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04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包括发动机壳体和抗震块,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油孔,发动机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缓冲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一滑孔,第一缓冲腔的内顶壁与通油孔的一端连通,第一缓冲腔的内底壁与第一滑孔的顶端连通。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的底端进行减震的效果,第一缓冲柱推动第一缓冲腔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流动,从而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的表面进行抗震减震的效果,缓冲弹簧能够保持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始终保持减震状态,汽车行驶长时间颠簸后会对汽车发动机外壳产生一定的伤害的问题。

An automobile engine shell with a shock absorption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engine casing with damping function, including engine shell and seismic block, the inside of the engin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engine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uffer block, the internal buffer blo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ffer chamber and a first sliding hole, a first buffer cavity in the end of the top wall and the oil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bottom wall, and the first sliding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buffer cavity. The automobile engine shell with damping function, the engine reached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of the damping effect, the first buffer column to push the hydraulic oil cavity of the first buffer compression flow,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eismic shock, reached the surface of the engine shell in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can keep the left column buffer buffer spring and the right column buffer always maintain the shock state, the car bumps long time would bring some damage to the engine housing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目前汽车发动机外壳在使用时容易受到颠簸,而汽车发动机外壳大多数都是铸造而成,抗震能力较小,长时间颠簸会对汽车发动机外壳产生一定的伤害,所以需要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解决了普通发动机外壳抗震能力较小,汽车行驶长时间颠簸后会对汽车发动机外壳产生一定的伤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包括发动机壳体和抗震块,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油孔,所述发动机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一滑孔,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内顶壁与通油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内底壁与第一滑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的表面与第一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孔的底部,所述第一缓冲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盘。所述抗震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二缓冲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二缓冲腔的一端与第二滑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滑孔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所述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滑孔的外部,所述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表面与第二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右缓冲柱的一端与发动机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点,所述防滑凸点呈三角形状。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条和缓冲皮垫,所述加强条的截面呈圆弧形状。优选的,所述左缓冲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震盘,所述抗震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震皮垫。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表面与第二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壳体的顶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缓冲腔和通油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柱的表面与第一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的底端进行减震的效果,第一缓冲柱推动第一缓冲腔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流动,从而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滑孔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的表面进行抗震减震的效果,缓冲弹簧能够保持左缓冲柱和右缓冲柱始终保持减震状态。(2)、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通过设置缓冲皮垫,能够使发动机壳体的表面进行防撞减震,通过设置第一缓冲腔的内顶壁与通油孔的一端连通,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壳体出现减震缓冲时不平衡的问题,通油孔能够将液压油进行导流平衡,通过设置加强条,能够有效增强发动机壳体的整体抗震硬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普通发动机外壳抗震能力较小,汽车行驶长时间颠簸后会对汽车发动机外壳产生一定的伤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图中:1发动机壳体、2抗震块、3通油孔、4缓冲块、5第一缓冲腔、6第一滑孔、7第一定位块、8第一缓冲柱、9缓冲盘、10第二缓冲腔、11第二滑孔、12左缓冲柱、13右缓冲柱、14第二定位块、15防滑凸点、16加强条、17缓冲皮垫、18抗震盘、19抗震皮垫、20缓冲弹簧、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包括发动机壳体1和抗震块2,发动机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安装孔21,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条16和缓冲皮垫17,通过设置缓冲皮垫17,能够使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进行防撞减震,加强条16的截面呈圆弧形状,通过设置加强条16,能够有效增强发动机壳体1的整体抗震硬度,发动机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油孔3,发动机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4,缓冲块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腔5和第一滑孔6,第一缓冲腔5的内顶壁与通油孔3的一端连通,第一缓冲腔5和通油孔3的内部均设置有液压油,通过设置第一缓冲腔5的内顶壁与通油孔3的一端连通,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壳体1出现减震缓冲时不平衡的问题,通油孔3能够将液压油进行导流平衡,第一缓冲腔5的内底壁与第一滑孔6的顶端连通,第一缓冲腔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7,第一定位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8,第一缓冲柱8的表面与第一滑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柱8的表面与第一滑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1的底端进行减震的效果,第一缓冲柱8推动第一缓冲腔5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流动,从而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孔6的底部,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盘9,缓冲盘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点15,防滑凸点15呈三角形状。抗震块2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二缓冲腔10和第二滑孔11,第二缓冲腔10的一端与第二滑孔11的一端连通,第二滑孔11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通过设置第二滑孔11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进行抗震减震的效果,缓冲弹簧20能够保持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始终保持减震状态,左缓冲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震盘18,抗震盘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震皮垫19,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滑孔11的外部,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4,第二定位块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缓冲弹簧20的表面与第二缓冲腔10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定位块14的表面与第二缓冲腔10的内壁滑动连接,右缓冲柱13的一端与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普通发动机外壳抗震能力较小,汽车行驶长时间颠簸后会对汽车发动机外壳产生一定的伤害的问题。综上所述,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柱8的表面与第一滑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1的底端进行减震的效果,第一缓冲柱8推动第一缓冲腔5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流动,从而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滑孔11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达到了对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进行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包括发动机壳体(1)和抗震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油孔(3),所述发动机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4),所述缓冲块(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腔(5)和第一滑孔(6),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顶壁与通油孔(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底壁与第一滑孔(6)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7),所述第一定位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8),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表面与第一滑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孔(6)的底部,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盘(9);所述抗震块(2)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二缓冲腔(10)和第二滑孔(11),所述第二缓冲腔(10)的一端与第二滑孔(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滑孔(11)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所述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滑孔(11)的外部,所述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4),所述第二定位块(14)的表面与第二缓冲腔(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右缓冲柱(13)的一端与发动机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外壳,包括发动机壳体(1)和抗震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油孔(3),所述发动机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4),所述缓冲块(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腔(5)和第一滑孔(6),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顶壁与通油孔(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底壁与第一滑孔(6)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7),所述第一定位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8),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表面与第一滑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滑孔(6)的底部,所述第一缓冲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盘(9);所述抗震块(2)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二缓冲腔(10)和第二滑孔(11),所述第二缓冲腔(10)的一端与第二滑孔(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滑孔(11)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所述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滑孔(11)的外部,所述左缓冲柱(12)和右缓冲柱(1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美娟姚腾奘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协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