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振东专利>正文

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17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它是由:加煤装置、煤气发生炉主机、间接冷却装置、直接冷却装置、鼓风系统、水环真空泵、气水分离器、煤气过滤装置、流量计系统等组成。其特点是:间接冷却装置,是由:圆筒状壳体、进水管、出水管、竖隔板、上密封板、下密封板、横隔板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能使间接冷却装置产生的气化剂进炉膛,从而大大提高煤气的热值、气化效率、气化强度;并能将余热充分利用等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工业、生活用煤气发生炉。目前所使用的煤气发生炉,大都是直接冷却式装置,即是有个别装有间接冷却装置,其装置内只有U型煤气管道,仅仅是利用风冷却,不能产生气化剂(水蒸气和空气混合物),致使煤气的热值、气化效率、气化强度都比较低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产生气化剂(水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间接冷却装置,使煤气的热值、气化效率和气化强度大大提高,能将余热充分利用的自净化煤气发生炉。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自净化煤气发生炉,是由:加煤装置、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直接冷却装置、鼓风系统、水环真空泵、气水分离器、煤气过滤装置、流量计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与直接冷却装置之间,设有间接冷却装置;间接冷却装置是由:圆筒状壳体、进水管、出水管、竖隔板,上密封板、下密板、横隔板、煤气管道、溢水管等组成。在圆筒状壳体的上端,设有呈弧型的上密封盖,在下端也设有呈弧型的下密封盖,在上密封盖的顶面中部,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风口,在下密封盖的底面上,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水管。在圆筒状壳体的壳体腔内一侧,设有竖隔板,与其对应的另一侧壳体腔内,也设有竖隔板,在两竖隔板的上端面各设有与壳体腔内壁相连接的上密封板,在其两下端面也同样各设有下密封板,在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都设有横隔板;在两竖隔板之间的中上部和中下部,设有通过两竖隔板的煤气管道。在一侧的上密封板和横隔板之间对应的圆筒状壳体的外壁上,开有煤气进口,在另一侧的下密封板和横板之间对应的圆筒状壳体的外壁上,开有煤气出口。在与煤气进口成直角一侧圆筒状壳体的中上部,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进风管道;在与进风管道同一侧圆筒状壳体的下部,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进水管,与进水管对应的一-->侧,在圆筒状壳体的中部或上部,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溢水管。在煤气进口处,竖隔板与上密封板及横隔板形成的气室,通过煤气管道,与另侧竖隔板、上密封板、横隔板形成的气室上部相通,并且该气室下部的煤气管道,又与煤气进口处一侧,竖隔板与最上部两横隔板形成的气室的上部相通,依此类推,直至与煤气出口相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使间接冷却装置产生的气化剂能进入炉堂,从而大大提高煤气的热值、气化效率和气化强度,并能将余热充分利用和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间接冷却装置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的间接冷却装置剖示图(转90度剖)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它是由:加煤装置1、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直接冷部装置4、鼓风系统5、水环真空泵6、气水分离器7、煤气过滤装置8、流量计系统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自净煤气发生炉主机2与直接冷却装置4之间,设有间接冷却装置3。间接冷却装置3是由(图2、图3所示):圆筒状壳体3-1、进水管3-5、出水管3-6、竖隔板3-7、3-8、上密封板3-9、3-11、下密封板3-10、3-12、横隔板3-13、3-14、煤气管道3-15、溢水管3-19等组成。在圆筒状壳体3-1的上端设有呈弧型的上密封盖3-2,将其上端密封;在圆筒状壳体3-1的下端也设有呈弧型的下密封盖3-3,将其下端密封。在上密封盖3-2的顶面中部,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风口3-4,在出风口3-4上接有出风管和法兰盘,并与煤气发生炉主机2上的通入炉堂的管子相连接;在下密封盖3-3的底面中部,装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水管3-6,并在出水管3-6上安装有阀门,通过阀门,可将壳体腔内的水及其杂质排出。在圆筒状壳体3-1的壳体腔内一侧,并与壳体腔内壁有一定距离处,设有-->竖隔板3-7,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侧壳体腔内,也同样设有竖隔板3-8;在竖隔板3-7、3-8的上端面设有与壳体腔内壁相连接的上密封板3-9、3-11,在其下端面设有与壳体腔内壁相连接的下密封板3-10、3-12,竖隔板3-7、3-8,与上封密板3-9、3-11,下密封板3-10、3-12及壳体腔内壁形成的两个空间,是密封的,不与壳体腔相通。在上密板3-9与下密封板3-10之间,设有与竖隔板3-7、壳体腔内壁相连接的横隔板3-13,并形成数个密闭的气室;在上密封板3-11与下密封板3-12之间,也同样设有横隔板3-14,也形成数个密闭的气室。在两竖隔板3-7、3-8之间的中上部及中下部,装有通过两竖隔板3-7、3-8的煤气管道3-15。在上密封板3-9与上部第一个横隔板3-13之间对应的圆筒状壳体3-1的外壁上,开有煤气进口3-16,并与煤气发生炉主机2的输出煤气管道相接;在另一侧的下密封板3-12与下部第一个横隔板3-14之间对应的圆筒状壳体3-1的外壁上,开有煤气出口3-17;在与煤气进口3-16成直角的一侧,圆筒状壳体3-1的中上部,装有与壳体腔相通的进风管道3-18,在与进风管道3-18同一侧,圆筒状壳体3-1的下部,装有与壳体腔相通的进水管3-5,并在其外端装有阀门。与进水管3-5对应的一侧,在圆筒状壳体3-1的中部或中上部位,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溢水管3-19,并在溢水管3-19上,装有阀门。竖隔板3-7与上密封板3-9及上部第一个横隔板3-13形成的密闭气室,通过煤气管道3-15,与另一侧竖隔板3-8、上密封板3-11及上部第一个横隔板3-14形成的密闭气室上部相通,而该密闭气室下部的煤气管道3-15,又与另一侧,竖隔板3-7及最上部两个横隔板3-13形成的气室上部相通,其下部煤气管道3-15,又与另一侧上部第二个气室相通,依次类推直至与煤气出口3-17相通。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工作时先将间接冷却装置3上的出水管3-6上的阀门关闭,打开进水管3-5上的阀门,使水进入壳体腔内,若水位超过溢水管3-19时,打开溢水管3-19的阀门,水就会自动溢出。此时,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产生的煤气经管道由煤气进口3-16进入气室和煤气管道3-15,然后进入各个气室和煤气管-->道3-15,再由煤气出口3-17,进入直接冷却装置4,在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工作的同时,鼓风系统5同时启动,将冷风经进风管道3-18,进入壳体腔上部,由于煤气管道3-15里进入煤气,使煤气管道3-15受热,使上部的空气予热,下部的水受热,并产生水蒸气,这时鼓风系统5继续鼓风,带动热气与水蒸气之混合物(即气化剂)通过出风口3-4,经过管道,进入主机2的炉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煤气的热值及气化效率和气化强度,同时也将余热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能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它是由:加煤装置1、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直接冷却装置4、鼓风系统5、水环真空泵6、气水分离器7、煤气过滤装置8、流量计系统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与直接冷却装置4之间,设有间接冷却装置3;间接冷却装置3是由:圆筒状壳体3-1、进水管3-5、出水管3-6、竖隔板3-7、3-8、上密封板3-9、3-11、下密封板3-10、3-12、横隔板3-13、3-14、煤气管道3-15、溢水管3-19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它是由:加煤装置1、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直接冷却装置4、鼓风系统5、水环真空泵6、气水分离器7、煤气过滤装置8、流量计系统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自净化煤气发生炉主机2与直接冷却装置4之间,设有间接冷却装置3;间接冷却装置3是由:圆筒状壳体3-1、进水管3-5、出水管3-6、竖隔板3-7、3-8、上密封板3-9、3-11、下密封板3-10、3-12、横隔板3-13、3-14、煤气管道3-15、溢水管3-19等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化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在圆筒状壳体3-1的上端,设有呈弧型的上密封盖3-2、在下端设有呈弧型的下密封盖3-3;在上密封盖3-2的顶面,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风口3-4,在下密封盖3-3的底面上,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出水管3-6;在圆筒状壳体3-1的壳体腔内一侧,设有竖隔板3-7,与其对应的另一侧壳体腔内,也设有竖隔板3-8,在竖隔板3-7、3-8的上端面设有与壳体腔内壁相连接的上密封板3-9、3-11,在其下端面同样设有下密封板3-10、3-12;在上密封板3-9与下密封板3-10之间设有横隔板3-13;在上密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沈振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