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05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包括压电组件和光伏组件,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和第二压电电极;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电极、光伏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光伏电极;由外层向内层方向,第二光伏电极、空穴传输层、光伏活性层、第一光伏电极、第二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第一压电电极依次包覆设置。本申请将压电组件和光伏组件集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转化器件和压电转换器件,存在间歇式供电缺陷,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本申请光伏活性层采用二维/三维锡基钙钛矿材料,光伏转化效率高、性质稳定、危害小。本申请可以广泛应用于织物、可穿戴设备、移动式设备、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具体涉及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技术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2、在光伏转化领域,钙钛矿电池作为第三代非硅薄膜电池的代表,备受关注。钙钛矿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用语,是指与钙钛矿catio3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系列材料,业内简称为钙钛矿。钙钛矿电池对比第二代传统晶硅电池,具有如下优势:产业链简化、原材料成本低、原材料生产能耗低、转化效率高、轻薄、柔性、可定制,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传感器、布料等多种场景。

3、但现有的光伏转化器件,在没有光照时无法提供电能,存在间歇式供电缺陷,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同样的,现有的压电转换器件,在没有应力时也无法提供电能,同样存在间歇式供电缺陷,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也未见将这两种器件有效结合的技术方案,可能是因为仅仅简单地结合这两种器件,其能量转化率低下、输出电能低、输出电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转化器件和压电转换器件,存在间歇式供电缺陷,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电-光伏集成装置。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包括压电组件和光伏组件,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和第二压电电极;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电极、光伏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光伏电极;由外层向内层方向,第二光伏电极、空穴传输层、光伏活性层、第一光伏电极、第二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第一压电电极依次包覆设置。

4、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将压电组件与光伏组件集成在一个装置中,有光照时,光伏组件可以收集光能并转化为电能;而无光照时,只要压电组件受到应力,就可以收集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当既有光照又有应力时,输出功率会更高更稳定。因此,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可以在多种场景下持续稳定供电。

5、一些实施例中,压电-光伏集成装置为纤维状,第一压电电极构成芯层,第二光伏电极、空穴传输层、光伏活性层、第一光伏电极、第二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依次包覆芯层。

6、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独立的为氧化铟锡、二氧化钛、氧化锌中的任一种。

7、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厚度独立的为5μm~10μm。

8、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相同,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形成共用电极层,共用电极层厚度为10μm~12μm。

9、一些实施例中,光伏活性层的材料包括钙钛矿材料;

10、一些实施例中,钙钛矿材料包括二维钙钛矿材料与三维钙钛矿材料的复合材料。

11、一些实施例中,二维钙钛矿材料化学式包括(hooc(ch2)4nh3)2sni4。

12、一些实施例中,三维钙钛矿材料化学式包括ch3nh3sni3-xclx(0≤x≤1)。

13、一些实施例中,二维钙钛矿材料与三维钙钛矿材料质量比为3:197~3:97。

14、一些实施例中,光伏活性层的厚度为8μm~15μm。

15、一些实施例中,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聚(3-己基噻吩-2,5-二基)中的任一种。

16、一些实施例中,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5μm~20μm。

17、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伏电极的材料包括金、银、铜中的任一种。

18、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伏电极的厚度为1mm~1.5mm或50nm~100nm。

19、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伏电极为纤维状,并缠绕于空穴传输层表面。

20、一些实施例中,压电活性层的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聚三氟乙烯),进一步地,聚(偏氟乙烯-聚三氟乙烯)中聚偏氟乙烯和聚三氟乙烯的质量比为70:30~75:25。

21、一些实施例中,压电活性层的厚度为20μm~25μm。

2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电极的材料包括钢、金、碳纤维中的任一种。

2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电极的直径为2mm~2.5mm。

2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电极与第二光伏电极电连接。

25、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还包括透光保护层,透光保护层包覆第二光伏电极的背离空穴传输层的表面。

26、一些实施例中,透光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己二酰己二胺或聚丙烯。

27、一些实施例中透光保护层厚度为76.2μm~76.8μm。

28、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提供第一压电电极;

30、按照上文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结构,在第一压电电极外表面依次形成压电活性层、第二压电电极、第一光伏电极、光伏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光伏电极。

31、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制备方法,从第一压电电极开始,将压电活性层等结构逐层包覆,最终制得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实现了压电、光伏组件结构和功能的集成。从而本申请方法制备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具有在光照下或者受到应力都能提供电能的性能,可以在多种场景下持续稳定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制备方法能够保证制备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结构和性能稳定,提高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良品率。

32、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压电电极与第二光伏电极电连接处理。

33、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上文本申请第二光伏电极背离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透光保护层,透光保护层包覆第二光伏电极。

34、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上文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在织物、可穿戴设备、移动式设备、压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中的应用。

35、本申请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应用时,在光照下,光伏组件可以收集光能并转化为电能;而无光照时,只要压电组件受到应力,就可以收集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当既有光照又有应力时,输出功率会更高更稳定,从而可以在多种场景下持续稳定供电。

36、此外,还可以发挥传感器的用途,根据压电组件或光伏组件输出的电流、电压等参数,用于判断装置所处环境的光线变化、风力变化,以及人的运动变化等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包括压电组件和光伏组件,所述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和第二压电电极;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电极、光伏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光伏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光伏集成装置为纤维状,所述第一压电电极构成芯层,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空穴传输层、光伏活性层、第一光伏电极、第二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依次包覆芯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独立的为氧化铟锡、二氧化钛、氧化锌中的任一种;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形成共用电极层,所述共用电极层厚度为10μm~12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活性层的材料包括钙钛矿材料;和/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材料包括二维钙钛矿材料与三维钙钛矿材料的复合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钙钛矿材料化学式包括(HOOC(CH2)4NH3)2SnI4;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聚(3-己基噻吩-2,5-二基)中的任一种;和/或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的材料包括金、银、铜中的任一种;和/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电极为纤维状,并缠绕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活性层的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聚三氟乙烯);和/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聚三氟乙烯)中聚偏氟乙烯和聚三氟乙烯的质量比为70:30~75:25。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电极的材料包括钢、金、碳纤维中的任一种;和/或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保护层,所述透光保护层包覆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的背离空穴传输层的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己二酰己二胺或聚丙烯;和/或

17.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压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电连接处理。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二光伏电极背离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透光保护层,所述透光保护层包覆所述第二光伏电极。

20.压电-光伏集成装置的应用,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在织物、可穿戴设备、移动式设备、压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包括压电组件和光伏组件,所述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和第二压电电极;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电极、光伏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光伏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光伏集成装置为纤维状,所述第一压电电极构成芯层,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空穴传输层、光伏活性层、第一光伏电极、第二压电电极、压电活性层依次包覆芯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独立的为氧化铟锡、二氧化钛、氧化锌中的任一种;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压电电极和第一光伏电极形成共用电极层,所述共用电极层厚度为10μm~12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活性层的材料包括钙钛矿材料;和/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材料包括二维钙钛矿材料与三维钙钛矿材料的复合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钙钛矿材料化学式包括(hooc(ch2)4nh3)2sni4;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聚(3-己基噻吩-2,5-二基)中的任一种;和/或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光伏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电极的材料包括金、银、铜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韦贝安李子琪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