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78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包括钢塑管定位柱、接管定位柱、钢塑管体、接管体、卡箍体、气缸一、压套、滑槽、压接件一以及气缸二,接管定位柱固定在钢塑管定位柱上端面,钢塑管体装配在钢塑管定位柱环形侧面,接管体装配在接管定位柱环形侧面,该设计便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工作,气缸一与压套相连接,压套与接管定位柱同轴,压接件一设置在卡箍体前侧,压接件一后端面与卡箍体环形侧面前端相贴合,压接件一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内部,滑槽内部前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二,压接件一前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与气缸二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钢塑管的压接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

A kind of steel plastic pipe press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el plastic pipe crimping machine, including steel pipe, steel pipe column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column, tube body, body, a hoop body, a cylinder, a pressing sleeve, chute, crimp and a cylinder two to take over, take over the positioning column fixed column end position in the plastic pipe, steel plastic pipe assembly the positioning column on the side of circular steel tubes, pip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annular positioning column over the side,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easy to work with a positioning cylinder, pressure sleeve connected to the pressing sleeve and over coaxial positioning column, crimping piece arranged on the clamp body front side, a rear face and crimp clamp the front side of the annular body is jointed, crimping a left and right end are respectively assembled in a sliding chute, chute inside the front end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two, crimping a front end left position and the right par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phase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for the pressing of the steel plastic pip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塑管压接机
本技术是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属于钢塑复合管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PE钢塑管,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PE钢塑管分类繁多,功能各异。用作输水管、输气管的PE钢塑管,往往需求长度较长,需要多根管子进行对接,所以目前在生产时,常会采用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对接的方式出厂,其中钢塑管主体就是用于输水、输气的,而PE接管则是一段接在钢管端部的管件,可方便PE钢塑管之间的对接。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是卡接在一起的,PE接管(的卡接段)套在卡头外,通过卡紧力进行连接固定,在卡接段之外,还会套上一段卡箍,用于彻底保障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之间的连接及密封。现有技术在对上述类型的PE钢塑管进行生产时,需要工人利用工具将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先进行对齐、压入卡接,继而再套上卡箍,并将卡箍压紧在卡接段之外,较为费工费力,且由于PE接管、卡箍的自身结构及装入方式有所不同,还需要借助不同工具和设备。在操作的便捷性、生产的连续性、装配的效率、成品的卡紧到位程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塑管压接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钢塑管连接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包括机体、对位组件以及压接组件,所述对位组件安装在机体内部下侧端面,所述压接组件设置在机体内部,所述压接组件与机体内壁相连接,所述对位组件包括钢塑管定位柱、接管定位柱、钢塑管体、接管体、卡箍体、卡箍撑以及连接环,所述钢塑管定位柱固定在机体内部下侧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接管定位柱固定在钢塑管定位柱上端面,所述钢塑管体装配在钢塑管定位柱环形侧面,所述钢塑管体下端面与机体内部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接管体装配在接管定位柱环形侧面,所述卡箍体装配在卡箍撑环形侧面,所述卡箍撑上端固定在连接环下端面,所述连接环装配在接管定位柱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接管体上侧,所述压接组件包括气缸一、压套、滑槽、压接件一、气缸二、压接件二以及气缸三,所述气缸一固定在机体内部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气缸一与压套相连接,所述压套与接管定位柱同轴,所述滑槽开设在机体内部左侧端面以及右侧端面,所述压接件一设置在卡箍体前侧,所述压接件一后端面与卡箍体环形侧面前端相贴合,所述压接件一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内部,所述滑槽内部前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二,所述压接件一前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与气缸二相连接,所述压接件二设置在卡箍体后侧,所述压接件二前端面与卡箍体环形侧面后端相连接,所述压接件二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内部,所述滑槽内部后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三,所述压接件二后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均分别与气缸三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上端面安装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上侧端面开设有腔体,所述气缸一固定在腔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压接件一以及压接件二中间位置均呈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压接件一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连接翼边,所述压接件二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连接翼边。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一下端连接有伸缩柱,且伸缩柱下端连接在压套上端面,所述气缸一前端连接有伸缩柱,所述压接件一通过连接翼边与伸缩柱相连接,所述气缸二前端连接有伸缩柱,所述压接件二通过连接翼边与伸缩柱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因本技术添加了钢塑管定位柱、接管定位柱、卡箍撑以及连接环,该设计便于本技术的定位工作,提高了定位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人利用工具将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进行对齐工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气缸一、压套、滑槽、压接件一以及压接件二,该设计便于钢塑管的压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压接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塑管的连接操作费时费力,连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因添加了把手,该设计便于对卡箍撑的拿取,因添加了腔体,该设计便于气缸一的安装,因添加了连接翼边,该设计提高压接件一以及压接件二的连接稳定性,因添加了伸缩柱,该设计便于气缸二以及气缸三与压接件一和压接件二的连接,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钢塑管连接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塑管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塑管压接机中对接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钢塑管压接机中压接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钢塑管压接机中压接组件的卡箍压接的示意图;图中:1-支撑体、2-对接组件、3-压接组件、21-钢塑管定位柱、22-接管定位柱、23-钢塑管体、24-接管体、25-卡箍体、26-卡箍撑、27-连接环、31-气缸一、32-压套、33-滑槽、34-压接件一、35-气缸二、36-压接件二、37-气缸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包括机体1、对位组件2以及压接组件3,对位组件2安装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压接组件3设置在机体1内部,压接组件3与机体1内壁相连接。对位组件2包括钢塑管定位柱21、接管定位柱22、钢塑管体23、接管体24、卡箍体25、卡箍撑26以及连接环27,钢塑管定位柱2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中间位置,接管定位柱22固定在钢塑管定位柱21上端面,钢塑管体23装配在钢塑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钢塑管体23下端面与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相贴合,接管体24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卡箍体25装配在卡箍撑26环形侧面,卡箍撑26上端固定在连接环27下端面,连接环27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连接环27设置在接管体24上侧,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人利用工具将PE接管与钢塑管主体进行对齐工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压接组件3包括气缸一31、压套32、滑槽33、压接件一34、气缸二35、压接件二36以及气缸三37,气缸一3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上端中间位置,气缸一31与压套32相连接,压套32与接管定位柱22同轴,滑槽33开设在机体1内部左侧端面以及右侧端面,压接件一34设置在卡箍体25前侧,压接件一34后端面与卡箍体25环形侧面前端相贴合,压接件一34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33内部,滑槽33内部前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二35,压接件一34前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与气缸二35相连接,压接件二36设置在卡箍体25后侧,压接件二36前端面与卡箍体25环形侧面后端相连接,压接件二36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33内部,滑槽33内部后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三37,压接件二36后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均分别与气缸三37相连接,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塑管的连接操作费时费力,连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连接环27上端面安装有把手,机体1内部上侧端面开设有腔体,气缸一31固定在腔体内部,压接件一34以及压接件二36中间位置均呈环形结构,压接件一34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连接翼边,压接件二36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连接翼边,气缸一31下端连接有伸缩柱,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塑管压接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包括机体(1)、对位组件(2)以及压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组件(2)安装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所述压接组件(3)设置在机体(1)内部,所述压接组件(3)与机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对位组件(2)包括钢塑管定位柱(21)、接管定位柱(22)、钢塑管体(23)、接管体(24)、卡箍体(25)、卡箍撑(26)以及连接环(27),所述钢塑管定位柱(2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接管定位柱(22)固定在钢塑管定位柱(21)上端面,所述钢塑管体(23)装配在钢塑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钢塑管体(23)下端面与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接管体(24)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卡箍体(25)装配在卡箍撑(26)环形侧面,所述卡箍撑(26)上端固定在连接环(27)下端面,所述连接环(27)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环(27)设置在接管体(24)上侧;所述压接组件(3)包括气缸一(31)、压套(32)、滑槽(33)、压接件一(34)、气缸二(35)、压接件二(36)以及气缸三(37),所述气缸一(3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气缸一(31)与压套(32)相连接,所述压套(32)与接管定位柱(22)同轴,所述滑槽(33)开设在机体(1)内部左侧端面以及右侧端面,所述压接件一(34)设置在卡箍体(25)前侧,所述压接件一(34)后端面与卡箍体(25)环形侧面前端相贴合,所述压接件一(34)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33)内部,所述滑槽(33)内部前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二(35),所述压接件一(34)前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分别与气缸二(35)相连接,所述压接件二(36)设置在卡箍体(25)后侧,所述压接件二(36)前端面与卡箍体(25)环形侧面后端相连接,所述压接件二(36)左端以及右端分别装配在滑槽(33)内部,所述滑槽(33)内部后侧端面均固定有气缸三(37),所述压接件二(36)后端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均分别与气缸三(3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塑管压接机,包括机体(1)、对位组件(2)以及压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组件(2)安装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所述压接组件(3)设置在机体(1)内部,所述压接组件(3)与机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对位组件(2)包括钢塑管定位柱(21)、接管定位柱(22)、钢塑管体(23)、接管体(24)、卡箍体(25)、卡箍撑(26)以及连接环(27),所述钢塑管定位柱(2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接管定位柱(22)固定在钢塑管定位柱(21)上端面,所述钢塑管体(23)装配在钢塑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钢塑管体(23)下端面与机体(1)内部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接管体(24)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卡箍体(25)装配在卡箍撑(26)环形侧面,所述卡箍撑(26)上端固定在连接环(27)下端面,所述连接环(27)装配在接管定位柱(22)环形侧面,所述连接环(27)设置在接管体(24)上侧;所述压接组件(3)包括气缸一(31)、压套(32)、滑槽(33)、压接件一(34)、气缸二(35)、压接件二(36)以及气缸三(37),所述气缸一(31)固定在机体(1)内部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气缸一(31)与压套(32)相连接,所述压套(32)与接管定位柱(22)同轴,所述滑槽(33)开设在机体(1)内部左侧端面以及右侧端面,所述压接件一(34)设置在卡箍体(25)前侧,所述压接件一(34)后端面与卡箍体(25)环形侧面前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利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