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鼻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84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3
一种圆鼻刀具,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刀杆和切削部,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螺旋设置的刃带,刃带包括周刃,周刃的前角为4°~6°;周刃的第一后角为11°~13°;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4°~2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鼻刀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增大了圆鼻刀具的使用寿命,能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鼻刀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一种圆鼻刀具。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价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型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客户有反馈现有钨钢圆鼻铣刀在加工一段时间之后刃口磨损严重,刀具寿命较低,达不到客户需求。为了改善刀具寿命,业者已做过多种尝试,例如通过改善刀具结构,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优化刀具参数,针对刀具磨损部位,对刀具的前角后角进行优化,改善效果不是很明显;或者更换涂层,但效果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圆鼻刀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增大了圆鼻刀具的使用寿命,能满足客户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圆鼻刀具,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刀杆和切削部,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螺旋设置的刃带,刃带包括周刃,周刃的前角为4°~6°;周刃的第一后角为11°~13°;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4°~26°。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刃带的螺旋角为29°~31°。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刃带还包括前刀面和后刀面,周刃连接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后刀面的宽为0.55mm~0.6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还包括过渡部和端齿,过渡部连接于端齿与刃带之间,过渡部呈弧形,过渡部的圆弧半径为0.09mm~0.11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过渡部的后角为6°。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端齿包括两条长端齿和两条短端齿,两条长端齿沿着切削部的轴线对称设置,两条短端齿沿着切削部的轴线对称设置,两条长端齿之间的偏心距为0.05mm~0.07mm;端齿的刃倾角为0.5°~1°。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长端齿的端面宽为0.18mm~0.22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的端面设有两个长容屑槽和两个短容屑槽,长容屑槽和短容屑槽分别位于长端齿与短端齿之间,长容屑槽的端面宽为0.6mm~0.7mm,短容屑槽的端面宽为0.3mm~0.4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长容屑槽的角度为40°;短容屑槽的角度为50°。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端齿包括前端面、端刃和后端面,端刃连接于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端刃的前角为5°;端刃的第一后角为5°~7°;端刃的第二后角为17°~19°。本技术的圆鼻刀具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刀杆和切削部,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螺旋设置的刃带,刃带包括周刃,周刃的前角为4°~6°;周刃的第一后角为11°~13°;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4°~26°。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增大了圆鼻刀具的使用寿命,能满足客户需求。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测量容屑槽时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测量端刃倾角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切削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周刃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过渡部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端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端齿局部示意图。图8是图7的端齿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圆鼻刀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a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测量容屑槽时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的圆鼻刀具的测量端刃倾角的示意图。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圆鼻刀具10包括刀杆11和连接于刀杆11端部的切削部12。切削部12包括四条刃带121、过渡部122和四条端齿123,各刃带121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过渡部122连接于刃带与端齿之间,各端齿123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圆鼻刀具10是利用陶瓷材料制成刀杆11和切削部12。如图1a所示,每条刃带121的螺旋角α1为29°~31°,优选为30°;切削部12的有效刃长W为10mm~10.3mm;图2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切削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切削部12的刃带121包括前刀面101、周刃102和后刀面103,周刃102连接于前刀面101与后刀面103之间;周刃102的前角α2为4°~6°,优选为5°;周刃102的第一后角α3为11°~13°,优选为12°;周刃102的第二后角α4为24°~26°,优选为25°。在本实施例中,刃带121的后刀面103宽L1为0.55mm~0.65mm,优选为0.6mm。如图2所示,切削部12的芯径D为1.75mm~1.85mm,优选为1.8mm。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刃带121的后刀面103包括第一刀面103a和第二刀面103b,第一刀面103a连接于周刃102与第二刀面之间103b,第一刀面103a的宽L2为0.27mm~0.33mm,优选为0.3mm。图4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周刃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削部12的周刃102端部设有小平面104,小平面104的宽L3为0.08mm~0.12mm。图5是本技术的过渡部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a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渡部122呈弧形,过渡部122的圆弧半径R为0.09mm~0.11mm,优选为0.1mm;过渡部122的后角α5为6°。图6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端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端齿123包括两条长端齿123a和两条短端齿123b,两条长端齿123a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两条短端齿123b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两条长端齿123a之间的偏心距J为0.05mm~0.07mm,优选为0.06mm;长端齿123b的端面宽L4为0.18mm~0.22mm。如图6所示,切削部12的端面设有两个长容屑槽和两个短容屑槽,长容屑槽和短容屑槽分别位于长端齿123a与短端齿123b之间,长容屑槽的端面宽L5为0.6mm~0.7mm,短容屑槽的端面宽L6为0.3mm~0.4mm。图7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端齿局部示意图。如图1b、图1c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长容屑槽的角度α6为40°;短容屑槽的角度α7为50°;切削部的端齿的刃倾角α8为0.5°~1°。图8是图7的端齿的放大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切削部12的端齿123包括前端面105、端刃10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圆鼻刀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刀杆(11)和切削部(12),该刀杆(11)的一端与该切削部(12)连接,该切削部(12)包括螺旋设置的刃带(121),该刃带(121)包括周刃(102),该周刃(102)的前角为4°~6°;该周刃(102)的第一后角为11°~13°;该周刃(102)的第二后角为24°~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刀杆(11)和切削部(12),该刀杆(11)的一端与该切削部(12)连接,该切削部(12)包括螺旋设置的刃带(121),该刃带(121)包括周刃(102),该周刃(102)的前角为4°~6°;该周刃(102)的第一后角为11°~13°;该周刃(102)的第二后角为24°~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刃带(121)的螺旋角为29°~3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刃带(121)还包括前刀面(101)和后刀面(103),该周刃(102)连接于该前刀面(101)与该后刀面(103)之间,该后刀面(103)的宽为0.55mm~0.6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12)还包括过渡部(122)和端齿(123),该过渡部(122)连接于该端齿(123)与该刃带(121)之间,该过渡部(122)呈弧形,该过渡部(122)的圆弧半径为0.09mm~0.11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该过渡部(122)的后角为6°。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鼻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端齿(123)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何于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