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下梁板和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30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下梁板,涉及折弯设备的技术领域,折弯机下梁板包括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第三下梁板、第一销体组件和第二销体组件;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三层板状区域,三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一销体组件连接;第二下梁板和所述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二层板状区域,二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二销体组件连接。解决了下梁板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所产生的热应力和形变使装配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个下梁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在各个下梁板之间采用胶木板相隔离,使三个下梁板之间柔性连接,中间下梁板的形变不影响前后下梁板。

The lower beam plate and bending machine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am plate bending machine,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ending equipment, bending machine beam plate comprises a first lower beam, second beam plate, third beam plate, a first pin assembly and second pin assembly; at least part of the overlap to form a three plate region between the beam plate second the first beam, lower beam plate and the third, three plate area of the first pin assembly is connected; at least part of overlap to form a two plate region between the beam plate second lower beam plate and the third, two regional plate with second pin assembly connection. The method of welding between the lower beam plates is solved,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therm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assembly precision are solved.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way by using the utility model between the three beam plate, simpl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high assembling accuracy, using wood glue between beam and plate under each phase isolation, the three beam plate between the flexible connection, the middle beam deform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beam before and af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机下梁板和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折弯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弯机下梁板和折弯机。
技术介绍
折弯机,是一种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折弯机的结构主要包括上梁、油缸、机架、下梁和工作台,上梁固定在油缸上,油缸固定在机架的上部,下梁固定在机架的下部,工作台固定在下梁上,上梁的下部加装上模具,工作台上加装下模具,折弯机启动时,通过电机和阀组驱动液压油进入油缸带动上梁上下运动,通过上梁向下运动,带动上模具向下运动,对下模具上的薄板进行折弯。折弯机还可以通过更换折弯机模具,满足各种工件的需求。折弯机下梁是整台机器的主要部分,下梁的质量好坏影响了折弯机的工件折弯质量,现有的折弯机下梁都是通过焊接方式制造的,这种方式是将三块下梁钢板依次叠设后,焊接在一起使用;对于钢材来说,焊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位置精度,而且由于焊接过程中钢材受热变形产生热应力,在焊接之后还需要对整个机架进行应力消除,同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对于焊接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利于加工精度的保证。传统的下梁加工焊接过程是一个先局部加热,然后再冷却的过程。焊件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焊件冷却后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这时,焊件中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应力包括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焊接残余应力对下梁的结构性能具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ⅰ)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焊接应力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ⅱ)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结构的刚度;(ⅲ)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ⅳ)对低温冷脆的影响:增加钢材在低温下的脆断倾向;(ⅴ)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疲劳强度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而且,上述焊接的方式对于后期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问题,内部的孔、加工面等很难加工到位;因此,既费时又难以保证其质量,对机器的整体性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下梁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折弯机下梁因采用焊接加工的方式,造成热应力和热变形导致加工困难,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以保证,采用焊接工艺还导致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弯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折弯机下梁采用焊接加工,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由于存在残余应力,造成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弯机下梁板,包括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第三下梁板、第一销体组件和第二销体组件;所述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三层板状区域,所述三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一销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下梁板和所述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二层板状区域,所述二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二销体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梁板上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下梁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下梁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销体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销、第一连接件和垫片;所述第一定位销穿设在所述第一沉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销内,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销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三下梁板的第二连接孔。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胶木板,所述第一胶木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并设置在所述第三下梁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梁板上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一下梁板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下梁板上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二销体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销、第二连接件和锁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沉孔、第三连接孔和第三沉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内设有间隔块,所述间隔块具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二沉孔、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三沉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梁板的第二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下梁板的锁紧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间隔块的直径,所述间隔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梁板和所述第三下梁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梁板和所述第二下梁板之间设有第二胶木板,所述第一下梁板和所述第三下梁板之间设有第二胶木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弯机,包括机体和所述的折弯机下梁板;所述机体内设有两个安装座,所述折弯机下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座内。本技术提供的折弯机下梁板,所述第三下梁板、第一下梁板和第二下梁板依次叠设,使整个下梁板的结构更加的稳定;所述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在重合区域形成三层板状区域,在所述三层板状区域内采用第一销体组件连接,对所述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在重合区域形成二层板状区域,在所述二层板状区域内采用第二销体组件连接,对所述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进行固定连接;采用第一销体组件和第二销体组件分别对所述第一下梁板、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进行连接,使整个下梁板的三层板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三层板之间采用销体组件连接,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避免了焊接方式的缺点,同时,第一销体组件和第二销体组件的位置,既保证了第一下梁板在中间位置,第一下梁板与第二下梁板、第三下梁板相互隔离,又保证了三块下梁板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满足了扰度补偿所需要的第一下梁板的形变不影响第二下梁板和第三下梁板的要求,三层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避免了出现热应力,并且工件的加工精度准,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弯机,将所述折弯机下梁板安装在机体的安装座内,整个折弯机启动时,能够更加精准的加工工件,工件的加工精度高,折弯机的工作性能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剖视图;图4为图1中B部剖视图。图标:11-第一下梁板;12-第二下梁板;13-第三下梁板;14-第一销体组件;15-第二销体组件;16-第一胶木板;17-第二胶木板;111-间隔块;141-第一定位销;142-第一连接件;143-垫片;151-第二定位销;152-第二连接件;153-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折弯机下梁板和折弯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梁板(11)、第二下梁板(12)、第三下梁板(13)、第一销体组件(14)和第二销体组件(15);所述第一下梁板(11)、第二下梁板(12)和第三下梁板(13)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三层板状区域,所述三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一销体组件(14)连接;所述第二下梁板(12)和所述第三下梁板(13)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二层板状区域,所述二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二销体组件(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梁板(11)、第二下梁板(12)、第三下梁板(13)、第一销体组件(14)和第二销体组件(15);所述第一下梁板(11)、第二下梁板(12)和第三下梁板(13)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三层板状区域,所述三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一销体组件(14)连接;所述第二下梁板(12)和所述第三下梁板(13)之间至少有部分重合以形成二层板状区域,所述二层板状区域采用第二销体组件(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梁板(12)上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下梁板(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下梁板(1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销体组件(14)包括第一定位销(141)、第一连接件(142)和垫片(143);所述第一定位销(141)穿设在所述第一沉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销(141)内,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销(14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另一端连接垫片(1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42)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销(14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三下梁板(13)的第二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下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胶木板(16),所述第一胶木板(1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另一端,并设置在所述第三下梁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