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瑞洋专利>正文

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及其植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909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18:37
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及其植入系统,其中支撑件包含:一中空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相对该上表面;一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一第二导引部对应该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下表面;一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以及一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下表面,其中第二导引部由中空体一侧向外延伸出一延伸部,以提供另一支撑件的第一导引部滑动结合,另一支撑件凭借延伸部的引导滑动至支撑件的下表面,两支撑件分别的第一、二导引部彼此滑接且第一、二扣合部彼此扣合。依据本新型,单个支撑件可植入个体的脊椎体内,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支撑件可依序导入个体的脊椎体并在其内进行组合。

A combination of support and its implant system for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spine

Support for combined spinal implants in vivo and implant system, wherein the support component comprises a hollow body having an upper surface and a lower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upper surface; a first guide part formed on the upper surface; a second guide part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guiding portion is form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a first buckle; the Ministry is formed on the upper surface; and a second buckle part to the first buckle part is form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which second guiding part by one side of the hollow body extends outward and an extension part,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pport for the first guide part of the sliding piece with another support with extension to guide slide support a low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first, second, two and first, second each guide sliding connection buckle parts are buckled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is new type, single support can be implanted into individual vertebrae, or two or more than two supporting components can be imported into individual vertebrae and assembled in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及其植入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支撑件及将支撑件植入脊椎体内的植入系统,尤指一种可在脊椎体内进行组合的支撑件及其植入系统。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的病人容易因骨质流失而并发脊椎压迫性骨折,大多数病人的脊椎压迫性骨折会在数个月内愈合,然而在恢复期间内,病人常常会因持续的腰背疼痛、神经压迫而活动不便、卧病在床,甚至产生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部分罹患脊椎压迫性骨折的病人会发生骨折不愈合而持续长久疼痛,进而导致脊椎整体稳固性不足与驼背变形,使得相邻脊椎节也发生骨牌效应式脊椎压迫性骨折。“开放性后侧脊椎固定”与“骨融合手术”是采用螺钉钻入脊椎中以作为支撑,但常因患者本身骨质疏松而使得螺钉容易松脱,只好加大伤口而使用更多螺钉来固定更多节脊椎,如此手术时间长与流血大量易使年老病人产生更多并发症,例如心肺功能衰竭、感染等。“微创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使用骨穿刺针器具,在X光影像导引下,将骨水泥经由小伤口穿过椎茎突灌入骨折的脊椎体内,藉以支撑崩塌陷落的脊椎体,以达到止痛效果。然而此方法无法矫正变形的椎体。另一种所谓「微创经皮穿刺椎体扩张成形术」,则利用一可扩张的球体来恢复椎体的高度,随后移出球体,再灌入骨水泥于因球体扩张所制造的空腔内,藉此矫正部分的脊椎体崩塌变形。以填充物经由椎茎而植入脊椎体是目前一种新的加速脊椎压迫性骨折复原的方法,然而当所需的填充物尺寸过大时,在穿过椎茎时可能会伤害周围神经,但若植入尺寸不足的填充物,则无支撑脊椎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习知技术在治疗脊椎压迫性骨折的不足及治疗方法上的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脊椎体内的组合式支撑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中空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一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一第二导引部,对应该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下表面;一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以及一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二导引部向该中空体一侧向外延伸出一延伸部,以提供另一支撑件的滑动结合。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中空体的侧表面包含至少一开口。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支撑件的一侧表面具有一螺孔。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第一导引部包含一凹槽,该第二导引部包含一凸条,且该凸条向该支撑件的中空体一侧表面向外延伸出一延伸轴。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第二导引部的凹槽包含一开放端以及一封闭端,该开放端由该支撑件的一侧表面连通于外部。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第一扣合部沿着该第一导引部两侧而形成,且该第二扣合部沿着该第二导引部两侧而形成。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第一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一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一斜面的斜率,该第二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二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该第三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三斜面的斜率。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中:该支撑件的材料是金属、高分子塑料或生物可降解材料。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植入系统,应用于包含一椎茎突及一脊椎体的个体脊椎,其特征在于,该植入系统包含:一外导管,供穿透该椎茎突并进入该脊椎体;一第一支撑件,能够由该外导管进入该脊椎体内;以及一第二支撑件,能够由该外导管进入该脊椎体内,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能够相互扣合;其中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分别包含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各该上表面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导引部以及一第一扣合部,各该下表面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导引部及一第二扣合部;其中该第一导引部对应该第二导引部;其中该第一扣合部对应该第二扣合部;其中该第一支撑件的该第二导引部在该外导管中延伸出一延伸部,以供该第二支撑件的该第一导引部在该外导管内滑动结合,该第二支撑件凭借该延伸部的导引滑动至该脊椎体中,令该第二支撑件的该第二扣合部扣合于该第一支撑件的该第一扣合部。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为中空体且在其侧表面包含至少一开口,使该脊椎体内的骨质能够长入该第一、二支撑件内。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的该中空体内填充有该脊椎体的病人自体骨、一移植骨或一人工代用骨。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表面具有一螺孔,以供结合一内导管,用以推动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在该外导管中滑动。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导引部包含一凹槽,该第二导引部包含一凸条,该延伸部是该凸条所延伸出的一延伸轴。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导引部的凹槽包含一开放端以供该第二导引部的凸条进入,还包括一封闭端以止挡该第二导引部的凸条。所述的植入系统,其中:该第一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一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一斜面的斜率,该第二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二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该第四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三斜面的斜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依此概念,单个支撑件可植入个体的脊椎体内,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支撑件可依序导入个体的脊椎体内并在其内进行组合。医疗人员可视需求将单一支撑件植入个体的脊椎体内,或将复数支撑件(二件或二件以上的支撑件)先后植入个体的脊椎体内,每一支撑件可制为方便植入脊椎体的小尺寸,再于植入脊椎体内时扣合于先行入的支撑件。藉此以改进习知技术中以单一填充物植入脊椎体所产生容易伤害椎茎周围神经或尺寸不合而无支撑效果的缺点。本技术的详细技术及较佳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描述如后,使本领域的技艺人士可理解所请新型的特征。无须进一步的阐述,咸相信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基于前述说明即可利用本技术至最广的程度。因此,可以理解以下的说明仅仅是作为例示说明之用,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余的揭示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脊椎体内的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上下结构如镜向对称。图2是本技术用于脊椎体内的支撑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一人体的脊椎结构。图4至图6是显示本技术用于脊椎体内的支撑件凭借本新型的植入系统植入人体脊椎体的过程。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撑件;100a-上表面;100b-下表面;100c-第一支撑件;100d-第二支撑件;100e-第三支撑件;102-第一导引部;102a-开放端;102b-封闭端;102c-小凹槽;104-第二导引部;104a-小凸条;104b-延伸轴;106-第一扣合部;106a-第一斜坡;106b-第二斜坡;108-第二扣合部;108a-第三斜坡;108b-第四斜坡;110-螺孔;112-开口;200-外导管;201-内导管;300-椎茎突;400-脊椎体。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行定义,所有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及科学术语具有如同本新型所属
中的技艺人士一般所了解的意义。本文中所使用的“一”乙词,如未特别指明,是指至少一个(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量。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及其植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中空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一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一第二导引部,对应该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下表面;一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以及一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二导引部向该中空体一侧向外延伸出一延伸部,以提供另一支撑件的滑动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2 TW 1052057691.一种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中空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一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一第二导引部,对应该第一导引部形成于该下表面;一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以及一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形成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二导引部向该中空体一侧向外延伸出一延伸部,以提供另一支撑件的滑动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中空体的侧表面包含至少一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一侧表面具有一螺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部包含一凹槽,该第二导引部包含一凸条,且该凸条向该支撑件的中空体一侧表面向外延伸出一延伸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部的凹槽包含一开放端以及一封闭端,该开放端由该支撑件的一侧表面连通于外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沿着该第一导引部两侧而形成,且该第二扣合部沿着该第二导引部两侧而形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一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一斜面的斜率,该第二扣合部包含复数锯齿,该第二扣合部的各该锯齿包含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该第三斜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三斜面的斜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入脊椎体内的可组合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的材料是金属、高分子塑料或生物可降解材料。9.一种植入系统,应用于包含一椎茎突及一脊椎体的个体脊椎,其特征在于,该植入系统包含: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瑞洋
申请(专利权)人:谢瑞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