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235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化学组成为MgZn↓[2](PO↓[4])↓[2]∶xMn↑[2+],yM,其中x=0.01~0.1摩尔,y=0.01~0.05摩尔,M为Tb↑[3+]、Pb↑[3+]、Ce↑[3+]、Dy↑[3+]、Pr↑[3+]、Gd↑[3+]中的一种。其制备方法是高温固相法,将相应的原料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在200-600℃预烧3~5小时,在850~1200℃的热炭还原气氛中保温4~12小时,冷却,研碎,过筛,即可制得。材料在紫外灯或太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置于黑暗环境中,可持续发红光1~3小时,2米外能用肉眼清晰地观察到余辉。材料合成温度低,基质化学稳定性好,原料选择余地大,该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长余辉发光材料,可吸收外界光照能量并将能量储存起来,在关闭激发源以后,于室温以可见光的形式缓慢释放出来,因此它具有无污染、节能、安全、经济等优点,可用于黑暗环境中的各种标志与指示、美化装饰等。绿色和蓝色长余辉荧光粉的制备工艺已逐渐趋向成熟(《蓄光型发光材料及其制品》,肖志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为了与已商品化的绿色和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配成发白光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现在人们把目光集中于红色长余辉磷光粉的研究与开发。由于人眼对红光特别敏感,因此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比蓝色、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可在更多领域取得应用。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上世纪90年代才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好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二价铕掺杂的碱土硫化物及三价铕掺杂的硫氧化钇(相关文献如J.Electrochem.Soc.2000,147(1),386-389;Jpn.Rare Earth,1999,35,41-45)。但是,这些以硫化物为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存在耐光辐射性和基质不稳定的缺点。上述两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目前已商业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Mn↑[2+]离子为激活离子,以单斜结构的MgZn↓[2](PO↓[4])↓[2]为基质,其化学通式为MgZn↓[2](PO↓[4])↓[2]:xMn↑[2+],yM,式中Mn↑[2+]的摩尔数x为0.01~0.1,共激活离子M为Tb↑[3+]、Pb↑[3+]、Ce↑[3+]、Dy↑[3+]、Pr↑[3+]、Gd↑[3+]中的一种,M的摩尔数y为0.01~0.05;材料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红色荧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勤远潘跃晓杨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