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589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包括机座和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轴连接着曲柄,所述曲柄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圆柱滑块相连接,所述圆柱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缠绕在滑轮组的外表面,所述滑轮组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条夹持块,所述滑轮组的内表面还轴连接有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所述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包括滑动主轴,所述滑动主轴的右端外表面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箱体的两侧面滑动连接有两组带轮组,采用多组滑轮组传动的方式提供传动力,利用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提高了多个滑轮组同步回转180°时转动角度的对称性和精确度,实用性强。

A fixed pulley structure of a bridge type cra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xed pulley block structure of a bridge crane,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rame and block load, the ba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crank, the crank is connected by a shaft and the cylinder block,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ylindrical slid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rack, the rack in the wind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ulley block,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pulley is provided with a rack clamping block, the pulley inner surface of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ulley load,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sliding pulley spindle, the spindle sliding right end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seat through the fixing screw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body, two slide to the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ulley groups, using multiple sets of pulleys drive mode provides driving force, using load pulley block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improves the symmetry and accuracy of the rotation angle of multiple pulleys at 180 degrees, which is very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式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加工零件精度的不断提高,对高速回转主轴的综合回转精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起重机上的滑动装置主要由滑轮组实现,但是滑轮组的使用寿命容易受到零件之间摩擦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1)现有的滑轮组由于需要带的链条相互滑动,链条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力也相对较大,使得滑轮组的磨损较严重,使用寿命较短;(2)现有的在高精度回转主轴的设计中,由于动力输入源存在带拉力的径向力作用在主轴后端;动力源与主轴安装不同心,使主轴产生的内应力变形,从而使主轴回转综合精度受到影响;(3)现有的滑轮组传动机构耗电量较大,且滑轮组容易出现两侧受力不均的现象,导致传递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采用多组滑轮组传动的方式提供传动力,利用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提高了多个滑轮组同步回转180°时转动角度的对称性和精确度,实用性强,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包括机座和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轴连接着曲柄,所述曲柄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圆柱滑块相连接,所述圆柱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缠绕在滑轮组的外表面,所述滑轮组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条夹持块,所述滑轮组的内表面还轴连接有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所述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包括滑动主轴,所述滑动主轴的右端外表面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箱体的两侧面滑动连接有两组带轮组,所述带轮组的左端通过螺钉与箱体内壁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主轴的左端外表面还设置有橡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设置有端盖,且端盖的右端通过花键轴与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主轴的外表面与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卸荷套,所述卸荷套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条夹持块的内壁上还固定安装有润滑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润滑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和油道,所述油道设置在保护外壳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黄油嘴,所述油道的下端与滑轮组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曲柄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在曲柄旋转角度小于半圆周但实现两个齿轮旋转半周,方便机构的安装。对于曲柄的安装方式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传动机构面积较大的装置内可将曲柄安装在中间位置,在曲柄两侧对称安装驱动电机,此安装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在面积较大的装置内需要安装两套或者多套装置,而且两侧受力更均匀,传动效果更好;(2)本专利技术的带轮组不是直接和滑动主轴相联,而是分两路进行:一路是带轮组左侧断面通过端盖和滑动主轴相联,端盖和滑动主轴以花键的形式联接;另一路是带轮组内径通过轴承和卸荷套相联,卸荷套和箱体相联。当带轮旋转时,带的拉力首先通过轴承作用在卸荷套上,而卸荷套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上那么该拉力最后通过卸荷套释放在箱体上,而不是滑动主轴上,这样滑动主轴所承受的弯矩被降低甚至被避免,进而降低了滑动主轴的损耗。另一方面,带轮组带动端盖通过花键的形式和主轴相联传递转矩,实现了整个主轴系的传动功能;(3)本专利技术采用润滑结构进行润滑作业时,只需将滑轮旋转至方便位置,通过黄油嘴打入黄油,即可实现对滑轮内轴承的润滑,大大缩短了润滑所需的油道距离,方便了对滑轮组的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2-曲柄;3-转轴;4-圆柱滑块;5-齿条;6-齿条夹持块;7-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8-滑轮组;9-润滑装置;10-保护外壳;11-油道;12-黄油嘴;13-滑动主轴;14-轴承座;15-轴承;16-花键轴;17-橡胶层;18-端盖;19-带轮组;20-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包括机座1和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机座1的上表面轴连接着曲柄2,所述曲柄2的上端通过转轴3与圆柱滑块4相连接,所述圆柱滑块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缠绕在滑轮组8的外表面,所述滑轮组8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条夹持块6,所述滑轮组8的内表面还轴连接有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包括滑动主轴13,所述滑动主轴13的右端外表面安装有轴承座14,所述滑动主轴13的左端外表面还设置有橡胶层17,所述轴承座14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20的内壁上,所述箱体20的两侧面滑动连接有两组带轮组19,所述带轮组19的左端通过螺钉与箱体20内壁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20的左侧面设置有端盖18,且端盖18的右端通过花键轴16与轴承15相连接,所述轴承15固定安装在箱体20内壁上,所述滑动主轴13的外表面与轴承15之间还设置有卸荷套21,所述卸荷套21固定安装在箱体20内壁上。如图3所示,所述齿条夹持块6的内壁上还固定安装有润滑装置9,所述润滑装置9包括保护外壳10和油道11,所述油道11设置在保护外壳10的内部,所述油道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黄油嘴12,所述油道11的下端与滑轮组8相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曲柄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在曲柄旋转角度小于半圆周但实现两个齿轮旋转半周,方便机构的安装。对于曲柄的安装方式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传动机构面积较大的装置内可将曲柄安装在中间位置,在曲柄两侧对称安装驱动电机,此安装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在面积较大的装置内需要安装两套或者多套装置,而且两侧受力更均匀,传动效果更好;(2)本专利技术的带轮组不是直接和滑动主轴相联,而是分两路进行:一路是带轮组左侧断面通过端盖和滑动主轴相联,端盖和滑动主轴以花键的形式联接;另一路是带轮组内径通过轴承和卸荷套相联,卸荷套和箱体相联。当带轮旋转时,带的拉力首先通过轴承作用在卸荷套上,而卸荷套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上那么该拉力最后通过卸荷套释放在箱体上,而不是滑动主轴上,这样滑动主轴所承受的弯矩被降低甚至被避免,进而降低了滑动主轴的损耗。另一方面,带轮组带动端盖通过花键的形式和主轴相联传递转矩,实现了整个主轴系的传动功能;(3)本专利技术采用润滑结构进行润滑作业时,只需将滑轮旋转至方便位置,通过黄油嘴打入黄油,即可实现对滑轮内轴承的润滑,大大缩短了润滑所需的油道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和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机座(1)的上表面轴连接着曲柄(2),所述曲柄(2)的上端通过转轴(3)与圆柱滑块(4)相连接,所述圆柱滑块(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缠绕在滑轮组(8)的外表面,所述滑轮组(8)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条夹持块(6),所述滑轮组(8)的内表面还轴连接有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包括滑动主轴(13),所述滑动主轴(13)的右端外表面安装有轴承座(14),所述轴承座(14)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20)的内壁上,所述箱体(20)的两侧面滑动连接有两组带轮组(19),所述带轮组(19)的左端通过螺钉与箱体(20)内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和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机座(1)的上表面轴连接着曲柄(2),所述曲柄(2)的上端通过转轴(3)与圆柱滑块(4)相连接,所述圆柱滑块(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缠绕在滑轮组(8)的外表面,所述滑轮组(8)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条夹持块(6),所述滑轮组(8)的内表面还轴连接有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所述滑轮组载荷传递机构(7)包括滑动主轴(13),所述滑动主轴(13)的右端外表面安装有轴承座(14),所述轴承座(14)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20)的内壁上,所述箱体(20)的两侧面滑动连接有两组带轮组(19),所述带轮组(19)的左端通过螺钉与箱体(20)内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定滑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主轴(13)的左端外表面还设置有橡胶层(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长江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