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铁军专利>正文

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240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1).原料准备 以废弃的榛杆、榛皮为原料,并进行整理筛选挑出杂物后在颗粒粉碎机内进行粉碎成颗粒状,粒度为2~3mm,榛杆、榛皮混合料的水份按其新鲜程度一般在10~30%; (2).烘干制棒 将榛杆、榛皮混合料在烘干机中烘干后,[其含水控制在5%以下]送入制炭机,其工作压力200吨、工作温度500~1000℃、制得600mm长、直径为5cm的炭棒; (3).烧结制炭 将制好的炭棒送入炭化炉,烧结温度400~450℃,时间10~14小时,在密封状态下进行自然成炭,冷却至30~40℃出炉,其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并将在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回收引至高压储气罐储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农业土特产品的废弃物生产的机制木炭,特别是涉及一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属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

技术介绍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多孔固体燃料,因其燃烧效率高、无烟尘而被广泛使用。传统的木炭均由质地较好的木材烧制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遂步减少,木炭的供应日益紧张,而榛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国内的东北、华北、西北的低山丘陵山,其坚果为著名的土特产品之一,近年来榛子的开发生产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但间伐下来的榛杆只能作普通烧材,脱子后的榛皮则被随意丢弃,即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取代宝贵的木材资源,市场曾有一种利用糖醛渣取代木材制作机制炭的技术,但因其挤压出的糖醛渣棒强度小、破碎率高、成品率低的原因而无法推广使用,目前也有人研究利用果壳等废弃物生产木炭的技术,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8112685.5号给出的一种《生产机制炭的工艺方法及机制炭成型机》,即以果壳、木屑及植物茎杆以原料,经粉碎、干燥后装入特制的机制炭成型机内压制成棒状,将成型棒装入炉内脱烟炭化,再冷却;粉碎的物料为40~60目,干燥后物料的水份含量低于10~15%,压制成型的压力为15~25兆帕,温度为150~200℃,炭化温度为250~400℃,炭化时间为8~12小时,保温2~6小时,冷却温度低于50~60℃。上述工艺要求无法实现将榛杆、榛皮做为原料制成机制炭,而且这一工艺没有回收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气体,更谈不上利用回收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气体,作为燃料生产其它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通过对现有烧制机制炭的改进,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该种机制木炭的特点是质地坚硬、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燃烧时间长是其它木炭的三倍以上,而且无烟、无味、无毒,是比较纯净的燃料。在烧制木炭的过程中每立方米的榛子杆、榛子皮又可产可燃气体9.7立方米,可回收做为生产其它产品的燃料。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是由以下步骤制成1.原料准备以废弃的榛杆、榛皮为原料,并进行整理筛选挑出杂物后在颗粒粉碎机内进行粉碎成颗粒状,粒度为2~3mm,榛杆、榛皮混合料的水份按其新鲜程度一般在10~30%;2.烘干制棒将榛杆、榛皮混合料在烘干机中烘干后,〔其含水控制在5%以下〕送入制炭机,其工作压力200吨、工作温度500~1000℃、制得600mm长、直径为5cm的炭棒;3.烧结制炭将制好的炭棒送入炭化炉,烧结温度400~450℃,时间10~14小时,在密封状态下进行自然成炭,冷却至30~40℃出炉,其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并将在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回收引至高压储气罐储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给出的这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颗粒粉碎机、制炭机、炭化炉等主要设备,均可从市场上购置,而无需特殊设计;在用榛杆、榛皮制取木炭的同时还回收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即做到了综合利用,叉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所取得的产品木炭和可燃气体均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给出的这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是以废弃的榛杆、榛皮为原料,并进行整理筛选挑出杂物后在颗粒粉碎机内进行粉碎成颗粒状,粒度为2~3mm,榛杆、榛皮混合料的水份按其新鲜程度一般在10~30%,再将榛杆、榛皮混合料在烘干机中烘干后,〔其含水控制在5%以下〕送入制炭机,其工作压力200吨、工作温度500~1000℃、每分钟制得600mm长、直径为5cm的炭棒一根,然后将制好的炭棒送入炭化炉,烧结温度400~450℃,时间10~14小时,在密封状态下进行自然成炭,冷却至30~40℃出炉,每炉可产木炭20吨,其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在制炭过程中每立方米的榛杆、榛皮可产生的可燃气体为9.7立方米,并将产生的可燃气体回收引至高压储气罐储存。在制炭过程中榛杆、榛皮产生的可燃气体质量较好,适合高温烧制产品,烧成温度可达1300~1400℃或更高,其气体的组成为(体积%)氢55~60、甲烷23~27、一氧化碳5~8、C2以上不饱和烃2~4、二氧化碳1.5~3、氮3~7、氢0.3~0.8。权利要求1.一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骤制成(1).原料准备以废弃的榛杆、榛皮为原料,并进行整理筛选挑出杂物后在颗粒粉碎机内进行粉碎成颗粒状,粒度为2~3mm,榛杆、榛皮混合料的水份按其新鲜程度一般在10~30%;(2).烘干制棒将榛杆、榛皮混合料在烘干机中烘干后,(其含水控制在5%以下〕送入制炭机,其工作压力200吨、工作温度500~1000℃、制得600mm长、直径为5cm的炭棒;(3).烧结制炭将制好的炭棒送入炭化炉,烧结温度400~450℃,时间10~14小时,在密封状态下进行自然成炭,冷却至30~40℃出炉,其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并将在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回收引至高压储气罐储存。全文摘要一种榛杆、榛皮再生机制木炭,将废弃的榛杆、榛皮筛选后进行粉碎,再将榛杆、榛皮混合料在烘干机中烘干后送入制炭机制成炭棒,然后将炭棒送入炭化炉烧成木炭,其含炭量在85%以上,发热值在8500大卡以上,并回收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废弃的榛杆、榛皮制取木炭的同时还回收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既降低成本,又保护了资源,做到综合利用,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所取得的产品均有较好的销售市场。文档编号C10B53/02GK1485403SQ0317837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杨铁军 申请人:杨铁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铁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