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10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6:34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柔性基板弯曲时金属线受到应力较大而易损坏的问题。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底的背面,且对应至少一个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从而,对柔性基板的待弯曲区域的中性应力面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中性应力面尽可能与金属线重合,减小金属线受力,避免金属线损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柔性基板的器件性能,另外,该柔性基板中,基于第一表面部设置有凹槽的结构,还可以在基底的背面且对应有源区的第二表面部,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通路,保证在贴附膜层时,可以将气泡有效排出,保证贴附的平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器通常由柔软的材质制成,是一种兼具低功耗、可弯曲的显示设备。参照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基板的部分截图(该柔性显示基板由背面观测),现有的柔性显示基板一般可以限定为用于显示的有源区,即图中所示AA区,以及作为边框区域而需要弯曲的无源区,无源区主要包括:用于隐藏走线的第一待弯曲区域A,以及用于邦定FPC或IC的第二待弯曲区域B。其中,弯曲的方向均为柔性显示基板的背面。另外参照图1(b)所示,柔性显示基板的无源区在弯曲时沿切线a-a剖切的剖视图,柔性显示基板受力弯曲,以金属线11为界,金属线11之上起到保护作用的第一薄膜12主要受拉伸,金属线11之下的作为衬底使用的第二薄膜13主要受挤压,在上下层之间存在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的过渡层,应力几乎等于零,这个过渡层称为中性层,在后文称之为中性应力面。由于柔性显示基板中金属线11下方的第二薄膜13相对于上方的第一薄膜12较厚,使得弯曲时中性应力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金属线11下方,弯曲区域的金属线11受弯曲应力较大,容易损坏,影响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柔性基板弯曲时金属线受到应力较大而易损坏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柔性基板,限定为有源区和包含多个待弯曲区域的无源区,所述柔性基板至少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一表面且对应所述无源区的图案化的金属线,以及位于所述金属线之上的保护层,在所述基底的另一表面,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线上方、且具有预设厚度的辅助层。可选地,所述辅助层至少包括:密封层、加强层、缓冲层、钝化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可选地,所述凹槽在所述基底表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一条所述金属线。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呈负相关。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延伸长度贯穿所述凹槽自身所在的待弯曲区域。可选地,在所述基底的另一表面,且对应所述有源区的第二表面部,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通路。可选地,多个所述通路纵横交错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部的通路与所述第一表面部的凹槽相连通。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柔性基板。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底的背面,且对应至少一个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从而,对柔性基板的待弯曲区域的中性应力面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中性应力面尽可能与金属线重合,减小金属线受力,避免金属线损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柔性基板的器件性能。同时,该柔性基板中,在基底的背面且对应有源区的第二表面部,还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通路,保证在贴附膜层时,可以将气泡有效排出,保证贴附的平整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基板的部分截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基板的无源区在弯曲时沿切线a-a剖切的剖视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b)为沿切线A-A对柔性基板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c)为沿切线B-B对柔性基板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d)为对柔性基板的待弯曲区域进行弯曲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切线A-A对柔性基板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2(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柔性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俯视图是从柔性基板的背面进行观测。该柔性基板限定为有源区(AA区)和包含多个待弯曲区域的无源区,其中,有源区作为显示用区域,无源区一般为边框区域,用于设置引线或绑定FPC、IC等。参照图2(b)所示的沿切线A-A对柔性基板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知,该柔性基板至少包括:基底21,位于基底21一表面且对应无源区的图案化的金属线22,以及位于金属线22之上的保护层23;结合图2(a)可知,在基底21的另一表面,且对应至少一个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211,设置有至少一个沿金属线22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212。进一步,参照图2(c)所示的沿切线B-B对柔性基板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由于凹槽212对应金属线22,因此,在金属线22所对应的区域,金属线22下方的基底21的厚度相对较薄,在按照图2(d)所示的方式进行弯曲时,能够尽可能使中性应力面(虚线)靠近金属线22,甚至在经过精细调整后,即凹槽212的深度满足一定条件后,能够保证中性应力面与金属线22重合。由此,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基底的背面,且对应至少一个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从而,对柔性基板的待弯曲区域的中性应力面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中性应力面尽可能与金属线重合,减小金属线受力,避免金属线损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柔性基板的器件性能。可选地,基于上述方案,在对基底的背面且对应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的凹槽还无法实现中性应力面与金属线重合的目的,可参照图3所示,该柔性基板进一步包括:位于金属线22上方、且具有预设厚度的辅助层24。其中,该辅助层24可以位于金属线22与保护层23之间,也可以位于保护层23之上。可选地,该辅助层24至少包括:密封层、加强层、缓冲层、钝化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密封层、加强层、缓冲层、钝化层的膜层材质可以为现有的膜层材质,例如:氧化硅、氮化硅等。可选地,本申请中基底的背面且对应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的凹槽,在基底表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一条金属线。具体地,参照图2(b)所示,结构1:基底21中对应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的凹槽212,在基底21表面的正投影覆盖一条金属线。结构2:基底21中对应待弯曲区域M的第一表面部设置的凹槽212,在基底21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条金属线。由此可知,考虑到在待弯曲区域的金属线22可能会比较细小且比较紧密,因此,为了简化工艺及提升器件良率,设置的凹槽212可以对应一条或多条金属线22。可选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凹槽212的深度与保护层23的厚度呈负相关。结合图2(c),其原理具体为:目前分析,柔性基板的待弯曲区域的中性应力面的位置,一方面与固有参数有关,即柔性基板的各膜层的材质相关,这个是不可轻易改变的,本申请不对此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与膜层厚度相关,即受拉伸的膜层的厚度以及受挤压的膜层的厚度。由图2(c)可知,在未设置凹槽212的位置,中性应力面位于金属线22的下方,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基板,限定为有源区和包含多个待弯曲区域的无源区,所述柔性基板至少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一表面且对应所述无源区的图案化的金属线,以及位于所述金属线之上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的另一表面,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基板,限定为有源区和包含多个待弯曲区域的无源区,所述柔性基板至少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一表面且对应所述无源区的图案化的金属线,以及位于所述金属线之上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的另一表面,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待弯曲区域的第一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金属线排布方向延伸的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线上方、且具有预设厚度的辅助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至少包括:密封层、加强层、缓冲层、钝化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基底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