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71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由挡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在该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在装置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和第二文丘里管的下端连通有进水管道;还包括有下降管,该下降管穿过所述挡板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上、靠近挡板的位置设有出水口;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该灰水分离室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灰与水在装置内直接分离,省却了大型的灰水沉降池;湿灰在装置底部直接排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生物质气化
,尤其是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将各种生物质废弃物转化成高品位的可燃性气体,用于供热、供气和发电等。然而目前生物质气化燃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焦油和灰尘等杂质含量过高,造成燃气净化困难,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外针对燃气净化工艺的研究较多,但大多处于实验室和中试研究阶段,真正实现工业应用的技术还不多见。尤其是对于大中型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目前能够实现工业化运行的主要是过滤和水洗的方式。申请号为98122264.1、授权公告号为CN1098911C的专利技术专利“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净化系统”公开了一种多级燃气净化系统,经惯性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燃气送入旋风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器除尘处理后的燃气送入文丘里管,燃气在文丘里管内经冷却和洗去部分焦油后送入水洗塔。这种方式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净化后的燃气基本可以满足内燃发电机组的要求。该工艺的除灰装置是采用两个串联的文丘里管,文氏里管出来的灰水混合液流入一个较大的沉降池,污水在沉降池中沉淀冷却,然后回到文氏里管循环使用。这种除灰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循环水量大,污水处理困难;灰沉在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体(10)由挡板(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6)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在该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3),该进气管道(3)在装置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1);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中部连通有进水管道(4);还包括有下降管(5),该下降管(5)穿过所述挡板(8)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10)下部分上、靠近所述挡板(8)的位置设有出水口(13);在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下部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气除灰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体(10)由挡板(8)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设置有相互串联的、且通过隔板(6)隔离的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在该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道(3),该进气管道(3)在装置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31);在所述第一文丘里管(1)和第二文丘里管(2)的中部连通有进水管道(4);还包括有下降管(5),该下降管(5)穿过所述挡板(8)并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上下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10)下部分上、靠近所述挡板(8)的位置设有出水口(13);在所述装置主体(10)的下部还设置有灰水分离室(9),该灰水分离室(9)底端连接有排污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贤齐阴秀丽吴创之马隆龙曾中华蔡建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