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471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包括工作台单元、下盘单元、上盘单元、上盘支撑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平台单元和急停单元;所述上盘支撑单元通过若干液压伸缩杆平行设置在工作台单元上方;所述上盘单元通过传动轴与上盘支撑单元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通过传动轴与工作台单元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和上盘单元同轴心设置,下盘单元和上盘单元的磨削面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单元和控制平台设置在工作台单元台面上;所述急停单元设置在上盘支撑单元前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盘型结构,提高了磨削效率。

A double disc grind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disc type grinding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work unit, unit, unit, hanging on a supporting unit, a display unit, control unit and platform emergency stop unit; the upper supporting unit through a plurality of hydraulic telescopic rod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in the work unit above; the upper plate unit through a transmission shaft motor drive unit and upper support connections; motor drive unit and the lower worktable unit through a transmission shaft connection in the footwall and hanging wall; unit unit arranged coaxially, the grinding surface footwall and hanging wall unit unit disposed opposite; the display unit and control unit work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the table; the emergency stop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end support uni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double disk type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grind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
技术介绍
磨削设备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其原理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现有的磨削设备大多存在精度不够高,观察不方便,操作人员还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使磨削工序更加简单人性化。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包括工作台单元、下盘单元、上盘单元、上盘支撑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平台单元和急停单元;所述上盘支撑单元通过若干液压伸缩杆平行设置在工作台单元上方;所述上盘单元通过传动轴与上盘支撑单元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通过传动轴与工作台单元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和上盘单元同轴心设置,下盘单元和上盘单元的磨削面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单元和控制平台设置在工作台单元台面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包括:夹持环支撑臂、夹持环、夹持环顶杆;所述夹持环支撑臂上部为悬臂结构,夹持环支撑臂的下部设置在工作台单元台面上,工作台单元上的驱动装置驱动夹持环支撑臂在z轴方向位移;所述夹持环为环柱形结构,夹持环上下面平行悬空设置在下盘单元和上盘单元的两磨削面之间;夹持环侧壁一端固定连接夹持环支撑臂末端,另一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夹持环顶杆的杆柱上设置螺纹,夹持环顶杆的杆柱设置在夹持环螺纹通孔内,其中夹持环顶杆头设置在夹持环外侧;所述夹持环随夹持环支撑臂同步上下位移。进一步的,所述上盘单元的上底面还设有若干风扇叶片,所述风扇叶片为矩形直板结构,并与上盘单元的上底面垂直设置,若干风扇叶片在上盘单元的上底面成圆周阵列分布,风扇叶片为可收缩至上盘单元内部的可调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调平脚座,若干调平脚座设置在工作台单元底部,调平脚座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盘观察镜,所述上盘观察镜为平面镜结构,上盘观察镜设置在工作台单元台面,上盘观察镜的镜面与上盘单元的磨削面对应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急停单元,所述急停单元设置在上盘支撑单元前面,所述急停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双盘型结构,提高磨削效率;(2)增加了上盘观察镜结构,使机器的上盘工作状态更易于观察。(3)上盘模块设置可调风扇叶片,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4)设置了平衡底座使磨削工序更加精确;(5)夹具结构简单可靠,使工件在磨削工序中稳定磨削。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第一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第二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夹具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风扇叶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或2所示,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单元6、下盘单元7、上盘单元3、上盘支撑单元2、显示单元10、控制平台9单元和急停单元11;所述上盘支撑单元2通过若干液压伸缩杆4平行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上方;所述上盘单元3通过传动轴与上盘支撑单元2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通过传动轴与工作台单元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同轴心设置,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的磨削面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单元10和控制平台9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如图3所示,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包括:夹持环支撑臂5、夹持环8、夹持环顶杆15;所述夹持环支撑臂5上部为悬臂结构,夹持环支撑臂5的下部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工作台单元6上的驱动装置驱动夹持环支撑臂5在z轴方向位移;所述夹持环8为环柱形结构,夹持环8上下面平行悬空设置在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的两磨削面之间;夹持环8侧壁一端固定连接夹持环支撑臂5末端,另一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夹持环顶杆15的杆柱上设置螺纹,夹持环顶杆15的杆柱设置在夹持环8螺纹通孔内,其中夹持环顶杆头设置在夹持环8外侧;所述夹持环随夹持环支撑臂5同步上下位移。如图4所示,上盘单元3的上底面还设有若干风扇叶片17,所述风扇叶片17为矩形直板结构,并与上盘单元3的上底面垂直设置,若干风扇叶片17在上盘单元3的上底面成圆周阵列分布,风扇叶片17为可收缩至上盘单元3内部的可调结构。如图1所示,还包括调平脚座17,若干调平脚座17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底部,调平脚座17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上盘观察镜14,所述上盘观察镜14为平面镜结构,上盘观察镜14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盘观察镜14的镜面与上盘单元3的磨削面对应设置。还包括急停单元11,所述急停单元11设置在上盘支撑单元2前面,所述急停单元11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单元(6)、下盘单元(7)、上盘单元(3)、上盘支撑单元(2)、显示单元(10)、控制平台(9)单元和急停单元(11);所述上盘支撑单元(2)通过若干液压伸缩杆(4)平行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上方;所述上盘单元(3)通过传动轴与上盘支撑单元(2)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通过传动轴与工作台单元(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同轴心设置,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的磨削面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单元(10)和控制平台(9)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单元(6)、下盘单元(7)、上盘单元(3)、上盘支撑单元(2)、显示单元(10)、控制平台(9)单元和急停单元(11);所述上盘支撑单元(2)通过若干液压伸缩杆(4)平行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上方;所述上盘单元(3)通过传动轴与上盘支撑单元(2)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通过传动轴与工作台单元(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同轴心设置,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的磨削面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单元(10)和控制平台(9)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型磨削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包括:夹持环支撑臂(5)、夹持环(8)、夹持环顶杆(15);所述夹持环支撑臂(5)上部为悬臂结构,夹持环支撑臂(5)的下部设置在工作台单元(6)台面上,工作台单元(6)上的驱动装置驱动夹持环支撑臂(5)在z轴方向位移;所述夹持环(8)为环柱形结构,夹持环(8)上下面平行悬空设置在下盘单元(7)和上盘单元(3)的两磨削面之间;夹持环(8)侧壁一端固定连接夹持环支撑臂(5)末端,另一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夹持环顶杆(15)的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亚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