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74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大于下腔体的直径,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连接的圆柱形的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大于下凸起部的直径,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上腔体的直径,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下凸起部位于下腔体内并与下腔体构成型腔,上凸起部嵌设在上腔体内且上凸起部的下端面与上腔体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上腔体和定模本体侧壁的引流槽。

A mol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in-walled tubular plastic with one end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uld for manufacturing a thin-walled tubular plastic with an open end, comprising a movable die and a fixed die, the die comprises a fixed die body,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cavity, the cavity includes a cylindrical connecting upper chamber and the lower chamber, the the upper chamber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avity diameter of the movable die comprises a movable mold body,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art, the convex portion includes a cylindrical connection on the convex part and a lower convex part, the convex part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lower convex part of the diameter. On the convex part of the diameter is equal to or slightly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upper chamber, when the movable mould and the fixed mould clamping, under the boss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cavity and constitute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on the convex part is embedded in the upper cavity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vex part of the cavity. Face tightly, the drainage groove di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fixed mold cavity and a side wal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生产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时,现有技术中是分别挤出薄壁管和底座,再将薄壁管和底座用焊接工艺连接,导致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而采用注塑成型技术,却由于塑料的粘度系数大,无法填满薄壁型腔,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薄壁管状塑料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为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大于下腔体的直径,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连接的圆柱形的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大于下凸起部的直径,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上腔体的直径,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下凸起部位于下腔体内并与下腔体构成型腔,上凸起部嵌设在上腔体内且上凸起部的下端面与上腔体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上腔体和定模本体侧壁的引流槽。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数量为两个,分布在上腔体的相对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的底部与上腔体的底部平齐。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的横截面呈V型。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的高度为2-4cm。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对模具进行改进,可以实现薄壁管状塑料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合模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动模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动模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定模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定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本体1,本具体实施例中,定模本体1为方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定模本体1也可以是三棱柱体、圆柱体等其它结构。所述定模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的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上腔体11的直径大于下腔体12的直径,从而形成台阶状腔体。上腔体11的直径比下腔体12的直径具体大多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详细说明。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本体2,本具体实施例中,动模本体2为方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动模本体2也可以是三棱柱体、圆柱体等其它结构。所述动模本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连接的圆柱形的上凸起部21和下凸起部22,所述上凸起部21的直径大于下凸起部22的直径,从而形成台阶状,上凸起部21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上腔体11的直径,这样就可以对凸模进行定位,下凸起部22的直径小于下腔体12的直径,下凸起部22的高度小于下腔体12的高度。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下凸起部22位于下腔体12内并与下腔体的内壁12构成型腔,上凸起部21嵌设在上腔体11内且上凸起部21的下端面(即台阶面)与上腔体11的下端面(即台阶面)紧密贴合,可以截断塑料液体,从而一次成型,无需再修剪,所述定模本体11上设有若干贯穿上腔体11和定模本体11侧壁的引流槽13,引流槽13的出口可以接回收装置,用于将多余的塑料回收。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3数量为两个,分布在上腔体11的相对两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引流槽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3的底部与上腔体11的底部平齐,便于将溢出上腔体的塑料液体引流出去。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13的横截面呈V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圆弧形、矩形等。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的高度优选为2-4cm,但不限于此。工作过程:先将塑料液体注入下腔体12,然后开始合模,在合模过程中,多余的塑料液体溢出到上腔体11并从引流槽13流出至回收装置,不会溢出到定模表面,污染定模,当动模和定模合紧后,塑料3则填满型腔,实现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薄壁管状塑料的操作复杂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大于下腔体的直径,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连接的圆柱形的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大于下凸起部的直径,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上腔体的直径,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下凸起部位于下腔体内并与下腔体构成型腔,上凸起部嵌设在上腔体内且上凸起部的下端面与上腔体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上腔体和定模本体侧壁的引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制造具有一端开口的薄壁管状塑料的模具,包括相互适应的动模和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本体,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包括相连通的圆柱形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直径大于下腔体的直径,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本体,所述动模本体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连接的圆柱形的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大于下凸起部的直径,所述上凸起部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上腔体的直径,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下凸起部位于下腔体内并与下腔体构成型腔,上凸起部嵌设在上腔体内且上凸起部的下端面与上腔体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定模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上腔体和定模本体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村陈金良桑永桂陈辰山周燕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塑源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