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金钊专利>正文

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及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628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道路结构,其包括主道(1)、路沿(2)和辅道(3);路沿(2)为主道(1)与辅道(3)之间的连接部分,路沿(2)由一块以上的路沿石沿筑成;路沿石包括底座(231)、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下台阶(232)与上台阶(233)之间设有纵向的导流槽(234);所述的路沿石(23)的底座(231)、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为一体式结构。该道路结构其增加道路两侧排水导水能力,可快速而充分排干路面积水;可增加路沿石强度;可增加主道有效宽度;也不会将沉砂流露街道表面,街道更加美观;还可以减少施工环节,节约施工成本。

Road side stone and road structure convenient for pavement sewage dischar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road sewage road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ain road along the road (1), (2) and auxiliary road (3); (2) the main road along the road (1) and (3)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along the road (2) by more than one along the way along the road along the stone stone built; comprises a base (231), (232) and step step (233); (232) on the next steps and step (233)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guide groove (234); the road along the stone base (23), (231) the next step (232) and (233) on the steps for an integr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drainage water increased capacity, can quickly and fully discharge water can increase the area of roads along the road; Shi Qiangdu; can increase the effective width of the main road; nor will the sand with surface of the street, the street is more beautiful;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link, save the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及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及其组件结构,其特别是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道路结构及其路沿石。
技术介绍
路沿即道路的边缘处。如图7所示,目前的道路结构,特别是城镇街上的道路,其主要包括主道1、路沿2和辅道3;主道1为车辆通行的主要通道,其包括下层的路基11和铺装路面12,路基11一般采用砂石、混凝土等筑成,铺装路面12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沥青等筑成;辅道3一般为人行道或绿化带,甚至可以是斜坡等结构形式;路沿2是主道1与辅道3之间的连接部分,城镇街上的道路的辅道3往往比主道1高,这样可以防止水流或者车流冲到辅道3上,增强辅道3上行人的安全与舒适,路沿2是需要连接主道1与辅道3两处高低不等的路面部分,所以其需要具有方便排水、挡住车流等作用,目前的路沿2一般设为包括有沿底21与沿突22的阶梯式结构,沿突22顶端高于沿底21上表面,沿底21用于与主道1对接,其上表面靠近主道处比主道1表面基本齐平或者稍低,沿底21上表面靠近沿突22处低于其靠近主道1的高度,即沿底21上表面向外倾斜设计,这样在沿底21外侧边形成沿纵向延伸的浅沟211,用于排水;沿突22用于与辅道3对接,其上表面与辅道3表面基本齐平或者稍低,其侧部立面可用于挡住车流与水流,确保辅道3上行人的安全、舒适;路沿2可通过混凝土等方式筑成,但为实现工业化生产,节省工时,路沿2的沿底21和沿突22可分别通过石板和石块相配合筑成,构筑沿底21的石板通常称作导流板,导流板向外倾斜安装在路沿处,形成浅沟式结构;构筑沿突22的石块为较薄的长方体石块,通常称作路沿石(即为现有技术简单的路沿石)。这种路沿结构,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排水和安全防护作用;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1.道路路面排水根据道路设计坡度,向道路两侧的路沿石汇聚,并结合两侧的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与路沿石之间形成的浅沟211,排水至城市排水管网的集水口。导流板倾斜设置形成有浅沟211排水,但是其深度十分浅,且排水速度很慢,完全满足不了道路排水量需求,导致道路两侧汇集的雨水经常蔓延至道路中间,对出行车辆行人造成安全隐患和不便。且导流板本身宽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路面使用宽度的浪费。路面积水干燥后,残留于导流板上的较多泥沙沉积物变成扬尘,影响城市卫生。2.路沿石,呈薄长方体形式,纵向受力面小,受侧向压力时,容易倾倒、塌翻。因此需要足够的埋深,才能保证横向受力平衡。较大的埋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用量和施工量,同时也增加了后期维护更换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道路结构及其路沿石;该道路结构其增加道路两侧排水导水能力,可快速而充分排干路面积水;可增加路沿石强度;可增加主道有效宽度;也不会将沉砂流露街道表面,街道更加美观;还可以减少施工环节,节约施工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包括底座、下台阶和上台阶,下台阶和上台阶为设计在底座上的两级阶梯,下台阶的台阶面低于上台阶的台阶面;下台阶与上台阶之间设有纵向的导流槽。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路沿石的底座、下台阶和上台阶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台阶上对应导流槽的侧面的上部设有上斜坡面。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台阶上对应导流槽的侧面的下部设有与上斜坡面斜向相反的下斜坡面。本技术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路沿石的上台阶上对应导流槽的侧面为平直结构。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台阶内设有一个以上结构孔;上斜坡面与上台阶结合部设有路基线槽;上台阶的下斜坡面及相对的另一侧面分别设有操作槽。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流槽底面靠近下台阶的部位低于靠近上台阶的部位。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路沿石的底座的底面为平面;路沿石的导流槽的底部沿纵向向一端倾斜。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道路结构,其包括主道、路沿和辅道;路沿为主道与辅道之间的连接部分,路沿由一块以上的路沿石沿筑成。本技术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下台阶的台阶面与主道的上表面对接;上台阶的台阶面与辅道的上表面对接;路沿石下方设有路沿石垫层,路沿石垫层为砂石层或混凝土层;主道包括路基和铺装路面;辅道为人行道、绿化带或斜坡;道路上对应于路沿的位置每相隔一段距离设有集水井,集水井上端设有进水口,集水井的进水口上设有透水盖板,透水盖板盖在集水井上,集水井两侧分别对接路沿石,路沿石的导流槽对接集水井的进水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上台阶设有上斜坡面后可防止行人误掉入导流槽内而受伤,因为行人踩到上台阶边沿时,会顺上斜坡面滑到下台阶上,而不会直接掉入导流槽中,也可防止落叶及其它杂物直接掉入导流槽中而堵塞导流槽,由于设有上斜坡面当然也可以防止剐蹭到在道路上的小车的底部,还便于小车能开到辅道上去,方便泊车。2.上斜坡面与下斜坡面可以在上台阶对应下台阶方向的侧面就形成突状结构,使得整个上台阶与下台阶之间的开口距离L能保持更少,可避免人员或者异物掉入导流槽外,还可以增大导流槽内腔大小,增大导流槽的通流量,同时减少下台阶与上台阶之间的开口距离L还可减少导流槽内沉积物变成扬尘散发出来而影响城市卫生。3.也即导流槽的低面也是向道路中间方向倾斜的,导流槽内中的沉砂、垃圾等会自动位于其靠近公路中间部位,不容易让在主道上的行人看见而影响城市美观,同时因为上台阶较高,行人道上的人员也不会看到处于中间部位中的小量沉砂、垃圾等异物,使得导流槽内的沉砂、垃圾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反映出城市更加清洁、美观。4.结构孔可降低路沿石的整体质量,节约材料,方便安装(砌筑),5.路基线槽,便于安装施工(能更好对齐、对平),并可形成造型,使得街道更加整齐美观。6吊绳安装槽使得施工搬运、吊装方便,省时省力,还可以防止在吊装时损坏路沿石表面。7.路沿石的底座、下台阶和上台阶为一体式结构,更加稳固,不会出现像传统路沿石容易塌方的情况。8.相对现有技术通过导流板倾斜而形成的浅沟排水方式,本技术的路沿石的导流槽可以做得深度较深,水流更加畅通,即使道路施工有一定的不平整误差,也可无障碍地排水,不会形成道路路面积水。9.采用本技术的路沿石,相比传统使用导流板而占用很宽的道路宽度,可以减少现有的路沿的宽度,增加了主道的有效使用宽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道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路沿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路沿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道路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现有道路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道路结构,其包括主道1、路沿2和辅道3;主道1包括路基11和铺装路面12;辅道3为人行道、绿化带或斜坡;路沿2为主道1与辅道3之间的连接部分,路沿2由一块以上的路沿石23沿纵向(道路延伸方向)筑成,即路沿2包括沿纵向(道路延伸方向)排列的一块以上的路沿石23,路沿石23下方设有路沿石垫层,路沿石垫层为砂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及道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其包括底座(231)、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为设计在底座(231)上的两级阶梯,下台阶(232)的台阶面(2321)低于上台阶(233)的台阶面(2331);下台阶(232)与上台阶(233)之间设有纵向的导流槽(2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其包括底座(231)、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为设计在底座(231)上的两级阶梯,下台阶(232)的台阶面(2321)低于上台阶(233)的台阶面(2331);下台阶(232)与上台阶(233)之间设有纵向的导流槽(2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所述的路沿石(23)的底座(231)、下台阶(232)和上台阶(233)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台阶(233)上对应导流槽(234)的侧面的上部设有上斜坡面(23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台阶(233)上对应导流槽(234)的侧面的下部设有与上斜坡面(235)斜向相反的下斜坡面(236)。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所述的路沿石(23)的上台阶(233)上对应导流槽(234)的侧面为平直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路面污水排放的路沿石,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台阶(233)内设有一个以上结构孔(237);上斜坡面(235)与上台阶(233)结合部设有路基线槽(238);上台阶(233)的下斜坡面(236)及相对的另一侧面分别设有操作槽(239、23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
申请(专利权)人:谢金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