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82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在每一子像素(P)内增设第二薄膜晶体管(T2),存储电容(Cst)的一端电性连接像素电极(PX),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至下一条扫描线,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极(Acom),且第一公共电极(Acom)传输交流电压信号,像素电极(PX)在常规的充电动作结束之后,由于下一条扫描线控制该像素电极(PX)所在子像素(P)内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打开,该像素电极(PX)的电位经相应的存储电容(Cst)的耦合、利用馈通效应可进一步抬高或拉低,从而改善液晶的面板充电性能,提高画面品味。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rive circui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rive circuit in each sub pixel (P) is added in the second thin film transistor (T2), (Cst) of the storage capacit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ixel electrode (PX), the other e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hin film transistor (T2) source, thin film transistor (second T2) the gat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scan line, a drain electr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ublic (Acom), and the first common electrode (Acom) transmission voltage signal, the pixel electrode (PX) after the end of the charging action of conventional control, because the pixel electrode under a scanning line (PX) where the sub pixels (P) second thin film transistor (T2) in the open, the pixel electrode (PX) by the corresponding potential storage capacitor (Cst), using the coupled feedthrough effect can further raise or lower,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CD panel charging, improve the taste of the pi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小尺寸的智能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大尺寸的家用电视、大型投影设备等。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沿横向延伸的扫描线、多条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沿纵向延伸并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的数据线、以及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界定出的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P’。结合图1与图2,每个子像素P’内都设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T,设N、M均为正整数,对于第N行第M列子像素P’,其内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条扫描线G(N),漏极电性连接至第M条数据线,而源极则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PX,像素电极PX又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和液晶电容Clc,其中,存储电容Cst的两个极板分别为像素电极PX和阵列基板侧公共电极Acom、液晶电容Clc的两个极板分别为像素电极PX和彩膜基板侧公共电极CFcom。在第N条扫描线G(N)上,第N行的所有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都电性连接在一起,所以施加的电压是连动的,若对该第N条扫描线G(N)施加足够的高电位,则这条扫描线G(N)上所有的薄膜晶体管T皆会被打开,此时第N行的像素电极PX会与相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由数据线送入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将像素电极PX充电至适当的电压,接着施加足够的低电位控制薄膜晶体管T关闭,直到下次再重新写入数据信号,其间,电荷保存在液晶电容Clc上。然后,下一条扫描线即第N+1条扫描线G(N+1)启动,各条数据线向第N+1行子像素送入对应的数据信号;如此依序将整个一帧画面频数据信号写入,再接下来重新自第一条扫描线G(1)开始,进行下一帧画面的驱动(一般频率为60-70HZ)。由以上描述可知,向像素电极写入电位的时间仅仅为扫描线的开启时间,全高清(FHD)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辨率通常为1920×1080,在画面刷新频率为60HZ的情况下,每一条扫描线的开启时间约为1/(60×1080)≈15.4ms;超高清(UHD)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辨率通常为3840×2160,在画面刷新频率为60HZ的情况下,每一条扫描线的开启时间更是减少至1/(60×2160)≈7.7ms。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每一条扫描线的开启时间会被进一步压缩,由此可能会引发液晶显示面板充电不足的情况发生。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通常手段要么是通过增加扫描线和数据线的线宽以改善阻容延迟(RCDelay),但是这种做法会损失子像素的开口率,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要么是通过增加扫描线和数据线的膜厚以改善RCDelay,但是这种做法会提高生产成本且会对后段制程的良率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能够改善液晶面板的充电性能,使液晶显示面板充电较充足,提高画面品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多条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沿横向延伸的扫描线、多条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沿纵向延伸并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的数据线、以及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界定出的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每一子像素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像素电极的存储电容、及电性连接存储电容的第二薄膜晶体管;设N、M均为正整数,对于第N行第M列子像素: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条扫描线,漏极电性连接至第M条数据线,源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存储电容的一端,存储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1条扫描线,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传输交流电压信号。每一子像素内还设有液晶电容,所述液晶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公共电极。每一扫描线传输单脉冲的扫描信号,第N+1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上升沿晚于第N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第一公共电极所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上升沿与第N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同时产生,第一公共电极所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下降沿与第N+1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同时产生。每一数据线在第N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为高电位的阶段传输高电位的数据信号,在第N+1条扫描线所传输扫描信号为高电位的阶段传输低电位的数据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所述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及第一公共电极传输的交流电压信号均通过外部时序控制器产生。所述扫描线从上至下依次逐条传输扫描信号,对于第N行第M列子像素,当第N条扫描线所传输的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时,该第N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关闭,像素电极被充入数据信号的高电位,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低电位;当第N条扫描线所传输的扫描信号为低电位,第N+1条扫描线所传输的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时,所述第N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高电位,该第N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像素电极的电位经存储电容的耦合被抬高;同时,第N+1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关闭,像素电极被充入数据信号的低电位;当第N+1条扫描线所传输的扫描信号为低电位,第N+2条扫描线所传输的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时,所述第N+1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低电位,该第N+1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像素电极的电位经存储电容的耦合被拉低。第N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像素电极的电位经存储电容的耦合被抬高的电位ΔV(N)为:ΔV(N)=(Vcomh-Vcoml)×Cst/(Cst+Clc);第N+1行第M列子像素内的像素电极的电位经存储电容的耦合被拉低的电位ΔV(N+1)为:ΔV(N+1)=(Vcoml-Vcomh)×Cst/(Cst+Clc);其中,Vcoml表示第一公共电极传输的交流电压信号的低电位,Vcomh表示第一公共电极传输的交流电压信号的高电位,Cst表示存储电容,Clc表示液晶电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在每一子像素内增设第二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像素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下一条扫描线,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极,且第一公共电极传输交流电压信号,像素电极在常规的充电动作结束之后,由于下一条扫描线控制该像素电极所在子像素内的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该像素电极的电位经相应的存储电容的耦合、利用馈通效应可进一步抬高或拉低,从而改善液晶的面板充电性能,提高画面品味。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沿横向延伸的扫描线、多条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沿纵向延伸并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的数据线、以及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界定出的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P);每一子像素(P)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T1)、电性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像素电极(PX)、电性连接像素电极(PX)的存储电容(Cst)、及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设N、M均为正整数,对于第N行第M列子像素(P):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条扫描线(G(N)),漏极电性连接至第M条数据线(D(M)),源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PX);所述像素电极(PX)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一端,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1条扫描线(G(N+1)),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极(Acom);所述第一公共电极(Acom)传输交流电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沿横向延伸的扫描线、多条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沿纵向延伸并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的数据线、以及由所述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界定出的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P);每一子像素(P)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T1)、电性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像素电极(PX)、电性连接像素电极(PX)的存储电容(Cst)、及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2);设N、M均为正整数,对于第N行第M列子像素(P):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条扫描线(G(N)),漏极电性连接至第M条数据线(D(M)),源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PX);所述像素电极(PX)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一端,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N+1条扫描线(G(N+1)),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公共电极(Acom);所述第一公共电极(Acom)传输交流电压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子像素(P)内还设有液晶电容(Clc),所述液晶电容(Clc)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PX),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二公共电极(CFco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扫描线传输单脉冲的扫描信号,第N+1条扫描线(G(N+1))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上升沿晚于第N条扫描线(G(N))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第一公共电极(Acom)所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上升沿与第N条扫描线(G(N))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同时产生,第一公共电极(Acom)所传输交流电压信号的下降沿与第N+1条扫描线(G(N+1))所传输扫描信号的下降沿同时产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线在第N条扫描线(G(N))所传输扫描信号为高电位的阶段传输高电位的数据信号,在第N+1条扫描线(G(N+1))所传输扫描信号为高电位的阶段传输低电位的数据信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