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542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下盖、上盖、装设于下盖与上盖之间的散热组件及若干螺杆;下盖包括底板及底板边缘延伸形成的下侧板,下盖的一对下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一固定槽;上盖包括顶板及自顶板边缘延伸形成与下侧板配合的上侧板,上盖的一对上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固定槽;散热组件并包括一对固定于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中的散热侧板及若干设于一对散热侧板之间的导热板;每个散热侧板的表面凸起形成若干散热鳍片;每个导热板设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池模组中集成散热组件利于模块化生产,上盖及散热组件的结构简单利于模块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为单体电池,且通常将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形成电池模组以获得能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功率。然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单体电池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电池模组中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会堆积在一起,如不及时将热量散热出去,电池模组的温度会急剧,从而产生热失效导致单体电池起火甚至爆炸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池模组散热越来越重要。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设有有效的散热装置并有利于电池模组的模块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下盖、固定单体电池另一端并与下盖配合的上盖、装设于下盖与上盖之间的散热组件及若干螺杆;所述下盖包括底板及自底板边缘延伸形成的下侧板,且所述下盖的一对下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一固定槽;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及自顶板边缘延伸形成并与下侧板配合的上侧板,且所述上盖的一对上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对应第一固定槽并与第一固定槽共同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二固定槽;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对固定于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中的散热侧板及若干设于一对散热侧板之间的导热板;每个散热侧板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凸起形成若干散热鳍片;每个导热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散热侧板并设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中与单体电池的表面接触;所述螺杆贯穿上盖、固定架、散热侧板及下盖将上盖、固定架、一对散热侧板及下盖固定。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每个导热板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一层用于与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胶。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每个单体电池呈圆柱状且两端的中央分别焊有一个导电柱。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盖的底板的表面凸起形成与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并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若干第一收容筒,且所述下盖在底板的表面设有一个与一对下侧板连接的下隔板,所述若干第一收容筒位于所述下隔板两侧;每个第一收容筒的内径与单体电池的外径相等并在靠近底板的内表面设有若干与单体电池的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上盖的顶板的表面装设有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壁及自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的表面凸起形成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并与第一收容筒数量对应的若干第二收容筒,且设有一个与一对侧壁连接并对应下隔板的上隔板,所述若干第二收容筒位于上隔板两侧;每个第二收容筒的内径与单体电池的外径相等并在靠近顶板的内表面凸起形成若干与单体电池的端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每个单体电池的两端分别贯穿一个第一收容筒及对应的第二收容筒以固定于下盖的底板与上盖的顶板之间,且位于上隔板或下隔板的两侧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朝向相反。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盖在第一收容筒及下隔板与底板之间镶嵌有一个与下隔板两侧的单体电池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板;所述第一汇流板在对应每个第一收容筒的轴心位置设有一个供单体电池的导电柱贯穿的第一连接部,每个单体电池通过导电柱贯穿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汇流板电连接;所述上盖在顶板与固定架的底壁之间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上隔板的两侧且分别与上隔板一侧的单体电池电连接的第二汇流板;所述固定架的底壁在每个第二收容筒内设有一个将单体电池与一个第二汇流板电连接的连接件及一个供连接件贯穿的过孔;每个连接件设于对应第二收容筒的中部并包括固定于底壁上的固定部、设于固定部上并供单体电池的导电柱贯穿的第二连接部及自固定部的边缘延伸并贯穿对应的过孔与一个第二汇流板弹性电连接的导电部,每个单体电池通过导电柱贯穿对应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与连接件电性连接,并经对应连接件的导电部贯穿对应的过孔与相应的第二汇流板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盖还在顶板上靠近一对上侧板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的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上隔板的两侧;每个第二汇流板在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作为电池模组的正负极的接线端,每个接线端开设若干用于接线端与外部连接固定的接线孔。作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盖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的下侧板在位于远离底板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螺杆贯穿的螺孔;所述固定架上的一对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对应下盖的螺孔并供螺杆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上盖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的上侧板开设有若干对应螺孔并贯穿下侧板以供螺杆贯穿的固定孔;每个散热侧板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对应螺孔并贯穿散热侧板以供螺杆贯穿的定位孔;所述螺杆贯穿上盖上的固定孔、固定架上的第二通孔、一对散热侧板的定位孔及下盖上的螺孔将上盖、固定架、一对散热侧板及下盖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池模组中集成散热组件既有效给单体电池散热也利于模块化生产,单体电池与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采用接插式电连接利于生产及安装,上盖及散热组件的结构简单利于模块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下盖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下盖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架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A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图1所示散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1所示散热组件与单体电池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B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100,包括若干单体电池10、用于固定单体电池10一端的下盖20、固定单体电池10另一端并与下盖20配合的上盖30、装设于下盖20与上盖30之间的散热组件40及若干螺杆50。每个单体电池10呈圆柱状且两端的中央分别焊有一个导电柱101。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述下盖20包括底板201及自底板201边缘延伸形成的下侧板202。所述下盖20的底板201的表面凸起形成与单体电池10的数量相同并相互连接用于固定若干单体电池10一端的若干第一收容筒2011,且所述下盖20在底板201的表面设有一个与一对下侧板202连接的下隔板203并使所述若干第一收容筒2011位于下隔板203的两侧。所述下盖20还在第一收容筒2011及下隔板203与底板201之间镶嵌有一个与下隔板203两侧的单体电池10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板204。具体的,每个第一收容筒2011的内径与单体电池10的外径相等并在靠近底板201的内表面设有若干与单体电池10的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部2012;所述第一汇流板204在对应每个第一收容筒2011的轴心位置设有一个供单体电池10的导电柱101贯穿的第一连接部2041,每个单体电池10通过导电柱101贯穿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041与第一汇流板204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下隔板203的两侧的单体电池10的正负极朝向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20与第一汇流板204采用一体化嵌入成型工艺生产,以简化生产工艺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下盖、固定单体电池另一端并与下盖配合的上盖、装设于下盖与上盖之间的散热组件及若干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底板及自底板边缘延伸形成的下侧板,且所述下盖的一对下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一固定槽;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及自顶板边缘延伸形成并与下侧板配合的上侧板,且所述上盖的一对上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对应第一固定槽并与第一固定槽共同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二固定槽;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对固定于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中的散热侧板及若干设于一对散热侧板之间的导热板;每个散热侧板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凸起形成若干散热鳍片;每个导热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散热侧板并设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中与单体电池的表面接触;所述螺杆贯穿上盖、固定架、散热侧板及下盖将上盖、固定架、一对散热侧板及下盖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下盖、固定单体电池另一端并与下盖配合的上盖、装设于下盖与上盖之间的散热组件及若干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底板及自底板边缘延伸形成的下侧板,且所述下盖的一对下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一固定槽;所述上盖包括顶板及自顶板边缘延伸形成并与下侧板配合的上侧板,且所述上盖的一对上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对应第一固定槽并与第一固定槽共同固定散热组件的第二固定槽;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对固定于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中的散热侧板及若干设于一对散热侧板之间的导热板;每个散热侧板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凸起形成若干散热鳍片;每个导热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散热侧板并设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中与单体电池的表面接触;所述螺杆贯穿上盖、固定架、散热侧板及下盖将上盖、固定架、一对散热侧板及下盖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热板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一层用于与单体电池接触的导热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电池呈圆柱状且两端的中央分别焊有一个导电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底板的表面凸起形成与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并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若干第一收容筒,且所述下盖在底板的表面设有一个与一对下侧板连接的下隔板,所述若干第一收容筒位于所述下隔板两侧;每个第一收容筒的内径与单体电池的外径相等并在靠近底板的内表面设有若干与单体电池的端面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上盖的顶板的表面装设有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壁及自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的表面凸起形成用于固定单体电池的一端并与第一收容筒数量对应的若干第二收容筒,且设有一个与一对侧壁连接并对应下隔板的上隔板,所述若干第二收容筒位于上隔板两侧;每个第二收容筒的内径与单体电池的外径相等并在靠近顶板的内表面凸起形成若干与单体电池的端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每个单体电池的两端分别贯穿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小明吴施荣许浩贾史洋谈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