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44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和安装在上料部上游的输送部,上料部包括对接料道,对接料道的一端内部垂直焊接有挡板,挡板远离对接料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端与对接料道连接,第一气缸的另一端垂直安装有固定板,挡板靠近对接料道的一侧通孔螺钉安装有长条形磁性吸板,磁性吸板远离挡板的一侧粘附有缓冲板,对接料道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安装有输送部,输送部包括输送料道,输送料道的上方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矩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转稳定,实现了圆圈型工件的自动分离、输送和上料操作,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减小人工劳动强度。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duction device of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eeding part and installed upstream of the feeding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material department includes docking material, material of the butt end of the internal baffle are vertically welded, one side baffle away from the butt material way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the first cylinder piston the but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hannel,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the fixed plate, side baffle near the butt material way through hole screw has an elongated magnetic suction plate, one side of the baffle plate far away from the magnetic adhesion buffer plate, one end of a material from the first docking cylinder is installed on the transport department, transport department including feeding, rectangular and internal connected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above the conveying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stable operatio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separ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feeding operation of the circular workpiece,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workpiece an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零部件为圆环型结构,如轴承圈、齿轮圈等等,在这些零部件的加工中需要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切削作用,传统的机床加工采用人工手动上下料,该方式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量大,难以实现批量快速生产,因此需要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和安装在上料部上游的输送部,所述上料部包括对接料道,所述对接料道的一端内部垂直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对接料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端与对接料道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垂直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挡板靠近对接料道的一侧通孔螺钉安装有长条形磁性吸板,所述磁性吸板远离挡板的一侧粘附有缓冲板,所述对接料道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安装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包括输送料道,所述输送料道的上方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矩形通孔,所述通孔远离输送料道的一端安装有矩形中空结构的罩壳,所述罩壳远离远离输送料道的一侧沿输送料道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伸入罩壳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光轴,所述光轴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铰接有用于控制工件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光轴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限制块。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包括与罩壳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弧形连接杆,所述弧形连接杆的一端与光轴铰接,所述弧形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限制块连接。优选的,所述限制块远离活动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弧形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部粘附有橡胶缓冲块。优选的,所述对接料道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所述对接料道与输送料道的结构一致。优选的,所述输送料道远离罩壳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支架,所述磁性吸板由一种永磁铁材料制成,所述缓冲板由一种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输送料道靠近对接料道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对接料道靠近输送料道的一端焊接有与定位孔对接的定位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对接料道、挡板、磁性吸板、缓冲板、第一气缸和固定板,实现了工件的定位上料操作;通过设置的输送料道、通孔、罩壳、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光轴、活动杆和限制块,实现了工件的分离输送,该设计结构简单,运转稳定,实现了圆圈型工件的自动分离、输送和上料操作,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减小人工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上料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部、2输送部、3对接料道、4挡板、5磁性吸板、6缓冲板、7第一气缸、8固定板、9输送料道、10通孔、11罩壳、12第二气缸、13第三气缸、14光轴、15活动杆、16限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1和安装在上料部1上游的输送部2,上料部1包括对接料道3,对接料道3的一端内部垂直焊接有挡板4,挡板4远离对接料道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活塞端与对接料道3连接,第一气缸7的另一端垂直安装有固定板8,挡板4靠近对接料道3的一侧通孔螺钉安装有长条形磁性吸板5,磁性吸板5远离挡板4的一侧粘附有缓冲板6,对接料道3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安装有输送部2,输送部2包括输送料道9,输送料道9的上方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矩形通孔10,通孔10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端安装有矩形中空结构的罩壳11,罩壳11远离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侧沿输送料道9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伸入罩壳11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光轴14,光轴14远离第二气缸12的一端铰接有用于控制工件的活动杆15,活动杆15的一端与光轴14铰接,活动杆15的另一端安装有限制块16。活动杆15包括与罩壳1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弧形连接杆,弧形连接杆的一端与光轴14铰接,弧形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限制块16连接,限制块16远离活动杆15的一侧开设有圆弧形对接槽,对接槽的内部粘附有橡胶缓冲块,对接料道3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对接料道3与输送料道9的结构一致,输送料道9远离罩壳11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支架,磁性吸板5由一种永磁铁材料制成,缓冲板6由一种橡胶材料制成,输送料道9靠近对接料道3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对接料道3靠近输送料道9的一端焊接有与定位孔对接的定位销。本技术中,将上料部1和输送部2安装在机床夹盘的两侧,同时输送部2按照与水平呈5-10度的夹角安装,上料时第一气缸7启动,使对接料道3与输送料道9对接,然后第二气缸12启动,使光轴14带动活动杆15转动,从而使限制块16远离工件,然后工件沿输送料道9流入输送部2,并在磁性吸板5的吸附作用下将工件吸附,然后机床的夹盘对工件进行夹取,再关闭第一气缸7,从而使对接料道3返回,这时候第二气缸12关闭第三气缸13开启,工件从第三气缸13的位置运动至第二气缸12,该设计结构简单,运转稳定,实现了圆圈型工件的自动分离、输送和上料操作,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减小人工劳动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1)和安装在上料部(1)上游的输送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包括对接料道(3),所述对接料道(3)的一端内部垂直焊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远离对接料道(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端与对接料道(3)连接,所述第一气缸(7)的另一端垂直安装有固定板(8),所述挡板(4)靠近对接料道(3)的一侧通孔螺钉安装有长条形磁性吸板(5),所述磁性吸板(5)远离挡板(4)的一侧粘附有缓冲板(6),所述对接料道(3)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安装有输送部(2),所述输送部(2)包括输送料道(9),所述输送料道(9)的上方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矩形通孔(10),所述通孔(10)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端安装有矩形中空结构的罩壳(11),所述罩壳(11)远离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侧沿输送料道(9)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伸入罩壳(11)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光轴(14),所述光轴(14)远离第二气缸(12)的一端铰接有用于控制工件的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的一端与光轴(14)铰接,所述活动杆(15)的另一端安装有限制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1)和安装在上料部(1)上游的输送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包括对接料道(3),所述对接料道(3)的一端内部垂直焊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远离对接料道(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端与对接料道(3)连接,所述第一气缸(7)的另一端垂直安装有固定板(8),所述挡板(4)靠近对接料道(3)的一侧通孔螺钉安装有长条形磁性吸板(5),所述磁性吸板(5)远离挡板(4)的一侧粘附有缓冲板(6),所述对接料道(3)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安装有输送部(2),所述输送部(2)包括输送料道(9),所述输送料道(9)的上方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矩形通孔(10),所述通孔(10)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端安装有矩形中空结构的罩壳(11),所述罩壳(11)远离远离输送料道(9)的一侧沿输送料道(9)长度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2)和第三气缸(13)伸入罩壳(11)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光轴(14),所述光轴(14)远离第二气缸(12)的一端铰接有用于控制工件的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杨艳孟力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仙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