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23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其特征在于,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B<550mm,1750mm<B1<1850mm,9500mm<B2<1050mm,350mm<B3<450mm,其中,B为船舶平底宽度,B1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B2为船舶型宽,B3为舵座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尾线形减少了兴波阻力,提高了渔船的推进效率。并且可以安装两套轴推进系统,增大螺旋桨直径,同时降低了转速,达到了增加螺旋桨的推进效率的目的。

A fishing boat using the structure of a ship's double tailed l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ip with twin tail type structure of fishing boats, characterized by two small flat and arched composite linear structure, meet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450mm < B < 550mm, 1750mm< 1850mm, B1< 9500mm< B2< 350mm< 1050mm, B3< 450mm, which is B the width of B1, as to the midship shaft center line width, B2 ship wide, B3 rudder seat width. The double tail l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wave making resistance and improves the propulsion efficiency of the fishing boat. And two sets of shaft propulsion system can be installed to increase the diameter of the propeller and reduce the speed, so as to increase the propeller efficiency of pro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尾线型结构在船舶上的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
技术介绍
海洋渔船的作业环境工况比较复杂,而且常常到远海进行捕捞,因而对续航力要求比较高,并且有时为了追赶鱼群,也需要进行快速航行。因此,这一定程度上要求渔船的船型具有兴波阻力小、推进效率高、航速快的特点。船舶所需要的主机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体的水动力性能,因此船体线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船舶的推进效率及续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来降低所需的主机功率,进而提高船舶的整体推进性能,如降低螺旋桨的转速、增加螺旋桨的直径等。但是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的常规设计,现有的渔船设计是单尾线型或常规尾轴架型,只安装一个螺旋桨。单尾线型由于吃水限制,螺旋桨的直径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增加直径来降低转速,因而为达到同样的推进功率,螺旋桨的直径较小,而转速较高,因而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比较低。同时,尾轴架船型因渔船搁浅、冲滩和触礁等原因,造成尾轴架的使用寿命较短。申请号为CN20111031618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少压载水的双桨船舶线型,选用窄平底与大斜底的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0.10<B1/B<0.35,1.1≤B2/B<1.2,0.4<B3/B<0.8,15度<A<25度,其中,B为现有技术的船舶型宽;B1为该中国专利的船舶的平底宽度;B2为该中国专利船舶型宽;B3为该中国专利船双桨之间的距离;A为该中国专利船舶底部倾斜角度。该中国专利的双尾线型解决了如何在减少船舶压载水的同时并提高船舶在空载航行状态下的经济效益。但因该复合线型结构普遍适用在大型商用船舶上,未能完全解决现有渔船存在的整体推进性能较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渔船尾部线型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在渔船上应用双尾线型。由于双尾线型结构的流畅线型,减少了兴波阻力,提高渔船的推进效率外,采用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还可以安装两套轴推进系统,增大螺旋桨直径,同时降低了转速,达到了增加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B<550mm,1750mm<B1<1850mm,9500mm<B2<1050mm,350mm<B3<450mm,其中,B为船舶平底宽度,B1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B2为船舶型宽,B3为舵座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还包括用于安装轴推进系统的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Φ满足以下参数,330mm<Φ<350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还包括安装螺旋桨的舵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舵座的厚度T满足以下参数,180mm<T<2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双桨双推进系统,增加了船舶推进动力,并且不受吃水限制,可以提高螺旋桨的直径,从而在保证推进功率恒定的情况下降低了转速,提高的船舶的推进效率。并且由于结构的改进,使渔船在搁浅、触礁和冲滩的情况下,提高了尾轴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提高了渔船的生存能力,保障了渔民的人生和财产安全。附图说明以下的本技术的说明书参照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双尾线型的横剖面;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船舶双尾线型位于左舷的轴系中心线的尾部纵剖图;图3为图2中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内容及绘制的比例仅作为示意性的表示,不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其特征在于,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B<550mm,1750mm<B1<1850mm,9500mm<B2<1050mm,350mm<B3<450mm,其中,B为船舶平底宽度,B1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B2为船舶型宽,B3为舵座宽度。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船舶双尾线型的一实施例的的横剖面。本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宽体、肥大的双尾线型结构。与常规的渔船的尾线型结构不同,如图所示,从船尾向船艏看,下部中间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细条形的支脚,每个支脚相应地安装一套轴推进系统(未示出)。船体两边具有过渡的曲线,起到减少两边海水阻力的作用。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位于左舷的轴系中心线的尾部纵剖图。如图所示,该船舶双尾线型结构包括用于安装轴推进系统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与机舱内轴系相匹配的位置,以便于安装轴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位于如图3所示的中心线上。其中轴系与孔之间有轴套,轴套与孔采用过盈配合,并且为了防止轴系统的油泄漏至海水中或者海水进入船舱,采用充压并可进行调压的中间腔将油和海水隔开来达到密封的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优选为,其中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通孔的直径Φ满足以下参数:330mm<Φ<350mm。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优选为,其中本技术的一种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安装螺旋桨的舵座。舵座的材料可以采用与船体一致的船舶专用钢材,也可以采用与船体有一致的船舶专用钢材,这取决于钢质渔船的设计规范、船东的选择,或者上述两者的结合。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优选为,其中舵座的厚度T满足以下参数:180mm<T<220mm。由于采用了舵座的这种厚度,增加了舵座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当渔船搁浅、触礁和冲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舵座的完整性,保护了舵桨不受损坏,保证了舵桨的功能的完好,进而保障了渔船自己的动力推进系统,并且在当渔船从所处的上述困境下脱险后,能够迅速利用自己的动力进行继续航行和作业。而且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己未被损坏的推进系统自助地从渔船所处的上述困境中脱险。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即位于左舷的尾线型结构。BL代表基线。尾轴套位于基线BL上方某一位置,以使渔船在航行中,保证舵桨浸入在海水中,从而通过轴系的推进动力来推动渔船前进。与渔船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渔船采用了双尾线型结构,减少了兴波阻力,提高了渔船的推进效率。并且由于双尾线型结构的加强,进一步保护了舵桨和保障渔船的动力性能。本技术的双尾线型结构又可以安装双机双桨两套推进系统,即保证了渔船的动力性能,又提高了渔船的推进效率。由于采用了双机双桨方案的渔船,每一个螺旋桨承担全船负荷的一半,螺旋桨负荷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螺旋桨的效率。因此采用双机双桨方案的渔船也可以通过降低螺旋桨的转速、增加螺旋桨的直径的方式来提高螺旋桨的效率,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的渔船的推进效率。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其特征在于,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B<550mm,1750mm<B1<1850mm,9500mm<B2<1050mm,350mm<B3<450mm,其中,B为船舶平底宽度,B1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B2为船舶型宽,B3为舵座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船舶双尾线型结构的渔船,其特征在于,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B<550mm,1750mm<B1<1850mm,9500mm<B2<1050mm,350mm<B3<450mm,其中,B为船舶平底宽度,B1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B2为船舶型宽,B3为舵座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船舶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冰林启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福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