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74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壳体、弹性驱动板、与所述弹性驱动板相配合的变速箱、发电机、电控装置、以及锂电池;所述弹性驱动板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驱动板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且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相啮合;所述驱动板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所述弹簧相配合。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弹性驱动板驱动齿条往返运动,进而通过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此及时有效的对该移动电源进行电量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在室外,移动电源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当手机、MP4等电子设备电量不足时,可通过移动电源对手机进行充电。现在市面上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移动电源,通过在室内对移动电源充满电,然后随身携带,以对电量不足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但现有的移动电源大都不能自发电,特别是在在户外的时间较长时,移动电源的自发电功能显得更加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移动电源,用于解决在户外时电子产品因电量不足时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相对两外侧面的弹性驱动板、与所述弹性驱动板相配合的变速箱、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相配合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电控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弹性驱动板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驱动板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且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相啮合;所述驱动板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所述弹簧相配合。其中,相对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两侧的两齿条上下间隔交错设置,所述变速箱设置于两所述齿条之间的电源壳体内。其中,所述变速箱的驱动轴的两端外延于所述变速箱的两侧壁,且变速箱的两端轴分别通过齿轮与两所述齿条相啮合。其中,所述锂电池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的上下两端。其中,所述驱动板的凹面的外表面铺设有防滑塑胶层。其中,所述电源壳体用于和所述齿条相配合的插槽的端口处埋设有导套,所述导套与设置于齿条外端的导柱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相对两外侧面的弹性驱动板、与所述弹性驱动板相配合的变速箱、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相配合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电控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弹性驱动板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驱动板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且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相啮合;所述驱动板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所述弹簧相配合。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弹性驱动板驱动齿条往返运动,进而通过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此及时有效的对该移动电源进行电量补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变速箱与齿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壳体1、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1相对两外侧面的弹性驱动板2、与所述弹性驱动板2相啮合的变速箱3、与所述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端相配合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电控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的锂电池;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驱动板2包括驱动板21和弹簧22,所述驱动板21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21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1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21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23,所述齿条23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1,且与所述电源壳体1内的变速箱3的动力输入端31相啮合;所述驱动板21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1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1内的所述弹簧22相配合,相对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1两侧的两齿条23上下间隔交错设置,所述变速箱3设置于两所述齿条23之间的电源壳体1内。结合图2所示,所述变速箱3的驱动轴的两端外延于所述变速箱3的两侧壁,且变速箱3的两端轴分别通过齿轮32与两所述齿条23相啮合。以此通过两齿条同步带动变速箱工作,进而提升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本实施例中,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经电控装置整流后直接输入至锂电池内,以此满足该移动电源在户外无法充电情况下能够自发电。本实施例中,所述锂电池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1的上下两端。为了方便发电,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不宜太大,能够方便的用手握持即可,且为了防止手握时打滑,所述驱动板21的凹面的外表面铺设有防滑塑胶层。进一步的,为了较少齿条滑动时的稳定性,有效降低齿条与电源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电源壳体1用于和所述齿条23相配合的插槽的端口处埋设有导套,所述导套与设置于齿条23外端的导柱相配合。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移动电源,能够方便的通过弹性驱动板驱动齿条往返运动,进而通过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以此及时有效的对该移动电源进行电量补充。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相对两外侧面的弹性驱动板、与所述弹性驱动板相配合的变速箱、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相配合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电控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弹性驱动板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驱动板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且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相啮合;所述驱动板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所述弹簧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壳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相对两外侧面的弹性驱动板、与所述弹性驱动板相配合的变速箱、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相配合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电控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弹性驱动板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驱动板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且所述驱动板的外底面向内凹设,并与所述电源壳体的外侧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板的内底面垂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且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相啮合;所述驱动板的四周的侧壁滑动插设于所述电源壳体内,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壳体内的所述弹簧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颖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源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