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练其辉专利>正文

固体物垃圾可彻底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2761 阅读:5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物可彻底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包括有分类、粉碎、干燥、高压成型、对可燃部分垃圾高温炭化或对不可燃部分垃圾高温烧制等步骤,最后冷却后可得到可作燃料使用的煤块、煤饼或做成不同形状的煤炭,或可得到可用于建筑的砖块或板材。该方法通过将生活垃圾完全变成炭煤或建筑用的砖或板材进行再利用,实现对生活垃圾特别是其固体物的彻底回收利用,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将废物转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燃料或建材,且工序少、工艺过程简单、设备容易制造,处理成本低。因此,非常适合对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固体物垃圾可彻底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城镇生活垃圾既是危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公害,也是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一种潜在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染土壤、水体、大气、损害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城镇生活垃圾,合理地利用垃圾中可回收或可再生的资源,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标,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并着力研究的重点、热点环保课题。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垃圾的处理愈来愈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垃圾是以食物和有机废弃物为主,而现在则大量增加了纸类和很难分解的塑料制品。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和回收再利用法。埋填法的缺点是将垃圾堆积碾压,掩埋封盖,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由于各种城镇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垃圾占的比例较大,多年不能腐烂,填埋过垃圾的土地一般不能用作耕地使用;焚烧法则摄取热能,还得处理燃烧后残余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法是较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如将生活垃圾生成沼气或通过堆积发酵,制作成肥料等,但还是会产生残余垃圾,长时期都得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解人类生活和生存的矛盾,能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将固体垃圾处理成有用的材料,把垃圾变成原料生产商品出售使垃圾变废为宝,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获取经济效益的固体物垃圾可彻底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的步骤如下:(1)干燥:分别将垃圾进行干燥烘干;(2)高压成型:分别在高压条件下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3)高温炭化或烧制:对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炭化形成炭煤,对不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烧制形成建筑用的砖块或板材,冷却后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对垃圾进行分类、粉碎或干燥步骤中的任一步骤前还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步改进:该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在对垃圾进行高压成型的同时还进行高温加热。-->所述的干燥烘干温度为100~500℃,干燥时间为0.5~30分钟。所述的高压条件是压力1cm2,压力为1~30公斤,温度是100~500℃。所述的高温炭化温度为300~1300℃,时间是5秒至18分钟。所述的高温烧制温度为700~1200℃,时间为1—10个小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其主要的步骤如下:(1)分类:将垃圾分成可燃部分和不可燃部分;(2)粉碎:分别用粉碎机将垃圾进行粉碎;(3)干燥:分别将垃圾进行干燥烘干;(4)高压成型:分别在高压条件下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5)高温炭化或烧制:对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炭化形成炭煤,对不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烧制形成建筑用的砖块或板材,冷却后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其主要的步骤如下:(1)分类:将垃圾分成可燃部分和不可燃部分;(2)粉碎:将两类废弃物分别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3)高压成型:分别在高压条件下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4)高温炭化或烧制:对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炭化形成炭煤,对不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烧制形成建筑用的砖块或板材,冷却后得成品。所述的高压条件是压力1cm2,压力为1~30公斤;所述的高温炭化温度为300~1300℃,时间5秒至18分钟;所述的高温烧制温度为700~1200℃,时间为1—10个小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生活垃圾完全变成炭煤或建筑用的砖或板材进行再利用,实现对生活垃圾特别是其固体物的彻底回收利用,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将废物转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燃料或建材,且工序少、工艺过程简单、设备容易制造,处理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中对垃圾进行干燥,用烘炉将垃圾再进行干燥烘干,烘干温度为500℃,时间为0.5分钟,也可以通过阳光、或其它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烘干的时间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压力1cm2(指截面积),压力为10公斤,温度是300℃,压力越大质量越好。用压力机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如方块状、饼状或条块状等,这里之所以进行高温加热,温度为300℃,压力1cm2为10公斤,是由于可燃垃圾的粘性较大,目的是防止垃圾与压力机之间发生粘连(对于不可燃垃圾也可以按前述方法处理,由于其粘性小,成型时无需高温条件,只需高温烧制,也可以实施)。最后,对形成的块状垃圾进行高温炭化,温度-->为450℃,时间为6分钟,形成炭煤,炭化的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短,又再根据垃圾的成分及所制成的产品的厚度,所需的温度和炭化的时间不同,经冷却后就可得到可作燃料使用的煤块、煤饼或做成不同形状的煤炭。所形成的炭煤具有可燃性好,热量高,且硫化物含量低,比普通煤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实施例二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是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通过人工或机械将垃圾分拣成可燃部分和不可燃部分,这时可以尽量将经济价值高的金属垃圾拣开,作变卖处理。对可燃部分垃圾,接着用脱水机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再接着,用粉碎机将垃圾进行粉碎,变成粒状最好是粉状后,对垃圾进行干燥,用烘炉将垃圾再进行干燥烘干,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30分钟,也可以通过阳光、或其它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烘干的时间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每1cm2(指截面积)压力为1公斤,温度是100℃,用压力机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如方块状、饼状或条块状等,这里之所以进行高温加热,温度为100℃,每1cm2压力为1公斤,由于可燃垃圾的粘性较大,目的是防止垃圾与压力机之间发生粘连。最后,对形成的块状垃圾进行高温炭化,温度为300℃,时间为18分钟,形成炭煤,炭化的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短,又再根据垃圾的成分及所制成的产品的厚度,所需的温度和炭化的时间不同,经冷却后就可得到可作燃料使用的煤块、煤饼或做成不同形状的煤炭。所形成的炭煤具有可燃性好,热量高,且硫化物含量低,比普通煤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实施例三本专利技术的垃圾处理方法首先是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通过人工或机械将垃圾分拣成可燃部分和不可燃部分,这时可以尽量将经济价值高的金属垃圾拣开,作变卖处理。对可燃部分垃圾,接着用脱水机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后,用粉碎机将垃圾进行粉碎,变成粒状最好是粉状后,对垃圾进行干燥,用烘炉将垃圾进行干燥烘干,烘干温度为500℃时间为0.5分钟,也可以通过阳光、或其它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烘干的时间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每1cm2(指截面积)压力为30公斤,温度是500℃,压力越大质量越好。用压力机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如方块状、饼状或条块状等,这里之所以进行高温加热,温度为500℃,每1cm2压力为30公斤,是由于可燃垃圾的粘性较大,目的是防止垃圾与压力机之间发生粘连。最后,对形成的块状垃圾进行高温炭化,温度为1300℃,时间为5秒,形成炭煤,炭化的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短,又再根据垃圾的成分及所制成的产品的厚度,所需的温度和炭化的时间不同,经冷却后就可得到可作燃料使用的煤块、煤饼或做成不同形状的煤炭。所形成的炭煤具有可燃性好,热量高,且硫化物含量低,比普通煤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实施例四本专利技术中首先是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物垃圾可彻底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干燥:分别将垃圾进行干燥烘干; (2)高压成型:分别在高压条件下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 (3)高温炭化或烧制:对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炭化形成炭煤,对不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烧制形成建筑用的砖块或板材,冷却后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7-7-25 200710029339.41.一种固体物垃圾可彻底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干燥:分别将垃圾进行干燥烘干;(2)高压成型:分别在高压条件下将垃圾压成各种形状的块状物;(3)高温炭化或烧制:对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炭化形成炭煤,对不可燃部分垃圾进行高温烧制形成建筑用的砖块或板材,冷却后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1)分类:将垃圾分成可燃部分和不可燃部分;(2)粉碎:将两类废弃物分别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垃圾进行分类、粉碎或干燥步骤中的任一步骤前还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垃圾进行高压成型的同时还进行高温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烘干温度为100~500℃,时间为0.5~30分钟。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其辉
申请(专利权)人:练其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