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46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包括坐垫本体和位于坐垫本体下方的车架,车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车架管,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位于两根车架管之间且与两根车架管固定在一起,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坐垫本体的底面后端设置有与后支撑架配合进行限位的限位卡块,前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上支耳和车架管上的下支耳固定连接,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分别抵接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顶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轻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传递,提高了驾乘者乘坐的舒适性,降低了驾驶过程中安全隐患。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seat cush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cycle seat mount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cushion body and a cushion frame located below the body, the frame comprises a frame of two oppositely arranged tub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fram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ront support frame and the rear supporting frame, front support frame and the back support fram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the two tubes and two the frame tub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ushion body together, which respectively correspond to the front support frame and the rear support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on of front shock absorber rubber block and damping rubber block, the rear end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ushio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supporting frame matched with the spacing of the limiting block, the front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t in the upper lug and frame tube on the lower lug, before and after the shock damping rubber block rubber blo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t the front support frame and the back support frame on the top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ightened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on of the motorcycle during driving, improved the riding comfort of the occupant, and reduced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during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的摩托车受车体结构限制,造成坐垫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相对过于复杂,只能采用传统的螺栓连接方式,在坐垫与车架之间通过前后设置的多个固定点将其固定连接在一起,尤其与车架连接时工艺性不合理,不便于操作。而采用传统的螺栓虽然能够将坐垫与车架固定牢固,但是对于摩托车驾驶员以及驾驶员后面的乘坐者来说,舒适性大大降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带来的持续震动,通过与车架硬连接的坐垫直接传递给驾乘者,长时间容易出现臀部麻木的感觉,这种情况对于驾驶员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传递,提高驾乘者乘坐的舒适性,降低驾驶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包括坐垫本体和位于坐垫本体下方的车架,车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车架管,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位于两根车架管之间,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两根车架管上,后支撑架包括与两根车架管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支撑板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卡口,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支撑板和前支撑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坐垫本体的底面且位于后减震橡胶块的前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卡口相配合的限位卡块,限位卡块的末端朝向后方弯折形成有限位卡舌,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限位卡舌能够抵接在支撑板的底面上;两根车架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耳且两个下支耳相对设置,下支耳位于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下支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上支耳,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下支耳和上支耳能够通过锁紧螺栓以及与其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使下支耳和上支耳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分别抵接在前支撑架和支撑板的顶表面上。在本技术中,坐垫本体底面后端的限位卡块插入到与其相配合的限位卡口中,对限位卡块的左右以及后方位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限位卡舌抵接在支撑板的底面,对限位卡块的上方位的移动进行限位。但却没有对限位卡块的下方位移动进行限位,依靠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抵接在前支撑架和支撑板的顶表面上对坐垫本体的下方位移动进行限位,同时依靠下支耳和上支耳的固定,对整个坐垫本体进行限制,避免坐垫本体从车架上掉落。驾乘者坐在坐垫本体上,其驾乘者重量通过抵接在前支撑架和支撑板的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继续支撑。摩托车在行驶时,震动由车架传递,一部分通过下支耳和上支耳传递到坐垫本体上,另一部分则通过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传递到坐垫本体上,这样就将作用力分解为三部分进行传递,每部分的作用力相对减小。其中通过下支耳和上支耳传递的作用力能够完整的传递到坐垫本体上,而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消掉一部分的震动作用力,这样就减小了通过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传递给坐垫本体的震动作用力,提高了驾乘者乘坐的舒适性,避免了驾驶者出现的驾驶不适,降低了驾驶过程中安全隐患,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作为优化,两根所述车架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中间支撑平台且两个中间支撑平台相对设置,所述下支耳位于所在所述车架管上的所述前支撑架与中间支撑平台中间,所述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对应中间支撑平台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中间减震橡胶块,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下支耳和上支耳通过锁紧螺栓使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中间减震橡胶块能够抵接在中间支撑平台的顶表面上。除了位于坐垫本体的前后两端,还在中间同样设置能够为其提供抵消震动作用力的中间减震橡胶块,另外中间减震橡胶块和前减震橡胶块在下支耳的前后两侧,能够进一步减小由上支耳和下支耳传递的震动作用力,进一步提高驾乘者的舒适性。作为优化,所述下支耳上沿两根所述车架管相对方向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上支耳上对应上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与上安装孔同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安装条形孔,所述锁紧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上安装孔和下安装条形孔且与所述锁紧螺母螺纹配合,以使所述下支耳和所述上支耳固定连接在一起。坐垫本体通常采用塑料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最终成型难免会出现尺寸误差,另外车架在组装的时候同样也会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通过调节上安装孔和下安装条形孔的连接位置,消除累计的尺寸误差,能够使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分别抵接在支撑板和前支撑架。作为优化,所述前减震橡胶块的数量为两个且沿两根所述车架管相对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后减震橡胶块的数量为两个且沿两根所述车架管相对方向间隔设置。能够使传递的震动作用力分散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作为优化,所述前减震橡胶块和所述后减震橡胶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变形孔。减震橡胶块受力后,除了朝向四周变形之外,还能够朝向变形孔内变形,增大了变形量,能够吸收更多的震动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减轻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传递,提高了驾乘者乘坐的舒适性,降低了驾驶过程中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卡块卡接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支耳与下支耳结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中间支撑平台支撑结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包括坐垫本体1和位于坐垫本体下方的车架,车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车架管2,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架3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3和后支撑架分别位于两根车架管2之间,前支撑架3固定连接在两根车架管2上,后支撑架包括与两根车架管2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5,连接板4上固定连接有能够对支撑板5进行支撑的支撑架6,支撑板5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卡口,坐垫本体1的底面且分别对应支撑板5和前支撑架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减震橡胶块7和后减震橡胶块8,坐垫本体1的底面且位于后减震橡胶块8的前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卡口相配合的限位卡块9,限位卡块9的末端朝向后方弯折形成有限位卡舌10,当限位卡块9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限位卡舌10能够抵接在支撑板5的底面上;两根车架管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耳11且两个下支耳11相对设置,下支耳11位于前支撑架3与后支撑架之间,坐垫本体1的底面且分别对应下支耳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上支耳12,当限位卡块9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下支耳11和上支耳12能够通过锁紧螺栓以及与其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使下支耳11和上支耳1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前减震橡胶块7和后减震橡胶块8分别抵接在前支撑架3和支撑板5的顶表面上。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车架管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中间支撑平台13且两个中间支撑平台13相对设置,所述下支耳11位于所在所述车架管2上的所述前支撑架3与中间支撑平台13中间,所述坐垫本体1的底面且对应中间支撑平台13的位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包括坐垫本体和位于坐垫本体下方的车架,车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车架管,其特征在于: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位于两根车架管之间,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两根车架管上,后支撑架包括与两根车架管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支撑板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卡口,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支撑板和前支撑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坐垫本体的底面且位于后减震橡胶块的前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卡口相配合的限位卡块,限位卡块的末端朝向后方弯折形成有限位卡舌,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限位卡舌能够抵接在支撑板的底面上;两根车架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耳且两个下支耳相对设置,下支耳位于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下支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上支耳,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下支耳和上支耳能够通过锁紧螺栓以及与其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使下支耳和上支耳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分别抵接在前支撑架和支撑板的顶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坐垫安装结构,包括坐垫本体和位于坐垫本体下方的车架,车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车架管,其特征在于: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位于两根车架管之间,前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两根车架管上,后支撑架包括与两根车架管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支撑板的前端开设有限位卡口,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支撑板和前支撑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坐垫本体的底面且位于后减震橡胶块的前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卡口相配合的限位卡块,限位卡块的末端朝向后方弯折形成有限位卡舌,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限位卡舌能够抵接在支撑板的底面上;两根车架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支耳且两个下支耳相对设置,下支耳位于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坐垫本体的底面且分别对应下支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上支耳,当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口上时,下支耳和上支耳能够通过锁紧螺栓以及与其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使下支耳和上支耳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前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分别抵接在前支撑架和支撑板的顶表面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淮旭张堂玉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