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84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3
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包括刀杆和切削部,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沿着切削部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第二刃带、第三刃带和第四刃带,第一刃带的刃尖与第二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第二刃带的刃尖与第三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能确保刀具加工出的产品表面无明显条纹,能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确保刀具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刀槽分度成型刀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完成对产品的加工。现有的一种铣刀包括用于切削工件的切削部,切削部上具有四条螺旋设置的周刃,相邻两条周刃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0°。利用这种刀具加工出来的产品,客户有反馈此种刀具在加工时,所加工的产品上有振刀纹路,而客户通常将具有振刀纹路的产品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为改善刀具性能问题,业者已做过多种尝试,第一种是改善刀具参数,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优化刀具参数,对刀具前角后角进行改变,使刀具刃口更加锋利,但是客户使用效果没有改善。第二种是使用性能更好的刀具材料,但使用效果同样没有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能确保刀具加工出的产品表面无明显条纹,能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确保刀具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包括刀杆和切削部,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沿着切削部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第二刃带、第三刃带和第四刃带,第一刃带的刃尖与第二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第二刃带的刃尖与第三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刃带和第三刃带沿着切削部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二刃带和第四刃带沿着切削部的轴线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的每条刃带的宽度为1.35mm~1.4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的每条刃带之间为螺旋槽,螺旋槽的螺旋角为25°。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的芯径为3.75mm~3.85mm。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切削部的每条刃带包括前刀面、周刃和后刀面,周刃连接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周刃的前角为11°~13°;周刃的第一后角为11°~13°;周刃的第二后角为28°~32°。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后刀面包括第一刀面、第二刀面和第三刀面,第二刀面连接于第一刀面与第三刀面之间,第一刀面与周刃连接,第一刀面的宽度为0.04mm~0.08mm;第二刀面的宽度为0.35mm~0.45mm。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刀杆的一端与切削部连接,切削部包括沿着切削部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第二刃带、第三刃带和第四刃带,第一刃带的刃尖与第二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第二刃带的刃尖与第三刃带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使刀槽不等分,能确保刀具加工出的产品表面无明显条纹,无不均匀条形色带和无明显的震刃纹,而且加工出的器件表面光洁度较好。此外,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在同等切削条件下,采用此款刀具,能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确保刀具使用的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刀槽分度成型刀具10包括刀杆11和切削部12,刀杆11的一端与切削部12连接,切削部12包括沿着切削部12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121、第二刃带122、第三刃带123和第四刃带124,其中第一刃带121和第三刃带123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二刃带122和第四刃带124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图3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切削部12的端面为平面,定义切削部12的端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水平线和竖直线,水平线与竖直线的交点位于切削部12的轴线上。第一刃带121的刃尖和第三刃带123的刃尖位于竖直线上,第二刃带122的刃尖和第四刃带124的刃尖位于偏离水平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刃带121的刃尖与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之间的角度α1为87°~88°,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与第三刃带123的刃尖之间的角度α2为92°~93°。在本实施例中,切削部12的每条刃带的宽度L1为1.35mm~1.45mm,优选为1.40mm。在本实施例中,切削部12的第一刃带121、第二刃带122、第三刃带123和第四刃带124沿着切削部12的轴线螺旋设置,切削部12的每条刃带之间为螺旋槽,螺旋槽的螺旋角为25°。在本实施例中,切削部12的芯径D为3.75mm~3.85mm,优选为3.80mm。图4是本技术的切削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切削部12的每条刃带包括前刀面101、周刃102和后刀面103,周刃102连接于前刀面101与后刀面10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周刃102的前角α3为11°~13°,优选为12°;周刃102的第一后角α4为11°~13°,优选为12°;周刃102的第二后角α5为28°~32°,优选为30°。进一步地,后刀面103包括第一刀面103a、第二刀面103b和第三刀面103c,第二刀面103b连接于第一刀面103a与第三刀面103c之间,第一刀面103a与周刃10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面103a的宽度L2为0.04mm~0.08mm;第二刀面103b的宽度L3为0.35mm~0.45mm,优选为0.40mm。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10的刀杆11的一端与切削部12连接,切削部12包括沿着切削部12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121、第二刃带122、第三刃带123和第四刃带124,第一刃带121的刃尖与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与第三刃带123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10使刀槽不等分,能确保刀具加工出的产品表面无明显条纹,无不均匀条形色带和无明显的震刃纹,而且加工出的器件表面光洁度较好。此外,本技术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10在同等切削条件下,采用此款刀具,能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确保刀具使用的稳定性。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刀槽分度成型刀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1)和切削部(12),该刀杆(11)的一端与该切削部(12)连接,该切削部(12)包括沿着该切削部(12)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121)、第二刃带(122)、第三刃带(123)和第四刃带(124),该第一刃带(121)的刃尖与该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该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与该第三刃带(123)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11)和切削部(12),该刀杆(11)的一端与该切削部(12)连接,该切削部(12)包括沿着该切削部(12)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刃带(121)、第二刃带(122)、第三刃带(123)和第四刃带(124),该第一刃带(121)的刃尖与该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87°~88°,该第二刃带(122)的刃尖与该第三刃带(123)的刃尖之间的角度为92°~9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刃带(121)和该第三刃带(123)沿着该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二刃带(122)和该第四刃带(124)沿着该切削部(12)的轴线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12)的每条刃带的宽度为1.35mm~1.4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槽分度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12)的每条刃带之间为螺旋槽,该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于亮曾宪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