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66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自身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可自转的驱动部,每组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滚轴,所述驱动部设置有贴合套设在两个滚轴外的传输带,两个所述传输带之间的缝隙小于线缆的直径,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驱动部一侧并供线缆穿过的线孔,所述驱动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轮,所述卡轮之间形成供线缆穿过的缝隙。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细线来带动线缆穿过线孔与卡轮,避免柔软的线缆弯折,取得了提高操作方便性的有益效果,同时借助传输带压直线缆,方便线缆后期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Fast loading automatic fee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quick mounting type automatic wire feed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two groups of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par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unit, each group including two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ine of the roller, the driv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tting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transmission two the two roller belt, the gap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belt is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able,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hole in the side of the drive line and cable passes through the two round card has set the other side of the driving part, a gap for the cable to pass through is formed between the clamping wheel. To sum up,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thin wire to drive the cable to pass through the line hole and the clamping wheel, thereby avoiding the flexible cable bending, and achiev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convenience. Meanwhile, with the help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straight line cable, the cable can be processed at the later stage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装型自动送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送线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线材加工时,需要送线设备和外部的定尺剥皮切断加工机器配合工作,由于线滚都是盘卷状态,虽然现在已经普遍采用机械半自动送线装置。申请号为“201520015447.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动送线机,由线轮驱动部分,走线轨道部分构成,线轮驱动部分和走线轨道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线轮驱动部分由电机、箱架、驱动轴、滚筒、定位筒、防跳轴构成,走线轨道部分由支撑臂、导线轮、导轨、走线轮、光感应划片、光电传感器构成。本技术具有成本低廉、通用性强等优点,但是每次将线缆穿过滚轮时,无法稳定控制线缆的走向,弯折的线缆很难准确穿过线孔,此时便需要重新插线,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具有方便操作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自身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可自转的驱动部,每组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滚轴,所述驱动部设置有贴合套设在两个滚轴外的传输带,两个所述传输带之间的缝隙小于线缆的直径,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驱动部一侧并供线缆穿过的线孔,所述驱动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轮,所述卡轮之间形成供线缆穿过的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缆穿过线孔后送到两个传输带之间,转动滚轴便会带动传输带转动,此时两个传输带之间的线缆便会跟随传输带向前运动,借助两个传输带来挤压线缆,使得线缆处于笔直状态,当线缆离开传输带后更容易穿过卡轮之间的缝隙,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借助两个传输带压直线缆,也方便后续对线缆进行加工,取得了提高工作效率的辅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线孔一侧的线轮,所述线轮上缠绕有细线,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卡轮另一侧的固定杆,所述细线的末端穿过线孔和卡轮并缠绕在固定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缆进入线孔前,将细线缠绕在线缆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拉动细线,将线缆拉入线孔并位于传输带之间,线缆穿过传输带后,继续拉动细线,使线缆跟随细线穿过卡轮,避免较软的线缆离开传输带后弯折,取得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携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线轮并供线轮转动的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支撑杆来支撑线轮,使得细线在跟随线缆前进的时候,线轮自转来自动延长细线,避免使用者手动放线,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机架设置有套设在支撑杆外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内侧壁设置有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凹陷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末端延伸设置有沿自身截面方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顶端延伸设置有沿自身截面方向的第三导向槽,所述支撑杆设置有贴合第一导向槽的导向块,所述线孔一侧开设有供细线滑移的细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支撑杆,使导向块位于第二导向槽内,使细线与线缆处于同一竖直面,方便细线来引导线缆前进,将线缆穿过卡轮后,转动支撑杆,使导向块离开第二导向槽,沿着第一导向槽进入第三导向槽内,使线轮远离线缆,此时将细线穿过细缝,同时另一端离开两个卡轮之间的缝隙,避免细线影响线缆的运动,取得了提高结构合理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末端设置有末端与定位套末端固定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膨胀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复位弹簧对支撑杆产生的弹性势能,使支撑杆与定位套处于紧固状态,避免支撑杆松动,导致细线移动,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细线上设置有套设在细线上并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径小于线缆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细线缠绕在线缆上后,将套筒套设在线缆表面,并将细线位于套筒与线缆之间,增强细线与线缆连接的紧密性,避免线缆移动过程中导致细线脱落,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与细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新更换另一桶线缆时,需要将另一端的套筒送回原处,由于细线表面光滑,很难将套筒带回,将细线与套筒固定,方便使用者将套筒带回原处,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传输带的内侧壁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限位条,所述滚轴表面设置有配合限位条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轴转动时会带动限位槽转动,卡嵌在限位槽内的限位条便会跟随限位槽移动,从而带动传输带转动,增大滚轴对传输带的限位作用,避免传输带打滑,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借助细线来带动线缆穿过线孔与卡轮,避免柔软的线缆弯折,取得了提高操作方便性的有益效果,同时借助传输带压直线缆,方便线缆后期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用于表现驱动部具体结构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线轮具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细线与线缆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机架;11、线缆;12、线孔;13、卡轮;2、驱动部;21、滚轴;22、传输带;23、限位条;24、限位槽;31、细线;32、线轮;33、支撑杆;34、固定杆;35、套筒;41、定位套;42、第一导向槽;43、第二导向槽;44、第三导向槽;45、导向块;46、细缝;47、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包括机架1,机架1沿自身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可自转的驱动部2,每组驱动部2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滚轴21,驱动部2设置有贴合套设在两个滚轴21外的传输带22,两个传输带22之间的缝隙小于线缆11的直径,机架1设置有位于驱动部2一侧并供线缆11穿过的圆形的线孔12,驱动部2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轮13,两个卡轮13之间形成供线缆11穿过的缝隙。传输带22的内侧壁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方形的限位条23,滚轴21表面设置有配合限位条23的限位槽24,卡嵌在限位槽24内的限位条23跟随限位槽24移动,从而带动传输带22转动。如图2所示,机架1设置有位于线孔12左侧并用于缠绕细线31的线轮32,机架1设置有位于卡轮13右侧的固定杆34,细线31的末端穿过线孔12和卡轮13并缠绕在固定杆34上,线孔12的右侧开设有供细线31滑移的细缝46。如图3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线轮32并供线轮32转动的支撑杆33。机架1内固定设置有套设在支撑杆33外的定位套41,定位套41的内侧壁设置有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凹陷的第一导向槽42,第一导向槽42末端延伸设置有沿自身截面方向的第二导向槽43,第一导向槽42顶端延伸设置有沿自身截面方向的第三导向槽44,支撑杆33设置有贴合第一导向槽42的导向块45,导向块45的宽度小于第二导向槽43的宽度。支撑杆33末端设置有末端与定位套41末端固定的复位弹簧47,复位弹簧47处于膨胀状态,借助复位弹簧47对支撑杆33产生的弹性势能,使支撑杆33与定位套41处于紧固状态。如图4所示,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快装型自动送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沿自身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可自转的驱动部(2),每组所述驱动部(2)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滚轴(21),所述驱动部(2)设置有贴合套设在两个滚轴(21)外的传输带(22),两个所述传输带(22)之间的缝隙小于线缆(11)的直径,所述机架(1)设置有位于驱动部(2)一侧并供线缆(11)穿过的线孔(12),所述驱动部(2)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轮(13),所述卡轮(13)之间形成供线缆(11)穿过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沿自身的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可自转的驱动部(2),每组所述驱动部(2)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滚轴(21),所述驱动部(2)设置有贴合套设在两个滚轴(21)外的传输带(22),两个所述传输带(22)之间的缝隙小于线缆(11)的直径,所述机架(1)设置有位于驱动部(2)一侧并供线缆(11)穿过的线孔(12),所述驱动部(2)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轮(13),所述卡轮(13)之间形成供线缆(11)穿过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置有位于线孔(12)一侧的线轮(32),所述线轮(32)上缠绕有细线(31),所述机架(1)设置有位于卡轮(13)另一侧的固定杆(34),所述细线(31)的末端穿过线孔(12)和卡轮(13)并缠绕在固定杆(3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线轮(32)并供线轮(32)转动的支撑杆(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装型自动送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置有套设在支撑杆(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尧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