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齿成型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84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3
一种错齿成型刀具,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第三切削部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连接,第三切削部的另一端与刀杆连接,第二切削部连接在第三切削部上,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相对设置,第一切削部的切削齿与第二切削部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具有三个切削部,能同时加工工件的三个部位,降低了加工工序和成本,能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错齿成型刀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一种错齿成型刀具。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完成对产品的加工。图1是利用普通铣刀加工的工件结构示意图。对于客户而言,加工图1中的工件时,需要加工工件的第一部位a、第二部位b和第三部位c,因此需要三把不同的刀具对应加工三个部位。由于工件所加工部位较多,使得加工工序太过繁琐,导致客户成本增加。因此,现有的刀具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错齿成型刀具,具有三个切削部,能同时加工工件的三个部位,降低了加工工序和成本,能满足客户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错齿成型刀具,包括刀杆、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第三切削部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连接,第三切削部的另一端与刀杆连接,第二切削部连接在第三切削部上,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相对设置,第一切削部的切削齿与第二切削部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切削部的直径小于第一切削部的直径;第三切削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切削部的直径。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削部的直径为1.99mm~2.01mm;第二切削部的直径为1.94mm~1.96mm;第三切削部的直径为0.75mm~0.8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的间距为0.335mm~0.34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削部包括两个螺旋设置的刃带,第一切削部的每条刃带的宽度为0.29mm~0.3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削部的刃带包括前刀面、周刃和后刀面,周刃连接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周刃的前角为15°~17°;周刃的第一后角为9°~11°;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0°~24°。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削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端齿,端齿包括前端面、端刃和后端面,端刃连接于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端刃的前角为5;端刃的第一后角为9°~11°;端刃的第二后角为21°~23°。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两个端齿的偏心距为0.04mm~0.08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切削部包括两个螺旋设置的刃带,第二切削部的刃带包括前刀面、周刃和后刀面,周刃连接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周刃的第一后角为9°~11°;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0°~24°。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切削部包括端齿,端齿包括前端面、端刃和后端面,端刃连接于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端刃的第一后角为3°;端刃的第二后角为8°。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的第三切削部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连接,第三切削部的另一端与刀杆连接,第二切削部连接在第三切削部上,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相对设置,第一切削部的切削齿与第二切削部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具有三个切削部,能同时加工工件的三个部位,降低了加工工序和成本,能满足客户需求。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普通铣刀加工的工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切削部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的端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周刃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端齿一视角局部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端齿另一视角局部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端部局部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切削部的局部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第二切削部的端齿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错齿成型刀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2是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错齿成型刀具100包括刀杆10、第一切削部20、第二切削部30和第三切削部40,第三切削部40的一端与第一切削部20连接,第三切削部40的另一端与刀杆10连接,第二切削部30连接在第三切削部40上,第一切削部20与第二切削部30相对设置,第一切削部20的切削齿与第二切削部30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切削部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D3小于第一切削部20的直径D1;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D3小于第二切削部30的直径D1,其中第一切削部20的直径D1为1.99mm~2.01mm,优选为2.0mm;第一切削部20的厚度h1为0.630mm~0.640mm,优选为0.635mm;第二切削部30的直径D2为1.94mm~1.96mm,优选为1.95mm;第二切削部30的厚度h2为0.220mm~0.230mm,优选为0.225mm;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D3为0.75mm~0.85mm,优选为0.80mm;第一切削部20与第二切削部30之间的间距W为0.335mm~0.345mm,优选为0.34mm。图5是本技术的错齿成型刀具的端部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切削部20包括两个螺旋设置的刃带21和两个端齿,两个端齿沿着第一切削部20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刃带21之间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螺旋角度为24°~26°,优选为25°;两个端齿之间设有容屑槽,容屑槽的角度为35°。第一切削部20的每条刃带21的宽度L1为0.29mm~0.35mm,优选为0.32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削部20的芯径D4为0.67mm~0.73mm,优选为0.70mm。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切削部20的刃带包括前刀面201、周刃202和后刀面203,周刃202连接于前刀面201与后刀面203之间;周刃202的前角α1为15°~17°,优选为16°;周刃202的第一后角α2为9°~11°,优选为10°;周刃202的第二后角α3为20°~24°,优选为22°。在本实施例中,后刀面203包括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第一刀面连接于周刃202与第二刀面之间,第一刀面的宽L2为0.13mm~0.17mm,优选为0.15mm。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周刃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削部20的周刃202端部设有小平面204,小平面204的宽L3为0.03mm~0.07mm,优选为0.05mm。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切削部的端齿一视角局部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错齿成型刀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0)、第一切削部(20)、第二切削部(30)和第三切削部(40),该第三切削部(40)的一端与该第一切削部(20)连接,该第三切削部(40)的另一端与该刀杆(10)连接,该第二切削部(30)连接在该第三切削部(40)上,该第一切削部(20)与该第二切削部(30)相对设置,该第一切削部(20)的切削齿与该第二切削部(30)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0)、第一切削部(20)、第二切削部(30)和第三切削部(40),该第三切削部(40)的一端与该第一切削部(20)连接,该第三切削部(40)的另一端与该刀杆(10)连接,该第二切削部(30)连接在该第三切削部(40)上,该第一切削部(20)与该第二切削部(30)相对设置,该第一切削部(20)的切削齿与该第二切削部(30)的切削齿相互错开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小于该第一切削部(20)的直径;该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小于该第二切削部(30)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削部(20)的直径为1.99mm~2.01mm;该第二切削部(30)的直径为1.94mm~1.96mm;该第三切削部(40)的直径为0.75mm~0.8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削部(20)与该第二切削部(30)之间的间距为0.335mm~0.34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削部(20)包括两个螺旋设置的刃带(21),该第一切削部(20)的每条刃带(21)的宽度为0.29mm~0.35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错齿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切削部(20)的刃带(21)包括前刀面(201)、周刃(202)和后刀面(203),该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吴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