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173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包括曲面连杆、推杆、固定机架、自锁装置和第一弹簧;所述曲面连杆对称设置在固定机架两端,并设有曲面变速部分,第一挂钩,上夹持板,下压板,第一铰链和限位块;所述曲面变速部分设置在曲面连杆的左端,其下端表面呈一段连续的曲线,可以分为高速段、低速段和自锁段;所述高速段的斜率绝对值比低速段的斜率绝对值大,设置在低速段的左端;所述低速段的斜率绝对值比高速段的斜率绝对值小比自锁段大;设置在高速段和自锁段之间;所述自锁段的斜率为零,设置在低速段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增大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实现变速夹持,同时能够实现装置的自锁,值得推广。

A clamping mechanism with self locking and variable speed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locking and can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blessed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ing surface connecting rod, a push rod, a fixed frame, a self-locking device and a first spring; the curved rod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frame is fixed, and the transmiss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urved surface, the first hook, the upper clamping plate, a lower pressing plate, a first hinge and the limit block; the transmiss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surface to the left end surface is a continuous curve,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 speed, low speed and self-locking section; the slope of the high-speed section than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slope of low speed, low speed section is arranged in the left end of the slope; the speed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slope than the high-speed section smaller than the sec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lf-locking; high speed and the locking section; the locking section of the slope is zero, set in the low speed section of the right; The new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volume of the device, the speed change clamp is realized, and the self locking of the device can be realized,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具体是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夹持机构的参与,为节约工时同时保证夹持稳定,需要使夹持机构实现快速靠近与缓慢加持的动作;现有的夹持机构一般通过控制提供夹持力的部件的速度实现夹持速度的变化,如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或液压杆的行程速度实现变速夹持的动作,而使用这些方式的夹持装置一般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包括曲面连杆、推杆、固定机架、自锁装置和第一弹簧;所述曲面连杆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机架两端,并设有曲面变速部分,第一挂钩,上夹持板,下压板,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第一铰链和限位块;所述第一挂钩呈环形,设置在曲面连杆的左端;所述上夹持板呈长方体板状,设置在曲面连杆的右端;所述下压板呈长方形板状,设置在上夹持板的下端;所述第一螺母共两个,设置在上夹持板上端;所述第一螺栓共两个,从下压板穿过,与第一螺母配合将上夹持板与下压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链设置在曲面连杆的中心点处,将曲面连杆与固定机架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呈长方体,设置在曲面连杆的下端表面和自锁段的右端;所述推杆呈圆柱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之间,其右端穿过自锁装置,并设有顶杆,自锁块,第二挂钩和滚珠;所述滚珠共两个,均匀设置在顶杆的上端表面;所述自锁块呈长方体,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的两端,并与顶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挂钩呈环形,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的两端,并与顶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固定机架呈长方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之间,并通过第一铰链与曲面连杆相连接;所述自锁装置设置固定机架的中心点处,通过焊接方式与固定机架相连接,并设有内筒,外筒,第二螺母,第二螺栓,外筒端盖,第二铰链,挡杆,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左右内壁表面的左端下凹部分;所述第二铰链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的左端;所述挡杆共两个呈杆状,其左端通过第二铰链与内筒相连接,右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共两个,设置在外筒端盖的右端;所述第二螺栓共两个,设置在外筒的左端,并与第二螺母相配合将外筒与外筒端盖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内筒内部的左端;所述第四弹簧设置在外筒端盖的内部和内筒的右端;所述第一弹簧共两个,设置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曲面变速部分设置在曲面连杆的左端,其下端表面呈一段连续的曲线,可以分为高速段、低速段和自锁段。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速段的斜率绝对值比低速段的斜率绝对值大,设置在低速段的左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速段的斜率绝对值比高速段的斜率绝对值小,比自锁段大;设置在高速段和自锁段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锁段的斜率为零,设置在低速段的右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杆呈长方体,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的中心点的两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筒呈长方体空心管状,设置在外筒的内部,通过滑动方式连接,其左端表面有一长方形孔,其右端表面中心点处有一圆孔,推杆穿过圆孔能实现过度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呈长方体管状,通过焊接方式与固定机架相连接,其左端开有长方形通孔,且比内筒左端的孔大,其内尺寸与内筒的最大外尺寸相契合,其右端表面中心点处开有圆形通孔,推杆穿过圆形通孔能实现过度配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端盖呈方形环状,设置在外筒的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外筒相连接,其内部有方形通孔,该通孔比外筒的左端通孔小,比内筒的左端通孔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曲面连杆中的曲面变速部分与推杆中的顶杆相配合用于实现将推杆均匀速度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面连杆变速的夹持运动,其中高速段能使夹持机构快速靠近待夹持物品,低速段能使夹持机构缓慢夹持住待夹持物品,自锁段能使夹持机构在夹紧待夹持物品后完成自锁运动,限位块用于限制推杆的运动,第一挂钩、第一弹簧和第二挂钩相互配合用于为加持机构提供复位的力,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相配合用于将上夹持板和下压板连接为一体,其中上夹持板和下压板设计为分体式,可在连接处添加垫片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夹持物品,第一铰链用于将曲面连杆与固定机架相连接,并使曲面连杆能绕着固定机架做回转运动;推杆用于传递夹紧的力,自锁块与自锁装置配合用于实现自锁功能,滚珠用于将顶杆与曲面变速部分之间的滑动转化为滚动,从而减少摩擦力,设置两个滚珠是为了使运动平稳;固定机架用于固定曲面连杆和自锁装置;自锁装置用于实现自锁功能,其中内筒能够在外筒内部滑动,内筒与外筒右端的圆孔用于为推杆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弹簧、第二铰链、挡杆和自锁块配合使用,可以使推杆进入内筒而无法退回,第三弹簧用于减震,外筒端盖用于限制挡杆的倾斜角,当推杆向左运动时第四弹簧用于提供一个反向阻碍其运动的力,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用于链接外筒与外筒端盖;自锁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当顶杆在自锁段运动时,已将待夹持物品夹紧,推杆向右移动将不能再为加持机构提供夹紧力,此时自锁块从外筒端盖向右移动,然后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将挡杆压低,到达挡杆的右侧,挡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自锁块的左端抵住挡杆的右端,在限位块的作用下,推杆无法继续向右移动,在第四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杆无法向左移动,此时机构自锁;当需要松开待夹持物品时,推杆向左移动,自锁块在挡杆的作用下与内筒一起向左移动,推杆克服第四弹簧的弹力向右移动,当挡杆触碰到外筒端盖时,挡杆下压直到自锁块脱离挡杆的限制,接着顶杆进入低速段,夹持机构缓慢松开待夹持物品;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增大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实现变速夹持,同时能够实现装置的自锁,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曲面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推杆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推杆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中自锁装置工作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起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缓慢靠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曲面连杆,2-推杆,3-固定机架,4-自锁装置,5-第一弹簧,1-1-曲面变速部分,1-2-第一挂钩,1-3-上夹持板,1-4-下压板,1-5-第一螺母,1-6-第一螺栓,1-7-第一铰链,1-8-限位块,A-高速段,B-低速段,C-自锁段,2-1-顶杆,2-2-自锁块,2-3-第二挂钩,2-4-滚珠,4-1-内筒,4-2-外筒,4-3-第二螺母,4-4-第二螺栓,4-5-外筒端盖,4-6-第二铰链,4-7-挡杆,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包括曲面连杆(1)、推杆(2)、固定机架(3)、自锁装置(4)和第一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连杆(1)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机架(3)两端,并设有曲面变速部分(1‑1),第一挂钩(1‑2),上夹持板(1‑3),下压板(1‑4),第一螺母(1‑5),第一螺栓(1‑6),第一铰链(1‑7)和限位块(1‑8);所述第一挂钩(1‑2)呈环形,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左端;所述上夹持板(1‑3)呈长方体板状,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右端;所述下压板(1‑4)呈长方形板状,设置在上夹持板(1‑3)的下端;所述第一螺母(1‑5)共两个,设置在上夹持板(1‑3)上端;所述第一螺栓(1‑6)共两个,从下压板(1‑4)穿过,与第一螺母(1‑5)配合将上夹持板(1‑3)与下压板(1‑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链(1‑7)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中心点处,将曲面连杆(1)与固定机架(3)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1‑8)呈长方体,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下端表面和自锁段(C)的右端;所述推杆(2)呈圆柱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1)之间,其右端穿过自锁装置(4),并设有顶杆(2‑1),自锁块(2‑2),第二挂钩(2‑3)和滚珠(2‑4);所述滚珠(2‑4)共两个,均匀设置在顶杆(2‑1)的上端表面;所述自锁块(2‑2)呈长方体,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2)的两端,并与顶杆(2‑1)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挂钩(2‑3)呈环形,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2)的两端,并与顶杆(2‑1)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固定机架(3)呈长方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1)之间,并通过第一铰链(1‑7)与曲面连杆(1)相连接;所述自锁装置(4)设置固定机架(3)的中心点处,通过焊接方式与固定机架(3)相连接,并设有内筒(4‑1),外筒(4‑2),第二螺母(4‑3),第二螺栓(4‑4),外筒端盖(4‑5),第二铰链(4‑6),挡杆(4‑7),第二弹簧(4‑8),第三弹簧(4‑9),第四弹簧(4‑10);所述第二弹簧(4‑8)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4‑1)左右内壁表面的左端下凹部分;所述第二铰链(4‑6)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4‑1)的左端;所述挡杆(4‑7)共两个呈杆状,其左端通过第二铰链(4‑6)与内筒(4‑1)相连接,右端与第二弹簧(4‑8)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4‑3)共两个,设置在外筒端盖(4‑5)的右端;所述第二螺栓(4‑4)共两个,设置在外筒(4‑2)的左端,并与第二螺母(4‑3)相配合将外筒(4‑2)与外筒端盖(4‑5)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弹簧(4‑9)设置在内筒(4‑1)内部的左端;所述第四弹簧(4‑10)设置在外筒端盖(4‑5)的内部和内筒(4‑1)的右端;所述第一弹簧(5)共两个,设置在第一挂钩(1‑2)和第二挂钩(2‑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锁并能实现变速加持的夹持机构,包括曲面连杆(1)、推杆(2)、固定机架(3)、自锁装置(4)和第一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连杆(1)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机架(3)两端,并设有曲面变速部分(1-1),第一挂钩(1-2),上夹持板(1-3),下压板(1-4),第一螺母(1-5),第一螺栓(1-6),第一铰链(1-7)和限位块(1-8);所述第一挂钩(1-2)呈环形,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左端;所述上夹持板(1-3)呈长方体板状,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右端;所述下压板(1-4)呈长方形板状,设置在上夹持板(1-3)的下端;所述第一螺母(1-5)共两个,设置在上夹持板(1-3)上端;所述第一螺栓(1-6)共两个,从下压板(1-4)穿过,与第一螺母(1-5)配合将上夹持板(1-3)与下压板(1-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链(1-7)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中心点处,将曲面连杆(1)与固定机架(3)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1-8)呈长方体,设置在曲面连杆(1)的下端表面和自锁段(C)的右端;所述推杆(2)呈圆柱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1)之间,其右端穿过自锁装置(4),并设有顶杆(2-1),自锁块(2-2),第二挂钩(2-3)和滚珠(2-4);所述滚珠(2-4)共两个,均匀设置在顶杆(2-1)的上端表面;所述自锁块(2-2)呈长方体,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2)的两端,并与顶杆(2-1)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挂钩(2-3)呈环形,共两个,对称设置在推杆(2)的两端,并与顶杆(2-1)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固定机架(3)呈长方体,设置在两个曲面连杆(1)之间,并通过第一铰链(1-7)与曲面连杆(1)相连接;所述自锁装置(4)设置固定机架(3)的中心点处,通过焊接方式与固定机架(3)相连接,并设有内筒(4-1),外筒(4-2),第二螺母(4-3),第二螺栓(4-4),外筒端盖(4-5),第二铰链(4-6),挡杆(4-7),第二弹簧(4-8),第三弹簧(4-9),第四弹簧(4-10);所述第二弹簧(4-8)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4-1)左右内壁表面的左端下凹部分;所述第二铰链(4-6)共两个,对称设置在内筒(4-1)的左端;所述挡杆(4-7)共两个呈杆状,其左端通过第二铰链(4-6)与内筒(4-1)相连接,右端与第二弹簧(4-8)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4-3)共两个,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坤周琴郑超左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