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31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在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模板,在2个所述的模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前模块、中模块和后模块,所述的中模块靠近所述的模板一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延长部使的纵向截面呈T形,所述的前模块和所述的后模块面向所述的中模块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的前模块和所述的后模块贴合在所述的中模块侧壁上时所述的延长部分别嵌入在相应所述的阶梯槽内,在所述的阶梯槽内侧设置有呈水平放置的弹簧,所述的前模块、中模块和后模块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模板上时所述的延长部挤压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精压模具的模块式安装,方便拆卸和更换。

A fine press die for connecting rod blank

Pressing mould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rod blank, including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base, in the face of the die holder and a die hold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emplate, in the end the 2 opposite tem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ront module, in the module and post the modu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both sides, in the end of the template module near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extension to form a T shape, one side end module in the module before the blocks and the face is arranged on the stepped groove, the module in the side after fitting in front of the module and the module in the wall of the extension ladder in the corresponding groove embedded in the groove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ladder, the spring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e module, module and modul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bolt The extended extrusion spring is described when connected to the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modular installation of the fine pressing die,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disassemble and repl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
技术介绍
连杆加工时,首先进行锻造形成毛坯料,然后对其进行精加工,在进行精加工之后,需采用精压机对毛坯料进行精压,由于连杆毛坯料具有大头端、中间杆体和小头端,现有的精压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模具会由于压力作用产生磨损,需要定期进行更换,由于现有的模具通常直接整体安装在精压机上,在产生磨损时,需要整体更换,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能够实现精压模具的模块式安装,使其更加方便拆卸和更换。本方案中的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在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模板,在2个所述的模板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前模块、中模块和后模块,所述的中模块靠近所述的模板一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延长部使的纵向截面呈T形,所述的前模块和所述的后模块面向所述的中模块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的前模块和所述的后模块贴合在所述的中模块侧壁上时所述的延长部分别嵌入在相应所述的阶梯槽内,在所述的阶梯槽内侧设置有呈水平放置的弹簧,所述的前模块、中模块和后模块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模板上时所述的延长部挤压弹簧使其压缩。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采用前模块对应连杆体大头端,中模块对应连杆体中部杆体,后模块对应连杆体小头端,使三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在模板上,将模板安装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利用精压机推动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向移动,即可对连杆体进行精压,由于前模块、中模块和后模块均采用螺栓连接,当产生磨损时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更换,并且,在拆卸时,旋出螺栓之后,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前模块或后模块向远离中模块方向移动,能够避免其长期使用之后不方便拆卸更换的问题。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模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上模座和所述的下模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压块,所述的压块一端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所述的压块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前模块和后模块远离所述的中模块一端侧壁上。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前模块和所述的后模块远离所述的中模块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压块末端向所述的卡槽内侧90°弯折并挂接在相应所述的卡槽内,所述的压块远离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一端与相应所述的前模块和后模块远离模板一端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中模块通过贯穿所述的模板的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1.上模座,102.下模座,103.模板,104.前模块,105.中模块,106.后模块,107.阶梯槽,108.延长部,109.弹簧,110.压块,11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在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模板103,在2个所述的模板103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所述的中模块105靠近所述的模板103一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延长部108使的纵向截面呈T形,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面向所述的中模块105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阶梯槽107,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贴合在所述的中模块105侧壁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分别嵌入在相应所述的阶梯槽107内,在所述的阶梯槽107内侧设置有呈水平放置的弹簧109,所述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模板103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挤压弹簧109使其压缩。本技术中,使上模座和下模座相互平行,使前模块作用于连杆体大头端,中模块作用于连杆体中部,后模块作用于连杆体小头端,将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安装在精压机上,使两者相向设置,使上模座和下模座上的前模块、中模块、后模块位置相对应。在确定中模块的位置之后,将前模块和后模块上的阶梯槽与中模块的延长部相对应,使延长部嵌入在相应的阶梯槽内,使延长部推动阶梯槽内的弹簧压缩,当前模块和后模块上的螺纹孔与模板上的螺纹孔位置相对应时,将螺栓分别贯穿相应的前模块和后模块,使螺栓末端螺纹连接在模板上,使前模块和后模块分别螺栓连接在模板上,使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当长期使用之后产生磨损时,将连接模板和前模块或后模块的螺栓旋松,将螺栓从模板上旋出之后,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前模块或后模块向远离中模块方向移动,即可方便的将前模块或后模块拆卸下来,进而避免在长期使用之后产生变形时不方便拆卸的问题。本技术中,为了方便模板与上模座、下模座的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模板10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上。在需要时,可以连同模板将前模块、后模块以及中模块中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拆卸下来。为了方便中模块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的中模块105通过贯穿所述的模板103的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上。在将中模块固定在相应的上模座或下模座上之后,即可确定前模块和后模块的相应位置,能够方便整体结构的安装。实施例1:为了方便对前模块、后模块进行进一步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上模座101和所述的下模座102两侧分别设置有压块110,所述的压块110一端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上,所述的压块110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相应所述的前模块104和后模块106远离所述的中模块105一端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使压块从长度方向两侧将前模块和后模块连接在相应的上模座或下模座上,能够有助于提高前模块和后模块的稳定性。实施例2: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远离所述的中模块105一端设置有卡槽111,所述的压块110末端向所述的卡槽111内侧90°弯折并挂接在相应所述的卡槽111内,所述的压块110远离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一端与相应所述的前模块104和后模块106远离模板103一端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使压块一端压合在相应的卡槽内,此时将压块另一端与上模座或下模座上的螺纹孔相对应,将螺栓贯穿压块并将压块固定在上模座或下模座上,此时在压块的作用下,使压块能够压合在卡槽内,限制前模块或后模块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在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模板(103),在2个所述的模板(103)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所述的中模块(105)靠近所述的模板(103)一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延长部(108)使的纵向截面呈T形,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面向所述的中模块(105)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阶梯槽(107),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贴合在所述的中模块(105)侧壁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分别嵌入在相应所述的阶梯槽(107)内,在所述的阶梯槽(107)内侧设置有呈水平放置的弹簧(109),所述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模板(103)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挤压弹簧(109)使其压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在所述的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模板(103),在2个所述的模板(103)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所述的中模块(105)靠近所述的模板(103)一端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延长部(108)使的纵向截面呈T形,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面向所述的中模块(105)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阶梯槽(107),所述的前模块(104)和所述的后模块(106)贴合在所述的中模块(105)侧壁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分别嵌入在相应所述的阶梯槽(107)内,在所述的阶梯槽(107)内侧设置有呈水平放置的弹簧(109),所述的前模块(104)、中模块(105)和后模块(106)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模板(103)上时所述的延长部(108)挤压弹簧(109)使其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毛坯的精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10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上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东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