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73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后视镜装置能够将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的安装结构小型化。后视镜(10)具有第一安装部(78)和第二安装部(88),第一安装部(78)设有抵接部(20)和限制部(42),抵接部(20)设置于电镀遮阳板(12)上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限制部(42)设置于遮阳板外罩(14)上且与抵接部(20)抵接,第二安装部(88)设有卡合部(24)和卡止部(46),卡合部(24)设置于电镀遮阳板(12)上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卡止部(46)设置于遮阳板外罩(44)上且与卡合部(24)卡合。

Rearview mirror device

The rearview mirror device obtained by the invention can miniaturized th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e first cover and the second cover. The rearview mirror (10) having a first mounting portion (78) and second (88),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art installation part (78)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20) and (42), limiting portion abutting part (20) is arranged on the electroplating visor (12) and extends along the vehicle direction, limit part (42) is arranged on the sunshade cover (14) and (20)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art (88)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part (24) and the clamping part (46), clamping part (24) is arranged on the electroplating visor (12) and extends along the vehicle under the direction, the stopping part (46) is arranged on the sunshade cover (44) and (24) and the clamping part is clamp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装置。
技术介绍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车辆用后视镜的板安装结构。在该车辆用后视镜的板安装结构中,通过将底板的卡合爪和定位销分别卡合在遮阳板(visor)的卡合孔和销孔中,从而使底板固定至遮阳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1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设置遮阳板与底板的安装结构的情况下,最好将该安装结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将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的安装结构小型化的后视镜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第一盖件,其构成设置于车辆的门上的覆盖反光镜的壳体;第二盖件,其构成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盖件在壳体面内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盖件在壳体板厚方向上相对置;第一安装部,其设有抵接部和限制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抵接部抵接从而将第一盖件相对于第二盖件朝向所述壳体板厚方向的移动限制;以及第二安装部,其设有卡合部和卡止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一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件朝向所述壳体面内方向的移动卡止。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构成壳体,壳体覆盖设置于车辆的门上的反光镜。另外,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在壳体面内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在壳体板厚方向上相对置。在第一安装部中,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设有抵接部,且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设有限制部,通过抵接部与限制部抵接从而限制第一盖件相对于第二盖件朝向壳体板厚方向的移动。在第二安装部中,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设有卡合部,且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设有卡止部,通过卡合部与卡止部卡合而限制第一盖件相对于第二盖件朝向壳体面内方向的移动。在此,抵接部和卡合部沿着壳体面内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缩小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朝向壳体板厚方向的突出量。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具有封闭部,所述封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或所述第二盖件上,且将所述第一盖件与所述第二盖件在所述壳体面内方向上的缝隙全部封闭。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第一盖件或第二盖件上设有封闭部,封闭部将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在壳体面内方向上的缝隙全部封闭。因此,在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之间,可以看到封闭部不变,因而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之间的外观不变。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上,且分别朝向所述壳体面内方向突出,并且在所述壳体板厚方向上相互对置。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上分别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分别朝向壳体面内方向突出,且在壳体板厚方向上相互对置。因此,在车辆行驶时,风难以流入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之间,从而能够抑制风噪音。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分以及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止部的卡合部分以外的部位上分离。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在抵接部与限制部的抵接部分以及卡合部与卡止部的卡合部分以外的部位上分离。因此,即使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至少一方变形时,也能够抑制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在抵接部与限制部的抵接部分以及卡合部与卡止部的卡合部分之外的部位上相互干扰而无法组装。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具有安装件和抑制部,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至少一方上且设有弹性体,所述抑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或所述第二盖件上且与所述弹性体抵接。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中的至少一方上安装有安装件,且安装件上设有弹性体。另外,在第一盖件或第二盖件上设有抑制部,且抑制部与弹性体抵接。因此,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反作用力而抑制第一盖件或第二盖件的松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能够使安装结构小型化这样的出色效果。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能够抑制外观品质降低这样的出色效果。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能够抑制风噪音这样的出色效果。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性这样的出色效果。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具有能够抑制产生异常声音这样的出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壳体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3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壳体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沿图2的A-A线剖切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沿图2的B-B线剖切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壳体的一部分且与图4对应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壳体的一部分且与图5对应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视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作为后视镜装置的后视镜10上,设有构成壳体(遮阳板)的一部分且作为第一盖件的电镀遮阳板(platingvisor)12和作为第二盖件的遮阳板外罩14,电镀遮阳板12和遮阳板外罩14将反光镜(省略图示)的背面侧(车辆前侧)覆盖。另外,反光镜整个外周由壳体的电镀遮阳板12和遮阳板外罩14以外的其它部分覆盖。电镀遮阳板12形成为从车辆正面观察呈大致L字状,且由树脂构成。电镀遮阳板12的至少表面(本实施方式中为整个外周)被实施电镀,电镀遮阳板12表面的车辆上侧部形成有设计面13。电镀遮阳板12的设计面13的车辆下侧(壳体面内方向)并排设有遮阳板外罩14。遮阳板外罩14被形成为从车辆正面观察呈以车辆宽度方向为纵向方向的大致矩形状,且由树脂构成。遮阳板外罩14的表面被实施涂装,遮阳板外罩14的表面上形成有设计面17。如图3所示,电镀遮阳板12的车辆下侧部设有抵接部20,抵接部20沿着遮阳板外罩14的设计面17和背面(壳体面内方向)大致朝向车辆下侧延伸。此外,抵接部20沿着电镀遮阳板12的车辆上侧部大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朝向车辆下侧的端部22板厚逐渐变薄(参照图4)。抵接部20上设有多个卡合部24(参照图5)。卡合部24沿着遮阳板外罩14且大致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作为一例,设有四个卡合部24,且分别沿大致车辆宽度方向分离配置。卡合部24的前端设有爪倾斜部26,爪倾斜部26随着朝向车辆上侧而朝向后视镜10的外部侧倾斜。卡合部24上设有爪顶部28,爪顶部28从爪倾斜部26的车辆上侧端部大致沿车辆上下方向垂直地延伸。卡合部24上设有爪水平部30,爪水平部30从爪顶部28的车辆上侧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视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视镜装置,具有:第一盖件,其构成设置于车辆的门上的覆盖反光镜的壳体;第二盖件,其构成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盖件在所述壳体面内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盖件在所述壳体板厚方向上相对置;第一安装部,其设有抵接部和限制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将所述第一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件朝向所述壳体板厚方向的移动限制;以及第二安装部,其设有卡合部和卡止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第一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件朝向所述壳体面内方向的移动卡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0 JP 2016-1164831.一种后视镜装置,具有:第一盖件,其构成设置于车辆的门上的覆盖反光镜的壳体;第二盖件,其构成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盖件在所述壳体面内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盖件在所述壳体板厚方向上相对置;第一安装部,其设有抵接部和限制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将所述第一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件朝向所述壳体板厚方向的移动限制;以及第二安装部,其设有卡合部和卡止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一方上,且沿所述壳体面内方向延伸,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件和所述第二盖件中的另一方上,且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第一盖件相对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健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