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及提升管反应器技术

技术编号:167598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及提升管反应器,属于石油炼制技术领域。使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进入同一个提升管反应器裂化反应段各自反应通道内进行裂化后,进入改质反应和后续处理工序。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经裂化后混合降温然后进行改质反应。从油气引出段引出催化剂至改质段增大该段剂油比。再生催化剂在预提升段进行降温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器与再生器之间只有一个催化剂循环回路,在同一提升管内既实现两段催化转化,又使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特别是汽油烯烃含量降低。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轻油收率1%,所产汽油中烯烃含量降低10-15个百分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及提升管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炼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及提升管反应器。
技术介绍
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原料油二次加工的重要设备之一,而催化裂化反应过程是在提升管反应器内实现的。常规催化裂化装置中,提升管反应器仅是一普通管道,总长约40米,原料油经雾化,按平均流速10-15米/秒左右速度,经3秒左右时间完成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的反应结果直接取决于提升管反应器的结构和设计参数。近十年来,催化裂化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进步主要归功于对反应过程基理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料油中不同馏分在催化剂环境下汽化、裂化过程各不相同,且在共同的环境下还会相互干扰。首先裂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提升管下部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区域内,催化剂的活性在后部的大部分区域一般也只有原来的50%;其次,循环油浆较其它馏分更易于汽化和被催化剂吸附,很快使催化剂活性中心失活,影响了其他馏分的裂化;而汽油馏分在其他油气成分的影响下,又形成较高的烯烃含量。据此,提出了按馏分设计反应条件的设计思路。首先出现了原料油和循环油浆在不同位置分别进入提升管的方案。通常是循环油浆在原料油上方(下游)引入提升管。使再生催化剂先与原料油反应,然后再与循环油浆接触反应,避免了油浆过早吸附的影响。国内大量使用的MED技术以及中国专利申请01119807.9即为典型的例子。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两段催化裂化”方案。即直接设计两个提升管反应器,使不同的馏分在不同的提升管内反应,彻底的解决了相互干扰的问题。两段设计的核心在于:(1)缩短反应时间,(2)按馏分分炼。为了同时解决原料油、循环油浆和汽油反应互相干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0311944109提出了建设三个提升管反应器,分别用以加工原料油、循环油和汽油的方案。以上方案虽然能较好的解决因反应时间过长、各馏分相互干扰带来的目的产物收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但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重复增加装置,实际-->工程上实施相当困难,有的几乎不能实施。另外,已有技术中各提升管反应器通常采用常规型式,仍然存在反应器上部反应效率很低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99213769.1、00134054.9提出的双提升管反应器方案,双提升管反应器呈上下两段布置,第一段(第一根提升管反应器)用于原料油裂化,反应产物经气固分离后,汽油进入上部第二根提升管反应器,在第二根提升管内重新引入新的再生催化剂。其两根提升管都较短,油气反应时间较常规反应器缩短一倍,解决了常规提升管反应器上部效率低的问题,但每个提升管反应器均为常规结构。这些方案中,各提升管反应器与再生器之间都设有供催化剂循环的管道,每个管道上装有滑阀,以控制催化剂循环量。有几个提升管,就形成几路循环。有些还要设单独的沉降器和汽提段,结构相当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两段催化的要求、又能满足生产低烯烃汽油工艺条件的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及提升管反应器,利用本专利技术不增加沉降器、汽提段等设备。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使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进入同一个提升管反应器裂化反应段各自反应通道内进行裂化后,进入改质反应和后续处理工序。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经裂化后混合降温然后进行改质反应。从油气引出段引出催化剂至改质段增大该段剂油比。再生催化剂在预提升段进行降温处理。一种烃类原料提升管反应器,包括自下而上贯通连接的预提升段、裂化反应段、改质段和油气引出段,预提升段和裂化反应段空间内设有与其轴向相同的二次反应通道,预提升段上部侧壁设有原料油入口、下部设有与二次反应通道连通的二次反应原料入口。二次反应通道轴线与反应器轴线错开布置,设置于靠近反应器内壁处。二次反应通道顶端与改质段之间留有间距形成油气混合段,混合段侧壁设有冷却剂入口。油气引出段通过催化剂回流管与改质段下部连接。预提升段内部设有换热装置,改质段直径为裂化反应段直径的2-3倍,回流催化剂引出口处提升管直径扩大,二次反应原料进料口设于预提升段底部。-->预提升段高度4-6米,裂化反应段高度为8-20米,混合段高度1-3米,改质段高度为6-15米。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一个提升管反应器即可实现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如循环油浆、回炼汽油等)分炼的两段催化裂化过程,并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提升管反应器沿高度自下而上分成再生剂预提升段、高温裂化反应段、低温产品改质段和油气引出段。在下部的高温裂化反应段,靠近反应器的边壁区设置二次反应通道,从而在裂化反应段形成两个反应通道,在一台反应器内实现两段催化裂化反应。高温裂化段的二次反应通道和原料油反应通道高度占常规提升管反应器的二分之一,反应时间按0.5-1.2秒控制。既可保证裂化时间的要求,也克服了提升管反应器后半部分效率低的缺点。低温产品改质段采用直径扩大的结构设计,在该段内,来自高温裂化段的油气的裂化反应受到抑制,在低温、高剂油比工况下进行产品改质,有利于汽油烯烃含量降低。该段直径一般为下部高温裂化区的2-3倍。以上两反应段之间为混合段,高度为1-2米,油汽流速10~20米/秒,用于使来自下部不同反应通道的原料油气和二次反应原料油气混合,并在此区引入急冷水,使油气降温,终止裂化反应。为强化低温区改质效果,在提升管上部设催化剂回流管,从低温反应区上方的油气引出段引部分催化剂返回低温反应区内,增加其内的剂油比。如此,从催化剂循环量角度,形成了下部的低剂油比和上部高剂油比两个反应区。反应油气和循环催化剂经出口管流出提升管反应器,进入沉降器及其内旋风器,催化剂从油气中分离出,进入汽提段。进入旋分器和汽提段的催化剂量与经再生立管进入提升管反应器的催化剂量相等,不增加后续设备的负荷。即反应器内的高剂油比在反应器本身实现,也仅引起提升管本身的改变。产品油气在沉降器顶部排出装置,进入后续的产品分离单元。在预提升段内设置的换热管,可取走部分催化剂的热量,降低温度,使反应区的剂油比增加,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换热管内可用水作冷却介质。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器与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沉降器之间只有一个催化剂循环通道。原料油反应与二次原料反应共用一个再生剂立管和一个预提升段。原料油从侧壁进入原料油反应通道,二次反应原料在底部沿轴向进入循环油反应通道。原料油进口设在侧壁处,经雾化喷嘴喷入的原料油物流仍可在通道中心汇聚。本专利技术裂化段的反应温度为510-560度(摄氏),反应时间为0.6-1.2秒;改质段的反应温度为490-530度(摄氏),反应时间为3-6秒;原料油预热温度为200-250度(摄氏),二次原料温度为340-360度(摄氏),预-->提升段催化剂冷却降温30-80度(摄氏),催化剂流速为1.5-2.5米/秒,混合段流速为10-20米/秒,改质段流速为3-6米/秒。改质段催化剂回流比为0.5-2。本专利技术的提升管反应器总高度为35-50米,其中预提升段高度4-6米,裂化反应段高度为8-20米,混合段1-3米,改质段高度为6-15米。本专利技术用简单的结构方式,在一个提升管内实现了两段催化转化,在常规反再装置上同时实现了短提升管、短反应时间的裂化反应要求和汽油降烯烃的要求,可以提高轻油收率1-2%;低温改质段可使所生产的汽油烯烃含量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进入同一个提升管反应器裂化反应段各自反应通道内进行裂化后,进入改质反应和后续处理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烃类原料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进入同一个提升管反应器裂化反应段各自反应通道内进行裂化后,进入改质反应和后续处理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和二次反应原料经裂化后混合降温然后进行改质反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油气引出段引出催化剂至改质段增大该段剂油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催化剂在预提升段进行降温处理。5、一种烃类原料提升管反应器,包括自下而上贯通连接的预提升段、裂化反应段、改质段和油气引出段,其特征在于,预提升段和裂化反应段空间内设有与其轴向相同的二次反应通道,预提升段上部侧壁设有原料油入口、下部设有与二次反应通道连通的二次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宝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石化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