coreTwin-spunYarns,TextileResearchJorunal,80(11):1056-1064,2010和MasakazuMastsumoto,Yo-ichiMatsumoto,HiroYukiKanai等,Constructionoftwinstaple-corespunyarnwithtwopointsofyarnformationinonetwistingprocess,TextileResearchJorunal,0(00):1-9,2013两篇文献采用在细纱机的喂入端平行喂入三根粗纱并对三根粗纱的间距进行设定,MasakazuMastsumoto,Yo-ichiMatsumoto,HiroYukiKanai等人还在前罗拉5钳口下端处设置了一个张力控制装置,来纺制皮芯结构的复合纱。由于对粗纱须条在牵伸区输送过程中的位置没有进行调节与控制,粗纱须条的位置可能出现偏移,难以保证在牵伸区中的位置间距始终保持不变,同时其张力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纺纱生产中易出现张力不匀,导致成纱结构改变,因此在实际纺纱生产中通过这种途径来纺制皮芯结构的复合纱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短纤维混纺纱和复合纱纺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牵引均呈扁圆形状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保持上下位置设置;步骤S2、牵引呈上下位置设置的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并调节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的左右相对位置;步骤S3、牵引调整好左右相对位置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从半圆形凹槽通过,以形成半圆形带;同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从圆形凹弧拱槽通过,以形成圆弧状空心筒卷;步骤S4、继续牵引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对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进行加捻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圈绕于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上,以形成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分别对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进行退捻,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分别呈扁圆形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设备,包括:粗纱喂入配位装置,其开设有用于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用于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上下设置;粗纱配位调节装置,其包括A部分和B部分;其中,A部分包括第一上段主体部位以及通过连接条与该第一上段主体部位连接的第一下段主体部位,第一上段主体部位与第一下段主体部位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第一上段主体部位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第四通孔,第一下段主体部位上开设有直行通槽;B部分包括第二上段主体部位以及与第二上段主体部位相连的第二下段主体部位;第二上段主体部位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穿过的第六通孔;第二下段主体部位上设置有凸起立柱;B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A部分上,使第二上段主体部位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间隙中,并使凸起立柱可滑动地设置在直行通槽中,以用于调节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的左右相对位置;粗纱配位保持装置,其上表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牵引均呈扁圆形状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保持上下位置设置;步骤S2、牵引呈上下位置设置的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并调节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的左右相对位置;步骤S3、牵引调整好左右相对位置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从半圆形凹槽(33)通过,以形成半圆形带;同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从圆形凹弧拱槽(34)通过,以形成圆弧状空心筒卷;步骤S4、继续牵引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对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进行加捻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圈绕于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上,以形成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牵引均呈扁圆形状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保持上下位置设置;步骤S2、牵引呈上下位置设置的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和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并调节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的左右相对位置;步骤S3、牵引调整好左右相对位置的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并使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从半圆形凹槽(33)通过,以形成半圆形带;同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从圆形凹弧拱槽(34)通过,以形成圆弧状空心筒卷;步骤S4、继续牵引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对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进行加捻并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圈绕于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上,以形成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分别对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进行退捻,使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和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分别呈扁圆形状。3.一种全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纱喂入配位装置(8),其开设有用于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穿过的第一通孔(19)和用于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穿过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呈上下设置;粗纱配位调节装置(9),其包括A部分和B部分;其中,A部分包括第一上段主体部位(22)以及通过连接条与该第一上段主体部位(22)连接的第一下段主体部位(24),第一上段主体部位(22)与第一下段主体部位(24)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第一上段主体部位(22)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短纤维粗纱须条(2)穿过的第四通孔(23),第一下段主体部位(24)上开设有直行通槽(25);B部分包括第二上段主体部位(28)以及与第二上段主体部位(28)相连的第二下段主体部位(30);第二上段主体部位(28)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短纤维粗纱须条(1)穿过的第六通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