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112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包括:外套筒,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外套筒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分部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端部设有螺纹;内套筒,紧贴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内壁;旋塞帽,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通过螺纹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可模块化外接相应设备,综合评价人造模拟岩心的岩心渗透率、遇水后水化强度以及页岩膨胀率,为人造岩心性能表征提供实验设备支撑,为后续开展人造岩心实验模拟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岩心模拟评价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
技术介绍
岩心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层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三次采油、提高油田采收率以及地层可钻性模拟评价等实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天然岩心数量少、均质性差等方面的限制,绝大多数岩心模拟实验均采用人造岩心。通常人造岩心的制取设备与各种岩心物性参数测试仪器之间相互独立,岩心从加压制备再转移到测试过程中存在一个泄压过程,应力变化对岩心物性会产生影响,因此原岩心评价装置无法满足岩心物性参数测试准确性的需求。人造岩心评价装置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人造岩心物理性质,如渗透率、水敏强弱以及膨胀率等实验均是现在特制的岩心模具里制备好岩心并转移至岩心测试设备中再对岩心物性进行检测,岩心在经过压制、转移过程中内应力得到释放,得出的各种物性参数与模拟地层压力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受应力作用时岩心的物性参数性质。2、现有的人造岩心制备只用来制备岩心,人造岩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同时兼具岩心压制、可模块化测试岩心物性参数的多用途岩心夹持评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外套筒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分部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端部设有螺纹;内套筒,紧贴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内壁,用于在岩心压制完成后继续对岩心提供压应力作用;旋塞帽,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通过螺纹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分部的螺纹可以用于连接所述旋塞帽还可以用于连接其它测试模块。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外径与第二分部外径相等;也就是说,外套筒的外表壁是光滑的。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部的轴向长度。可选地,所述内套筒突出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内侧壁以更好地提供应力作用。可选地,所述内套筒突出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内侧壁的顶端设有导角以便进行加压。可选地,所述第一厚度大于1.2mm,所述第二厚度大于4.5mm。可选地,所述内套筒的轴向长度比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长度大0.5至3mm。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内套筒由橡胶材质制成。可选地,所述旋塞帽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上方设有导角。可选地,所述旋塞帽包括第一旋塞帽与第二旋塞帽的任意一项;所述第一旋塞帽的端面为平整的,用于进行页岩膨胀率或水化强度实验;所述第二旋塞帽的端面设有导流孔,用于进行岩心渗透率测试。本技术提出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可模块化外接相应设备,综合评价人造模拟岩心的岩心渗透率、遇水后水化强度以及页岩膨胀率,为人造岩心性能表征提供实验设备支撑,为后续开展人造岩心实验模拟提供技术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中旋塞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中旋塞帽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包括外套筒10、内套筒20、旋塞帽30。其中,外套筒10,为中空圆柱体,外套筒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分部11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分部12,第一分部的端部设有螺纹13;更具体地,螺纹13可以设置在第一分部中远离第二分部12的一端的外壁上。外套筒10在岩心压制过程中提供应力支撑,该螺纹13能方便后续测试时连接其它测试模块。套筒由金属材质制成。内套筒20紧贴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内壁;内套筒20用于提供岩心压制完成后继续对岩心提供压应力作用,本实施例中,内套筒由橡胶材质制成。旋塞帽30与所述外套筒的第二分部通过螺纹13相连。在具体实施时,外套筒的第一分部11的外径与第二分部外径12相等,也就是说,第一分部11的外表面与第二分部12的外表面是没有连接缝隙的,是光滑的,而外套筒10的内壁则需要设置相应的台阶以形成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为了提供足够的应用支撑,第一厚度大于1.2mm;优选地,大于2mm;第二厚度大于4.5mm;或比第一厚度大3mm左右,例如是5mm。此外,外套筒10的第一分部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分部的轴向长度。为了更好地提供应力作用,内套筒20可以突出于第二分部的内侧壁,在内套筒20突出于第二分部的内侧壁的顶端设有导角21以方便进行加压;该顶端是指靠近外套筒第二分部的一端。此外,内套筒的轴向长度比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长度大0.5至3mm;例如是1mm。旋塞帽30上设有螺纹,用于与设置在外套筒的螺纹相配合以实现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的上方设有导角,例如是45°导角,以方便进行螺纹连接。旋塞帽30包括第一旋塞帽31与第二旋塞帽32的任意一项;如图2所示的第一旋塞帽31的端面33为平整的,与外套筒10连接后可进行页岩膨胀率、水化强度等测试;如图3所示的第二旋塞帽32的端面34设有导流孔36,与外套筒连接后可进行岩心渗透率等测试。在具体使用时,内套筒20从外套筒10的端部嵌入外套筒的第一分部内,再将旋塞帽30拧紧。旋塞帽30拧紧后,其端面的内壁与外套筒下端面紧密贴合。岩心制备时可用第一旋塞帽即不带导流孔的旋塞帽对岩心进行压制;岩心进行页岩膨胀率以及水化能力测试时,可不用拆卸第一旋塞帽;岩心进行孔隙度测试时,在岩心压制完成后再换成第二旋塞帽即带导流孔的旋塞帽。本技术提供的岩心夹持评价装置结构简单,小巧方便;制备的岩心不用泄压转移至其它评价设备即可实现岩心物性评价。本技术提供的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使岩心压制与物性参数测试实现一体化,岩心的制备与测试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受压应力作用下的测试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岩心的物性参数,该设计可使实验过程及操作更加方便,提高测试效率和真实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外套筒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分部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端部设有螺纹;内套筒,紧贴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内壁;旋塞帽,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通过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外套筒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分部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端部设有螺纹;内套筒,紧贴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内壁;旋塞帽,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通过螺纹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外径与第二分部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分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部的轴向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突出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内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人造岩心夹持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突出于所述第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军斌董晓强李雄林永学徐江张国高伟王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