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椎间的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47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8:39
提供了一种椎间的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中心梁,该中心梁包括具有端部的近端部分、具有顶部和底部的移植部分、具有端部的远端部分、中心梁轴线、包括位于近端部分的端部的入口端的移植物分配通道、位于移植部分的顶部的顶部出口端以及位于移植部分的底部的底部出口端。这些系统还可以包括侧倾展开框架,该侧倾展开框架可操作地用于从展开状态到收缩状态可逆地收缩。所述展开状态,例如,可以构造成包括打开移植物分配窗口,该移植物分配窗口在可逆地收缩期间至少基本上闭合。

Stable intervertebral scaffold system

Provide a support system for intervertebral, the support system includes a center beam, the beam center includes a proximal portion, transplanted part, with top and bottom ends with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top beam and export center axis, including the entrance is located in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terminal of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located in the graft part of the top end of the graft and the bottom out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end part of transplantation with ends. These systems can also include the tilting expansion frame, which can be operatively used to shrink from the expansion state to the contraction state. The deployment state, for example, can be configured to include opening the allograft distribution window, which basically closes at a reversible contraction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稳定的椎间的支架系统
本文的教导涉及具有稳定器的椎间的支架系统,所述稳定器用以在支架在椎间盘空间中展开期间稳定和/或保持支撑梁。
技术介绍
骨移植用于脊柱融合(fusion),例如,其是用于稳定脊骨或者椎骨的技术,并且目标是在两个或更多个椎骨之间产生骨的固体桥。融合过程包括“关节固定术”,其可以被认为是在脊椎关节空间中将两个骨骼修复或者焊接在一起,非常像在手术中的断臂或者断腿愈合。脊柱融合可以推荐用于各种情况,可能包括例如,脊椎前移、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可能纠正以前的手术。引入骨移植材料用于融合,并且可以插入融合保持架,用以帮助在融合过程中支撑椎间盘空间。事实上,融合保持架通常用于这种手术中,用以支撑和稳定椎间盘空间,直到骨移植物在椎间盘空间中使相对的椎骨端板的骨骼结合。例如,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包括将后部仪器(螺钉和杆)放置到脊柱中,并且装载有骨移植物的融合保持架可以插入到椎间盘空间中。骨移植材料可以预先包装在椎间盘空间中,或者在保持架插入后再进行包装。可以使用TLIF来促进腰椎前部和后部的稳定性,从而促进脊柱前部的椎间融合。在这个区域的融合是有益的,因为前体间隙包括增加的骨骼愈合面积,以及应对分布在该区域的增加的力。不幸的是,其中存在需要由本文提供的教导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可用的系统的问题在于:引入融合保持架和骨移植材料的方法会在没有填充骨移植材料的椎间空间的区域中留下袋状物,这些区域期望用于结构支撑的融合。由于分布在包含袋状物的区域中的力,这些袋状物可能导致椎间空间的融合过早失败,例如当患者站立和行走时。传统的融合保持架,例如MedtronicCAPSTONE保持架,被设计为相对于盘空间来讲超大,用以在整个保持架被插入时离散(distraction)盘空间。然而,这导致难以插入和准确定位。针对该问题,本领域已经开发了许多新的融合保持架,例如GlobusCALIBER保持架,其可以以低的高度插入并且纵向展开,用以离散盘空间。不幸的是,这些类型的装置具有上面讨论的典型的移植物分配问题,因为它们不提供用于插入骨移植物的路径以及用于将骨移植物填充在保持架周围的空间中或者填充在保持架内部的路径。他们还有其他问题,包括环形造口(annulotomy)必须要大,这样才能够容纳足够大的保持架来保持稳定性,而这种大的开口对患者而言造成更多的创伤。另外,他们还会产生“回退”的附加问题,因为他们不能横向展开至超过环形造口,因此不能增加保持架相对于环形造口的横向尺寸的占据面积(footprint)。由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患者才能完成融合,所以装置有很多的时间通过大的环形造口从空间中逃脱。支架系统还可能在椎间空间中在期望的展开构造中缺乏稳定性和/或缺乏结构组件的保留。因此,例如,多部件支架系统能够受益于增加稳定性的改进设计,通过例如(i)展开期间增强支架部件之间的接触量;和/或(ii)限制在展开期间或者展开之后在椎间空间中部件之间可能发生的展开量或者相对移动量。例如,这样的设计考虑可以解决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过度展开的问题,这是因为,例如,在展开期间或展开之后在椎间空间中可能发生可变应力,而应力可能导致在椎间空间中支架系统至少部分失效。因此,至少由于上述原因,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促进移植物材料在整个椎间空间中的分配发生改善的骨移植物分配系统。本文提供了这样的系统,该系统构造成:(i)有效地从系统和系统周围分配骨移植材料,以提高融合的强度和完整性;(ii)减少或消除由于骨移植物分配不良导致的失败问题;(iii)在收缩状态下具有小的最大尺寸,用于以微创方式以小轮廓(alowprofile)插入环带中,无论是使用仅单边的方式还是使用双边的方式;(iv)在椎间空间中横向展开,以避免通过环形造口的系统回退;(v)纵向展开用以离散椎间空间;(vi)在椎间空间中提供展开,但不会缩短系统的长度,从而保持较大的占据面积和邻近内侧前环形壁的前部位置,从而在前部的抵靠端板的较大面积上分配负载;(vii)以及,在椎间盘空间中在支架展开期间,包含稳定器用以稳定和/或保持支撑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的教导涉及具有稳定器的椎间的支架系统,用以在支架在椎间盘空间中展开期间稳定和/或保持支撑梁。因此,这里的教导通常涉及椎间的支架系统。本文提供的系统可以包括中心梁,该中心梁包括:中心梁轴线;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包括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底部表面,该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第二底部横向表面;第一侧部表面,该第一侧部表面包括第一顶侧部表面和第二底侧部表面;以及第二侧部表面,该第二侧部表面包括第二顶侧部表面和第二底侧部表面。所述系统还包括侧倾展开框架(laterovertically-expandingframe),该侧倾展开框架构造成用以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中心梁,从而在体内形成椎间支架系统。所述框架可以包括: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展开状态在所述椎间空间中可操作地接触所述中心梁;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以及所述展开状态的中心框架轴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可以构造成包括第一顶梁,该第一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顶部平面和(ii)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顶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所述中心轴线和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二顶梁的所述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顶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底部平面和(ii)所述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底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底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框架可以构造成,例如,包括多个顶部连接器元件,该顶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顶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顶部平面上弯曲;多个底部连接器元件,该底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底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底部平面上弯曲;多个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该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第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稳定的椎间的支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的支架系统,该椎间的支架系统包括:中心梁,该中心梁包括:中心梁轴线;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包括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底部表面,该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第二底部横向表面;第一侧部表面,该第一侧部表面包括第一顶侧部表面和第一底侧部表面;以及第二侧部表面,该第二侧部表面包括第二顶侧部表面和第二底侧部表面;侧倾展开框架,该侧倾展开框架构造成用以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中心梁,从而在体内形成椎间支架系统,所述框架包括: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展开状态在所述椎间空间中可操作地接触所述中心梁;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以及所述展开状态的中心框架轴线;第一顶梁,该第一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顶部平面和(ii)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顶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顶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底部平面和(ii)所述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底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底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多个顶部连接器元件,该顶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顶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顶部平面上弯曲;多个底部连接器元件,该底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底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底部平面上弯曲;多个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该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第一侧部平面上弯曲;多个第二侧部连接器元件,该第二侧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二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第二侧部平面上弯曲;以及稳定器,该稳定器与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所述第二底梁或者它们的组合的远端区域可滑动地接合,并且所述稳定器构造成用以保持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所述第二底梁或者它们的组合,以防止超过所述展开状态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框架构造成用以在体内与所述中心梁接触,以支撑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框架;以及所述连接器元件为支柱,该支柱构造成具有范围从1:2至1:8的纵向厚度比横向厚度的横截面纵横比,适于在垂直于所述框架的展开状态的中心框架轴线的方向上保持所述侧倾展开框架的结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0 US 14/600,6171.一种椎间的支架系统,该椎间的支架系统包括:中心梁,该中心梁包括:中心梁轴线;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包括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底部表面,该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第二底部横向表面;第一侧部表面,该第一侧部表面包括第一顶侧部表面和第一底侧部表面;以及第二侧部表面,该第二侧部表面包括第二顶侧部表面和第二底侧部表面;侧倾展开框架,该侧倾展开框架构造成用以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中心梁,从而在体内形成椎间支架系统,所述框架包括: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展开状态在所述椎间空间中可操作地接触所述中心梁;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以及所述展开状态的中心框架轴线;第一顶梁,该第一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顶部平面和(ii)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顶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顶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顶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顶侧部表面,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顶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一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一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底部平面和(ii)所述第一侧部平面中,所述底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一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底梁包括包括端部的近端部分和包括端部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底梁构造成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用以接触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部横向表面和所述中心梁的所述第二底侧部表面,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至少基本上位于(i)所述底部平面和(ii)第二侧部平面中,所述第二侧部平面包括所述第二底梁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顶梁的中心轴线;多个顶部连接器元件,该顶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顶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顶部平面上弯曲;多个底部连接器元件,该底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底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底部平面上弯曲;多个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该第一侧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第一侧部平面上弯曲;多个第二侧部连接器元件,该第二侧部连接器元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二顶梁可展开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底梁,所述展开包括至少基本上在所述第二侧部平面上弯曲;以及稳定器,该稳定器与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所述第二底梁或者它们的组合的远端区域可滑动地接合,并且所述稳定器构造成用以保持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所述第二底梁或者它们的组合,以防止超过所述展开状态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框架构造成用以在体内与所述中心梁接触,以支撑在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框架;以及所述连接器元件为支柱,该支柱构造成具有范围从1:2至1:8的纵向厚度比横向厚度的横截面纵横比,适于在垂直于所述框架的展开状态的中心框架轴线的方向上保持所述侧倾展开框架的结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系统,其中,所述稳定器是X形构造,包括:第一顶部支腿,该第一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一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T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一底部支腿,该第一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一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B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二顶部支腿,该第二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二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T地可滑动地接合;以及第二底部支腿,该第二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二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B地可滑动地接合,其中,所述角度θ1T、θ1B、θ2T、θ2B中的每一个分别提供张力,用以阻止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超过所述展开状态的横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系统,其中,所述稳定器是X形构造,包括:第一顶部支腿,该第一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一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T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一底部支腿,该第一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一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B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二顶部支腿,该第二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二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T地可滑动地接合;以及第二底部支腿,该第二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二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B地可滑动地接合,其中,所述角度θ1T、θ1B、θ2T、θ2B中的每一个分别提供张力,用以阻止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超过所述展开状态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稳定器还包括连接点,用以可释放地连接用于将所述中心梁引导至所述侧倾展开框架中的引导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系统,其中,所述稳定器是X形构造,包括:第一顶部支腿,该第一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一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T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一底部支腿,该第一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一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一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1B地可滑动地接合;第二顶部支腿,该第二顶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顶梁按照与所述第二顶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T地可滑动地接合;以及第二底部支腿,该第二底部支腿用于与所述第二底梁按照与所述第二底梁的横向移动成角度θ2B地可滑动地接合,其中,所述角度θ1T、θ1B、θ2T、θ2B中的每一个分别提供张力,用以阻止所述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所述第二顶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超过所述展开状态的横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顶部支腿、所述第一底部支腿、所述第二顶部支腿和所述第二底部支腿汇聚以形成毂,所述毂包括连接点,用以可释放地连接用于将所述中心梁引导至所述侧倾展开框架中的引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妥J·J·弗林
申请(专利权)人:整体植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