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振东专利>正文

尿床预兆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1269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3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尿床预兆传感装置,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可用于其他便携式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的一种尿床预兆传感装置,该装置包括定时开关模块、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和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后者由R1、R2及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组成,可与其他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共电源,适用电压范围为DC2.4~4.8V。其优点在于:1.能在尿床前出现预兆征象时产生指示信号给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由遗尿报警治疗设备提醒指定人(如病人自己)起床排尿并且自动进行治疗;2.提高现有遗尿治疗仪的治愈率并且在治愈前能防止尿床发生;3.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仪器
,具体而言是一种用于便携式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的尿床预兆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原发性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病,患者经常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尿床,等次晨醒来,才发现内裤和床铺已被尿湿,自己对尿床经过全无记忆,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及生活压力,国内外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据国际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资料,(5周岁时发病率达10 %,成年人为0.1 0.2 %,常人不认为发病率如此之高是由于患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着重保护隐私而不为人知而已。迄今为止国内所有的尿床报警器都是湿度传感器,现有中国专利公开的遗尿治治仪如申请号为201020101996.2的《遗尿症治疗装置》,其传感器是潮湿传感器;申请号为200520128919.5的《遗尿治疗仪》其控制装置是尿湿感应器和定时器。由于单纯采用湿度传感器的尿床报警器或遗尿治 疗仪是尿床开始后才介入,因为报警或治疗不是在出现尿床前进行,所以无助于患者在膀胱积尿高峰期建立主动警戒点,更不可能预防尿床的发生,解决不了尿床带来的麻烦。人类睡眠期间,整个大脑皮层都处于抑制状态,但其中也有某个不受抑制并处于兴奋的部位,这个部位被称为“警戒点”。警戒点有两种形式存在于大脑:一种是被动性警戒点,如战场上的士兵能在枪炮声中酣睡,指导员轻轻的一声令下,立即一跃而起投入临战状态,哺乳期的母亲能在喧哗的车站码头入睡,怀里的婴儿稍有扭动,便会瞬间醒来抱好孩子,这些被动性警戒点需要外部刺激;另一种是主动性警戒点,即不需外界的任何刺激或提醒,可以自动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如上三班运转制的工人,经过一定时期的闹钟提醒训练,当主动性警戒点形成后,不用闹钟,到该上夜班的时候也能在深睡中醒来。该“警戒点”在脑细胞中处于高度的警戒状态。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出现尿床预兆时进行提醒或介入治疗,既能快速建立被动性警戒点,迅速预防尿床发生,又有助于在膀胱积尿高峰期建立主动性警戒点,届时自动从睡眠中醒来,到该去的地方排尿,而不是在床上,遗尿症即告痊愈。近年来,美国医学科研人员Wolfish N对遗尿症患儿作全部睡眠期的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在脑电图上出现高波幅的S波发放,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患者便在深睡中尿床了,此时正值膀胱积尿高峰期。脑组织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内脏、肌肉、皮肤知觉及苏醒…都由脑组织主导,专利技术人认为既然脑组织发放高波幅的δ波,身体就必然会有所反应,临床观察到此时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搏加速、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加、躯体不安宁及皮肤电阻降低等一系列表现,称之为尿床预兆征象。尿床大多数发生在睡眠的前1/3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动睡眠的第3 4期的深睡眠之中,当事人对尿床预兆的征象不能感知,如果此时加以催醒,必能预防尿床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和治疗,治愈率必能明显提高。至今尚未见到遗尿提醒和治疗设备装有尿床预兆传感器的公开技术和产品闻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遗尿报警和治疗装置技术不能感应尿床预兆的缺陷,本技术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的尿床预兆传感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定时开关模块、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和由电阻I (Rl)、电阻2 (R2)、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组成的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在定时开关模块与尿床预兆开关模块之间连接定时信号锁定元件。本技术技术的优点在于:1.能在尿床前出现预兆征象时发出电信号给遗尿报警及治疗设备,由遗尿报警设备提醒指定人(如病人自己)起床排尿并且自动进行穴位治疗;2.提高现有遗尿治疗仪的治愈率并且防止尿床发生;3.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一帧尿床预兆开关模块的电原理图。图2是一幅尿床预兆传感器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本装置包括外壳、定时开关模块、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和由电阻I (Rl)、电阻2(R2)、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组成的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在定时开关模块与尿床预兆开关模块之间连接定时信号锁定元件。以上的电子元器件共同组装在一个外壳内。定时开关模块是一种具有时间可调的能定时发出电信号的部件,包括带有定时调节按键、时间数字液晶显示屏和定时电路的定时器,定时信号输出到功放三极管的基极,使微弱信号放大。由于人体肾脏夜间泌尿有相对的规律性,所以,患者发生尿床和出现尿床预兆的时间同样也有相对的规律性,使用时,只需要将开启的时间设定在平时尿床时间之前。定时开关模块的作用不仅在于开启前使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在尿床预兆出现之前失电而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避免睡眠中受类似尿床预兆的横纹肌活动或外界类似信息而干扰,定时开关模块的作用还在于在开启后使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得电而处于监测尿床预兆的待机状况。由于通常的定时电路不具备在开启后长时间维持不关断的功能,这里的定时开关模块的定时电路同样如此,所以,在定时开关模块与尿床预兆开关模块之间还应该连接一个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如晶闸管,使尿床预兆开关模块能锁定在得电待机状态,当出现尿床预兆时,触发其他报警或治疗器工作,直至晶闸管关断为止。这里的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可以采用带有触点自锁功能的小型继电器,或具有触发信号锁定功能的集成电路,或可控硅开关(SCS),或硅晶体闸流管(简称晶闸管),本实施方法列举的是小功率单向晶闸管HC106及其可代用的型号如MCR16,因替代型号众多,恕勿详述。定时开关模块发出信号,经由三极管放大后输出到附图所示的(S)即晶闸管的门极,触发晶闸管导通,晶闸管的阳极接电源正极(+),阴极连接下述尿床预兆开关模块的R1。如果有定时开启后长时间维持不关断的定时电路,其终端必然装有类似上述的定时信号锁定元件,此时,下述的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可直接与之连接。尿床预兆开关模块由电阻I (Rl)、电阻2 (R2)和尿床预兆传感器(RDK)共同组成,采用插件或贴片形式安装在PCB板上,其工作原理如下:电阻I(Rl)的前端是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如单向晶闸管的阴极,选择电阻I(Rl)的阻值时应确保晶闸管门极触发后阴极与阳极间维持导通状态,同时又能兼顾尿床预兆传感器(RDK)静态闭路时的节电,其阻值视安装本尿床预兆传感装置后续的尿床报警器或遗尿治疗仪的电源电压、晶闸管压降及维持导通电流而定,假设最低工作电压> 2.6V、晶闸管压降为1.7V、维持电流> 0.5m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l = (2.6V-1.7V) +0.0005A = 1800 Ω。尿床预兆传感器(RDK)串联于电阻I(Rl)与电源负极之间,构成电阻2(R2)和输出端⑶的分压电路,⑶用以连接后续的遗尿报警或治疗装置之触发端或功放三极管基极;R2的阻值应大于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的最大静态接触电阻。以下结合附图2详细描述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的具体结构:RDK根据尿床预兆的临床症状特征而设计,安装在电路板上。RDK由金属帽(I)、绝缘壳体(2)、导电滚轴(3)组成。管状绝缘壳体内放置导电滚轴,导电滚轴可以有二种具体结构:a.导电杆;b.导电珠。导电杆为圆柱体,导电珠为球形,图中画出的是导电珠。图中画出的是导电珠。单根导电杆或单颗导电珠其二端成为RDK的2个动触点,当采用2颗导电珠时,其各自不相邻的一端及相邻端成为RDK的3个动触点,灵敏度比单根导电杆或I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尿床预兆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定时开关模块,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和由电阻1(R1)、电阻2(R2)、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组成的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在定时开关模块与尿床预兆开关模块之间连接定时信号锁定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床预兆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定时开关模块,定时信号锁定元件和由电阻I (Rl)、电阻2 (R2)、尿床预兆传感器(RDK)组成的尿床预兆开关模块,在定时开关模块与尿床预兆开关模块之间连接定时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利维亚·李
申请(专利权)人:沈振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