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以杭专利>正文

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51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涉及样品管输送技术领域。该样品管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及挡条组;输送带本体竖直设置或与竖直方向成夹角设置;挡条组设置在输送带本体的表面,挡条组用于单次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挡条组的数量为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样品管输送带,挡条组在输送带本体的带动下,将样品管由低处提升到高处,每个挡条组单次都能够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对样品管的提升稳定,提升效率高,解决了现有的输送装置对样品管的提升效率低的问题,具有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Sample tube conveyer belt and sample tube convey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mple tube conveyor belt and a sample tube convey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ample tube delivery. The sample tube conveying belt comprises a conveying belt body and a retaining strip group; the conveyor belt body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r angle setting and vertical direction; a gear group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nveyor belt body, a gear group for single lift a sample tube or a single parallel lifting multiple sample tube; block number for group multipl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sample tube conveying belt, a gear group conveyer belt body under the drive of the sample tube from low to high, each block a single group can promote a sample tube or single tube to enhance the parallel multiple samples, sample tube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improve efficiency, solve the existing conveying device for sample tube improve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has the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样品管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样品管,比如血液样品管,其输送带的挡条设置过密,不能使得每一个挡条每次都能够提升到样品管,提升效果欠佳,对样品管的提升效率较低。目前,亟需一种提升效率高的样品管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装置对样品管的提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及挡条组;所述输送带本体竖直设置或与竖直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挡条组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所述挡条组用于单次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所述挡条组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所述挡条组包括第一挡条及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输送方向成夹角,以托住样品管;所述第二挡条位于所述第一挡条上方,用于挤占空间,以确保每个所述第一挡条单次只托住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托住多根样品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输送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半径r,即H1≥r;或者,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重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r,即H1≥△r。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条的高度H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与所述样品管的半径r之间的差值,即H2≥H1-r;或者,所述第二挡条的高度H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与,样品管的重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r,之间的差值,即H2≥H1-△r。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条与所述第二挡条的距离△L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直径2r,即△L1≥2r。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挡条之间的距离△L2小于或等于样品管的长度L1,即△L2≤L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长度L1,且小于样品管的长度L1的两倍,即L1≤L2<2L1;或者,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长度L1的整数倍,即L2≥n×L1,其中,n为整数,且n≥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样品管输送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样品管输送带。本技术提供的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挡条组设置在输送带本体的外表面上,挡条组在输送带本体的带动下,将样品管由低处提升到高处,每个挡条组单次都能够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对样品管的提升比较稳定,提升效率高,解决了现有的输送装置对样品管的提升效率低的问题,适于进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输送带本体;2-挡条组;3-样品管;21-第一挡条;22-第二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及挡条组2;输送带本体1竖直设置;挡条组2设置在输送带本体1的表面,挡条组2用于单次提升一根样品管3;挡条组2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挡条组2设置在输送带本体1的外表面,用于托举样品管3;输送带本体1滚动,带动挡条组2运动,从而将样品管3从低处提升到高处。挡条组2也可以是与输送带本体1一体成型。每个挡条组2单次均能提升一根样品管3,工作稳定,整体的提升效率高。多个挡条组2可为等间距设置,使得样品管3规律地被提升。输送带本体1竖直设置,能够更好地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挡条组2包括第一挡条21及第二挡条22;第一挡条21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带本体1的输送方向成夹角,以托住样品管3;第二挡条22位于第一挡条21上方,用于挤占空间,以确保每个第一挡条21单次只托住一根样品管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条21与输送带本体1之间成夹角,即第一挡条21相对于输送带本体1倾斜设置,使得第一挡条21能够更加稳定地托住样品管3。第二挡条22将第一挡条21上方的空间挤占,使得第一挡条21与第二挡条22之间,在输送带本体1的输送方向上,只有能够容纳一根样品管3的空间,避免多根样品管3相互挤压、碰撞,而致使挡条组2空载,提高了提升样品管3的稳定性。第二挡条2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挡条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本体1的输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条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即第一挡条21水平设置,输送带本体1动作时,第一挡条21水平托住样品管3,使得样品管3不会滑落,提升工作稳定。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挡条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条21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条22与第一挡条21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挡条21与第二挡条22之间的空间能够与样品管3的形状匹配,稳定地托住样品管3。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挡条21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3的半径r,即H1≥r。在本实施例中,H1≥r,使得样品管3在被提升的过程中不会滑落。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挡条22的高度H2大于或等于第一挡条21的高度H1与样品管3的半径r之间的差值,即H2≥H1-r。在本实施例中,H2≥H1-r,使得第二挡条22能够起到挤占空间的作用。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挡条21与第二挡条22的距离△L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3的直径2r,即△L1≥2r。在本实施例中,△L1≥2r,使得第一挡条21与第二挡条22之间的空间足够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样品管输送带及样品管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本体及挡条组;所述输送带本体竖直设置或与竖直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挡条组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所述挡条组用于单次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所述挡条组的数量为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本体及挡条组;所述输送带本体竖直设置或与竖直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挡条组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所述挡条组用于单次提升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提升多根样品管;所述挡条组的数量为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组包括第一挡条及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输送方向成夹角,以托住样品管;所述第二挡条位于所述第一挡条上方,用于挤占空间,以确保每个所述第一挡条单次只托住一根样品管或单次并列托住多根样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输送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半径r,即H1≥r;或者,所述第一挡条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样品管的重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r,即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以杭
申请(专利权)人:杨以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