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015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及供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提升筒组件、曝气组件、分离器组件及污水导流机构,其中,第一提升筒组件具有第一提升筒及第二提升筒,第二提升筒可以有效增强污水在罐体内部的循环流动,使得罐体内污水的曝气更加充分、混合更加均匀,第一提升筒在进一步强化污水内部生化反应的同时可以通过污水导流机构实现污水向分离器组件的输送;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增加污水在装置内部的实际停留时间,有效保证系统的生化效果,通过分离器组件分离后得到的处理水具有较高品质。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a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for sewage into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water discharge and for processing, the inner of the tank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fting cylinder assembly, aeration assembly, separator assembly and sewage diversion mechanism, wherein the first lifting cylinder assembly has a first lifting cylinder and two cylinder second cylinder lifting, lift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ewage circulation flow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the tank of sewage aeration mixing more fully and more uniform, the first lifting cylinder can realize conveying sewage to the separator assembly through the sewage diversion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ewage biochemical reaction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based on the actual, can increase the residence time of sewage in the inside of the device, effectively ensure the biochemical effects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separation The processing water obtained from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mponents has high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对于生化性能较好的有机废水而言,活性污泥法因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活性污泥装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1.延长停留时间以达到增强生化处理效果的目的,装置占地面积很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装置内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无法达到很高的处理负荷,且无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3.污水浓度突然升高或者有毒物质进入活性污泥装置,将对活性污泥系统造成严重的冲击,大大降低系统的处理效果,甚至造成活性污泥系统的瘫痪;4.装置因充氧效率低下,造成生化效果不佳,如增强生化处理效果,则须增大充氧量,进而导致运行能耗显著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克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及供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其中,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提升筒组件、曝气组件、分离器组件及污水导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提升筒组件包括第一罩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一提升筒及若干第二提升筒;所述曝气组件具有伸入所述第一提升筒及所述第二提升筒下端的第一曝气管路;所述分离器组件具有与所述罐体侧壁相对设置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形成供污水静置分离的沉淀区;所述污水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顶部供储蓄污水的容纳腔室、连通所述容纳腔室与所述沉淀区的回流通道,所述第一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罐体内部的外循环回流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区连通。进一步,所述罐体内部还具有若干第二提升筒组件,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包括第二罩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三提升筒,所述曝气组件具有伸入所述第三提升筒下端的第二曝气管路,所述第三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进一步,若干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立设于所述罐体内,并且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所述第一提升筒组件立设于若干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进一步,所述第一罩壳包括第一罩壳侧壁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侧壁上下两端的第一顶盖及第一底板,若干所述第一提升筒及所述第二提升筒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一顶盖及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罩壳侧壁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内罩,若干所述第二提升筒均匀地夹设于所述第一罩壳侧壁及所述第一内罩之间,若干所述第一提升筒在所述第一内罩内部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进一步,所述第一顶盖上侧向上突伸形成有连续的围堰,所述容纳腔室由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围堰围设形成。进一步,所述曝气组件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内底部位置处的辅助曝气管路,所述辅助曝气管路用于向所述第二罩壳内所述第三提升筒外围的污水曝气。进一步,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端抵接至所述分离板的上端,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回流通道出口端抵接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污水排入所述沉淀区的若干通孔;所述分离板的下端具有自上至下逐渐向所述罐体侧壁靠拢的斜板段。进一步,所述第二罩壳包括第二罩壳侧壁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侧壁上下两端的第二顶盖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提升筒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二顶盖及第二底板,若干所述第三提升筒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侧壁内侧外围多个位置及中心位置处,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侧壁内侧外围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第三提升筒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第一提升筒组件具有第一提升筒及第二提升筒,其中,第二提升筒可以有效增强污水在罐体内部的循环流动,使得罐体内污水的曝气更加充分、混合更加均匀;第一提升筒在进一步强化污水内部生化反应的同时可以通过污水导流机构实现污水向分离器组件的输送;基于本技术的结构,其实际上增加了污水在装置内部的实际停留时间,如此有效保证系统的生化效果,通过分离器组件分离后得到的处理水具有较高品质;另外,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变相减少装置系统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平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第一提升筒组件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所示为图4所示第一提升筒组件内部安装固定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4所示第一提升筒组件内部曝气管路的分布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6中M-M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所示为第一提升筒组件顶部的容纳腔室与回流通道配合示意图;图9所示为第二提升筒组件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0所示为图9所示第二提升筒组件内部安装固定示意图;图11所示为图9所示第二提升筒组件内部曝气管路的分布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0中G-G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置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11及供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12,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设置于罐体1侧壁且位于气流挡板515下方位置处,出水口12设置于罐体1侧壁且位于沉淀区50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罐体1上只设置一个进水口11及一个出水口1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罐体1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进水口11及多个出水口12,其具体设计数量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罐体1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提升筒组件2、第二提升筒组件3、曝气组件、分离器组件及污水导流机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也可以不包括第二提升筒组件3。为便于理解本技术,以下针对本具体实施例各具体结构及结构间的配合作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罐体内部设置有一个第一提升筒组件2、若干个第二提升筒组件3,罐体1呈筒状结构,若干第二提升筒组件3立设于罐体1内,并且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第一提升筒组件2立设于若干第二提升筒组件3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列形成的规则形状为环形,即若干第二提升筒组件3立设于罐体1内且呈环形均匀分布,更为具体的,本技术中第二提升筒组件3的数量为六个。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罐体1可以是立方体等其它形状,第二提升筒组件3的数量也可以是其它数值,规则形状也可以是正多边形、椭圆形等形状。结合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提升筒组件2包括第一罩壳及设置于第一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一提升筒21及若干第二提升筒22;曝气组件具有伸入第一提升筒21及第二提升筒22下端的第一曝气管路4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罩壳包括第一罩壳侧壁200及设置于第一罩壳侧壁200上下两端的第一顶盖201及第一底板202,若干第一提升筒21及第二提升筒22的两端分别抵接至第一顶盖201及第一底板202;第一罩壳侧壁200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罩203,若干第二提升筒22均匀地夹设于第一罩壳侧壁200及第一内罩203之间,若干第一提升筒21在第一内罩203内部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提升筒21呈环形均匀排布,即规则形状为环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规则形状也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及供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提升筒组件、曝气组件、分离器组件及污水导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提升筒组件包括第一罩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一提升筒及若干第二提升筒;所述曝气组件具有伸入所述第一提升筒及所述第二提升筒下端的第一曝气管路;所述分离器组件具有与所述罐体侧壁相对设置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形成供污水静置分离的沉淀区;所述污水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顶部供储蓄污水的容纳腔室、连通所述容纳腔室与所述沉淀区的回流通道,所述第一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罐体内部的外循环回流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及供处理水排出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提升筒组件、曝气组件、分离器组件及污水导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提升筒组件包括第一罩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一提升筒及若干第二提升筒;所述曝气组件具有伸入所述第一提升筒及所述第二提升筒下端的第一曝气管路;所述分离器组件具有与所述罐体侧壁相对设置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形成供污水静置分离的沉淀区;所述污水导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罩壳顶部供储蓄污水的容纳腔室、连通所述容纳腔室与所述沉淀区的回流通道,所述第一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具有连通所述罐体内部的外循环回流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具有若干第二提升筒组件,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包括第二罩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罩壳内部的若干第三提升筒,所述曝气组件具有伸入所述第三提升筒下端的第二曝气管路,所述第三提升筒的顶部出口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立设于所述罐体内,并且均匀排布成一规则形状,所述第一提升筒组件立设于若干所述第二提升筒组件之间的中心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高风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