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57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内置电路板、金属外壳及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的线缆,所述金属壳体设有缺口,所述内置电路板两侧设有向上定位于缺口内的凸部,限制了内置电路板前后晃动,确保内置电路板在金属壳体内不晃动和偏斜,内置电路板及其电子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置电路板的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线缆连接器中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线缆及遮蔽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由于导电端子与线缆的焊接操作难度高,通常会增加一内置电路板,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102761035号揭露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增加了一内置电路板,导电端子后端与线缆前端焊接于内置电路板前后端,实现电性连接器,电路板两侧设有凸部,金属壳体设有缺口,凸部向前组装于缺口内,虽然可限制电路板上下活动,但内置电路板仍有后退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确保内置电路板在金属壳体内不晃动和偏斜的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内置电路板、金属外壳及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与线缆分别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所述内置电路板水平放置,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设有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两第一侧壁及位于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与两第一侧壁之间的收容孔,绝缘本体组装于收容孔内,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顶壁、第二底壁、自第二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第二侧壁及形成在第二顶壁、第二底壁与两第二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置电路板收容于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第二顶壁一体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及第二底壁断开,所述第二侧壁底缘设有缺口,所述内置电路板两侧设有向上定位于缺口内的凸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具有前侧边、后侧边及连接前侧边与后侧边的顶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底壁左右两端设于向上弯折延伸的限位片,限位片遮挡缺口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壁设有向后延伸的上尾部,所述第二底壁设有向后延伸的下尾部,所述上尾部与下尾部铆合在线缆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孔前端设有插接孔,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入插接孔的舌板,所述接触部排布在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孔。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的第一、第二顶壁一体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及第二底壁断开,所述第二侧壁底缘设有缺口,所述内置电路板两侧设有向上定位于缺口内的凸部,限制了内置电路板前后晃动,确保内置电路板在金属壳体内不晃动和偏斜,内置电路板及其电子元件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内置电路板30、金属壳体40及线缆(未图示)。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导电端子20具有排布在舌板12上的接触部22及向后延伸出主体部11的焊接脚25。金属壳体40包括前后相连的前壳体41与后壳体42,前壳体41为前后中空的框体结构,具有第一顶壁411、第一底壁412、两第一侧壁413及位于第一顶壁41、第一底壁42与两第一侧壁43之间的收容孔44,绝缘本体10组装于收容孔414内,收容孔414前端具有一插接孔415,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舌板12位于插接孔415内,接触部22暴露于插接孔45,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内置电路板30水平放置,导电端子20的焊接脚25焊接于内置电路板43,线缆焊接于内置电路板43后端。内置电路板43的左右两端设有侧向凸出的凸部35。后壳体42包括第二顶壁421、第二底壁422、自第二顶壁421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第二侧壁423、形成在第二顶壁421、第二底壁422与两第二侧壁423之间的容纳空间424、自第二顶壁421向后延伸的上尾部426及自第二底壁422向后延伸的下尾部427,内置电路板30位于容纳空间424内。上尾部426与下尾部427铆合在线缆上,线缆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40。第二顶壁421与第一顶壁411一体相连,第二侧壁423与第二底壁422及第一侧壁421断开,第二顶壁421可相对于第一顶壁411向上翻转。第二侧壁423底边缘设有一缺口425,缺口425具有前侧边4251、后侧边4252及连接前侧边4251与后侧边4252的顶边4253,第二底壁422左右两端设于向上弯折延伸的限位片4220,限位片4220遮挡缺口425底部,部分凸入缺口425。本技术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100组装时,绝缘本体10连同导电端子20及内置电路板30装配后,向前组装于金属壳体40内,内置电路板30两凸部35向下抵靠在限位片4220上,然后,第二顶壁421连同第二侧壁423向下与第二底壁422盖合,凸部35进入缺口425内,前侧边4251与后侧边4252限制内置电路板30前后晃动,限位片4220与顶部4253限制内置电路板30上下晃动,确保内置电路板30在金属壳体40内不晃动和偏斜,内置电路板30及其电子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内置电路板、金属外壳及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与线缆分别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所述内置电路板水平放置,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设有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两第一侧壁及位于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与两第一侧壁之间的收容孔,绝缘本体组装于收容孔内,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顶壁、第二底壁、自第二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第二侧壁及形成在第二顶壁、第二底壁与两第二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置电路板收容于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顶壁一体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及第二底壁断开,所述第二侧壁底缘设有缺口,所述内置电路板两侧设有向上定位于缺口内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内置电路板、金属外壳及向后延伸出金属壳体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与线缆分别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所述内置电路板水平放置,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设有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两第一侧壁及位于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与两第一侧壁之间的收容孔,绝缘本体组装于收容孔内,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顶壁、第二底壁、自第二顶壁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两第二侧壁及形成在第二顶壁、第二底壁与两第二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置电路板收容于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顶壁一体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及第二底壁断开,所述第二侧壁底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珣杨江杨修维
申请(专利权)人: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