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原正晶专利>正文

粒屑或薄片物的碳化装置本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122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粒屑或薄片物的碳化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准密闭状的耐热性容器(1)的内部收容或可收容地安装具有与该耐热性容器的内壁具有小间隔、且不会泄漏粒屑或薄片物的耐热性网笼体(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稻谷壳、锯末、豆腐渣、豆饼等那样的粒屑(也包含不定形的有机物废料等)、和包裹种子的薄壳(皮)一类的有机物的薄片物进行碳化的装置的本体。
技术介绍
所谓碳化炉或碳化装置,基本是指将有机物原料在非氧化环境中进行“烘烤”,作为以前的烧碳窑,有各种形式,这已众所周知。如今,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农作物可以说是,如要结得种子必须有茎;要得到蔬菜,必然留下根部分。有的直接可还原为土;但也有得生育为树等,不能直接还原为土。特别是现在,国际上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以前的在田地里进行农作物的烧荒的国家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打出稻米时产生的稻壳,从前在田地重堆积起来对稻壳堆付之以炬、慢慢烧掉,但由于在田地里焚烧稻壳也不行了,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另外,不仅稻壳,还有种子等的薄壳,无法在现有的碳化装置进行完全良好的碳化。因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这些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改良现有形式的碳化装置,提供可简单碳化壳屑状物或薄皮状物等的碳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粒屑或薄片物的碳化装置本体是,在准密闭状的耐热性容器1的内部收容或可收容地安装从其内壁有小间隔、不使粒屑或薄片物漏泄的耐热性网笼体2。这里所说的准密闭状,是指在使用时至少根据需要允许若干空气等出入的、整体上呈密闭状的形态。例如相当于,如图中示出的在圆筒罐状体上设烟囱类形式的物体、和在小型密闭罐上设空气孔那样的物体。该碳化装置本体,由于是以金属等耐热性材料构成,在其内部放入要碳化的材料之后,由下方外部的热源加热,使之碳化。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优选形态的概略图,在耐热性容器1的内部且于耐热性网笼体2的外部,使上端比该容器1的顶部若干低地设置从设在耐热性容器1的底部的底孔垂直立起的中筒3;同时,将与设在耐热性容器1的侧部的横孔连通的外烟囱4设于该容器1外部。这种情况下的耐热性网笼体2的状态,如图2所示,使耐热性网笼体2弯曲,中筒3设置于其外侧。另外,该耐热性网笼体2也可以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在这种形态的碳化装置本体的下方都设置带焚烧口5A的加热炉体5。在其中收纳柴等燃料或以燃烧器加热到碳化所必要的温度。该加热炉体5,像图5~图6所示那样,被收纳于本体的外廓内,成为从外部不能明视的形态。同时,在其下部设有底,最好是不使燃料等直接接触到土等。作为未组装这种加热炉体5的形态,如图3~图4所示,例如有在耐热性容器1的顶部或盖部设带塞6的排气筒7的情况。这些适用于紧凑结构,作为热源,比如可使用家庭用煤气灶等。而且在为了做成为以1台可进行大量处理的装置而大型化的情况下,如图5~图6所示,最好安装以设于本体的耐热性容器1的侧腹部的转动轴8支承的支承台9。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那样,在立起的状态下加热·碳化,像图6所示那样进行回转倾斜而取出已碳化的材料。本专利技术由于是这样的构成,在用它来碳化实际上难以碳化的稻壳或种子薄壳等的材料10的情况下,首先将其放入耐热性网笼2中之后,收容于耐热性容器1内;当从下方加热时,从与内壁的小间隔和网的间隙微量流入的加热空气添加到来自下方的燃烧温度中,由此可进一步促进对难碳化材料10的加热并使其加热均匀化。其中,由于再加上中筒3与外烟囱4所产生的热风流通与热传导作用,以比现有的常识短得多的2~3个小时左右、即可以更短的时间将含水分的果实或蔬菜等碳化。顺便说一下,如不使用耐热性网笼体2,由粒屑或薄片物构成的难碳化材料8,不仅出入作业很困难,而且碳化很不均,成品率低。由于用时与能量损失也多,不能达到实用水平。而且,在仅在小型顶部设置带塞6的空气排出筒7的情况下,由于也是同样在耐热性容器1中通过小间隔和耐热性网笼体2收纳被碳化物(难碳化材料10),由于整体为小型,因此即使没有中筒3等,热气也从小间隔自网的空隙进入,从空气排出筒7排出,可高效率而且十分均匀地使被碳化物碳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一例的外观与内部的立体简图。图2是表示耐热性网笼体与中筒的设置形式的简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形式(小型)的简图。图4是同样表示其他形式(小型)的简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形式(大型)的简图。图6是同样表示其他形式(大型)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改造圆筒罐或制作同形状的耐热性容器1,留下约5cm的缘形成顶部口,另外准备覆盖它的绝热性盖。在从其底部中心偏约20cm的位置穿设直径10cm的圆孔,将外径10cm、长90cm的铁制中筒3插入其中,在使其下端突出3cm的状态下固定圆孔接合部,在该中筒3的下端根据需要安装覆盖它的筒盖11,上端直立固定于比顶部低约10cm的位置。另外,在该容器1的周侧部的离开该中筒3的位置的离下边20cm的位置穿设直径10cm的圆形横孔,横向向外并朝向上方形成与横孔连通的外径的铁制外烟囱4。在其下部设置醋油抽出孔12,成在其根部附近可取出状态。另一方面,准备不锈钢制网笼2,该不锈钢制网笼2整体上比圆筒罐状的耐热性容器1的内径小约5cm,而且如图2所示,为了避开中筒3被弯曲,其网眼宽度为2mm,在其内收容稻壳、或其他不会从该网笼2漏出去的被碳化物(难碳化材料10),再将其收纳入该容器1内,从形成于该容器1的下方的加热炉体5的焚烧口5A加入柴等燃烧物后点火。这样经过约3~4小时,在烟变稀薄、无色之后,在该时刻用筒盖11堵塞中筒3的下端、灭火,外烟囱4也在根部附近取下、用其他的盖堵上。在该状态放置到冷却,开盖取出碳化物。而且在大型型号情况下,根据需要可采取安装于带小脚轮的支承台9上的构造,如图6所示,转动使其倾倒,取出被碳化材料10(碳化物)。实施例2用可耐700~1000℃高温的不锈钢等将耐热性容器1做成为方形或圆筒形等适当尺寸形状,该容器可载于家庭的丙烷气、民用煤气、简易煤气炉等上面,在其顶盖部立设有烟囱状空气排出筒7,并设有用于将其堵塞的塞6。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在比该容器1内径小一些的耐热性网笼体2内放入家庭产生的蔬菜屑、果实皮、或小枝与叶等无爆炸危险的材料,并置入该容器1内,加盖置于煤气灶上、点火。用煤气强火烧15~30分钟左右,到开始时冒的黑烟没有了,渐渐颜色变浅直至消失。由于不会完全消失,看到烟变稀薄时即从煤气灶上将该容器1取下,堵上塞6,在该状态下放置约10小时。到容器完全冷却时,取下盖,取出其中的碳化物。这样所得到的碳化物,除用作燃料之外,还可作为涂料、墨汁、医疗、或养育鱼贝类的材料;另外,不会再有将稻壳堆起来燃烧来污染环境的现象,使用可自由搬运的这种碳化装置在短时间内可有效制成碳化物,将其混入田地等的土壤中可以改良土壤。这样如采用本专利技术,对于在现有技术中碳化较难、要花较多时间的不定形或细粒体也可在很短时间内、成品率较高地、而且材料进出与搬运等处理也很容易地进行碳化,大量的有机物材料成为碳化的对象,从而在成为废弃物处理措施的同时,利用碳所具有的吸附性等特性在改善环境、以及改良土壤等方面广泛发挥作用,有着巨大而广泛的使用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粒屑或薄片物的碳化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准密闭状的耐热性容器(1)的内部收容或可收容地安装具有与该耐热性容器的内壁具有小间隔、且不会泄漏粒屑或薄片物的耐热性网笼体(2)。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粒屑或薄片物的碳化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耐热性容器(1)的内部且在耐热性网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原将纯
申请(专利权)人:吉原正晶吉原舜马吉原将纯吉原正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