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星状双嵌段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416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星状双嵌段共轭寡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芴、噻酚、苯、苯炔等共轭单体为原料,通过有机金属催发反应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一系列星状双嵌段共轭寡聚物,实现其水溶性,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的发光层和生物传感器的荧光指示。同时,利用相分离实现星状分子的自组装,控制分子聚集形态,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共轭聚合物材料具有的一些特性(化学搀杂后高的电导率、非线性光学和电致发光)使得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场效应管、化学与生物传感方面有了很多应用。特别是其特殊的荧光发射效应,使得在考察分子自组装行为和宏观、微观相分离时候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共轭聚合物材料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实现其三维有序结构,从而获得一些更好的甚至是特异的性质。而目前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材料上;同时,作为寡聚物由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确定,是聚合物研究良好的分子模型化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星形共轭寡聚物的端基功能化,如挂接水溶性、树枝状等基团,一方面可以改善聚合物发光性能,例如实现其水溶性或减小其聚集效应(aggregation)提高发光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特定柔性高分子链段的接入,可以实现分子层面的自组装,从而研究其相分离、微观形态等性质;利用ATRP的方法引入侧链含氨基的软段,并季胺化可以得到水溶性的聚电解质,其可与带负电的DNA电荷作用,用于生物检测。并且可以与线性寡聚物作对比,作机理分析并得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分子结构式:***其中,R↓[1]为寡聚芴、寡聚噻酚、寡聚苯、寡聚苯炔之一种,聚合度为1-8;R↓[2]为下述化合物之一种:(a)不同分子量系列的聚乙烯醇、离子型聚电解质链段或其它水溶性 长链;(b)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产生的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稀酰胺、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苯炔、端基为苯甲酸盐、三芳胺的苯醚、丙烯亚胺为单元的扇形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范曲立马谆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