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1368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和其他领域的布水装置,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包括稳流内筒、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中的分流管,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弯曲设置。本装置在稳流内筒中空部设置分流管,污水的水压通过分流锥体而减小,水流通过柔性分流管,进一步降低了势能和压力,最后经过稳流内筒底板上的小孔排到稳流筒外筒,稳流筒外筒底部采用内凹结构,由中心到边缘孔径不断变大,均匀减小水流对筒体底部的压力和对池低淤泥的冲击扰动。

Anti disturbance steady flow cylinder devic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age treatment and other fields, an anti disturbance device comprises a current regulator tube, inner tube, water inlet structure and in steady flow in the inner tube of the shunt tube, wherein the water outlet end of the shunt tube structure with a first end of the docking, the bottom wall and steady flow the cylinder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permeable holes; the tube wall of the diversion pip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creation of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and the shunt tube is bent. The device in the steady flow tube hollow part setting separating tube, and reduce the sewage water through the shunt cone flow through a flexible shunt, further reduces the potential energy and pressure, finally through holes on the base plate of the inner cylinder flow into the regulator tube outer tube, concave structure regulator tube of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cylinder by,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pore size becomes larger and the uniformly reduced flow on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pressure of low impact disturbance mud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废)水处理和其他领域的布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刮泥机上的稳流筒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污(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污(废)水沉淀池进水排泥是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稳流筒装置直接影响进水,物料沉降和刮泥效果。目前的稳流筒主要通过增大流体的输出截面或节流分散等方法达到降低流速效果。如专利(专利号201521006951.6)公开了一种新型稳流筒,在筒体上部沿切线方向设有进料管,刮泥机传动轴穿过筒体,传动轴上固定有托盘,实现稳流降速。(专利号201510799274.6)公开了一种防扰动中心传动刮泥机,将导流筒固定于水平桥下方,进水管出水端穿过导流筒侧壁,进水管出水端设有弯头,在导流筒腔底部固定有挡水盘,挡水盘上方安装有导柱、缓冲盘、限位块和弹簧等,达到减少喷流的目的。综上所述专利都属于单筒固定式装置,冲击区域固定,降低筒体使用寿命;出水截面固定,水流冲击力大,影响物料沉降,扰动底部淤泥,存在滞留淤泥厌氧带气后上浮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本装置采用柔性分流设计,有效降低了水流对筒体的集中冲击,消除了水流冲击对池低淤泥的扰动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包括稳流内筒、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中的分流管,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弯曲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尺寸大于稳流内筒的稳流外筒;所述稳流内筒置于所述稳流外筒内,且该稳流外筒的底壁面积大于稳流内筒底壁面积,稳流外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二透水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外筒的底壁向稳流外筒内部中空部凹陷。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外筒的顶部敞开,且该稳流外筒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透水通孔的孔径由底壁中心至底壁边缘逐渐变大。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中心轴,且所述稳流内筒、稳流外筒通过中心轴安装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在所述稳流内筒内盘旋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设置在稳流内筒的顶部并包括进水管和分流椎体,所述分流椎体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分流椎体的顶端与进水管对接,底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管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10mm~20mm。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内筒的底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20mm~50mm。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内筒的底壁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0mm,边缘通孔的直径为100mm。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稳流内筒中空部设置分流管,污水的水压通过分流锥体而减小,水流通过柔性分流管,进一步降低了势能和压力,最后经过稳流内筒底板上的小孔排到稳流筒外筒,稳流筒外筒底部采用内凹结构,由中心到边缘孔径不断变大,均匀减小水流对筒体底部的压力和对池低淤泥的冲击扰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扰动稳流筒装置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防扰动稳流筒装置俯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00-稳流内筒110-内筒底板200-稳流外筒210-外筒底板310-进水管320-弯头330-分流椎体400-分流管410-固定支架500-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包括稳流内筒100、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100中的分流管400,其中:进水结构的出水端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分流管400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400)弯曲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稳流内筒100侧面为圆周壁,顶部端面封闭,底部为内筒底板110,内筒底板110边缘和圆周壁下端边缘闭合,内筒底板110具有均匀布置的通孔。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结构包括进水管310和弯头320,如图1所示,进水管310水平布置,为方便进水管310的端部和分流管400连通,通过弯头320使进水管310和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分流管40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为了使由进水管310输入的水不会直接通过分流管400内部直接落到分流管400的第二端,分流管400弯曲设置。水流通过进水管310、弯头320进入到分流管400中,水流通过自身重力由分流管400第一端向分流管400的第二端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水流通过分流管400上设置的通孔散落的分流到稳流内筒100内,并落到内筒底板110,在通过内筒底板110上的通孔,缓慢的流出稳流内筒100。在此过程中,水流通过分流管400降低了势能和对冲击,减缓对池低淤泥的冲击扰动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尺寸大于稳流内筒100稳流外筒200,稳流内筒100置于稳流外筒200内,稳流外筒200的底壁面积大于稳流内筒100底壁面积,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密布透水通孔,稳流外筒200的顶部具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作为优选的,稳流外筒200的顶部敞开。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中心轴500,且稳流内筒100、稳流外筒200通过中心轴500安装固定。中心轴500为传动结构,中心轴500下方的刮泥板旋转。为了进一步的减缓水流下落速度和冲击力,在稳流内筒100套装稳流外筒200,本实施例中的稳流外筒200为圆柱筒状,稳流外筒200底部覆盖外筒底板210,外筒底板210也设置通孔,外筒底板210的面积大于内筒底板110的面积,水流速度减慢,即内筒底板110流出的水进一步通过外筒底板210缓冲。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向稳流外筒200内部中空部凹陷。作为优选的,稳流外筒200的底壁为平滑的弧形板。外筒底板210边缘的高度更低,水流由外筒底板210边缘流出时,水流势能更低。作为优选的,稳流外筒200的顶部敞开,且该稳流外筒200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透水通孔的孔径由底壁中心至底壁边缘逐渐变大。结合外筒底板210弧形设置,使得水流集中在外筒底板210边缘流出,进一步使得水流势能更低。为进一步加长分流管400的长度,增加水流缓冲的力度,同时在稳流内筒100中空部分留出中心轴410穿过的空间,进水管310在稳流内筒100内盘旋设置。作为优选的,进水结构设置在稳流内筒100的顶部并包括进水管310和分流椎体330,分流椎体330为倒置的漏斗状,分流椎体330的顶端与进水管310对接,底端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分流椎体330上部开口为较小端,下部开口为较大端,弯头320接到分流椎体330上部开口,分流椎体330下部开口对接到分流管400。水流由进水管310流到分流管400的过程中,水流从直线冲击减缓到散射流出,首先通过分流椎体330减缓水流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分流管400的管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10mm~20mm。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20mm~50mm。稳流内筒100的底壁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0mm,边缘通孔的直径为100mm。为了避免分流管400受水流冲击晃动损坏,分流管400通过固定支架410固定在稳流内筒100外圆周壁。通过以上设计,本装置有效降低了水流对筒体的集中冲击,消除了水流冲击对池低淤泥的扰动影响。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内筒(100)、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100)中的分流管(400),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稳流内筒(100)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400)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400)弯曲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内筒(100)、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100)中的分流管(400),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稳流内筒(100)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400)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400)弯曲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尺寸大于稳流内筒(100)的稳流外筒(200);所述稳流内筒(100)置于所述稳流外筒(200)内,且该稳流外筒(200)的底壁面积大于稳流内筒(100)底壁面积,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二透水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向稳流外筒(200)内部中空部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外筒(200)的顶部敞开,且该稳流外筒(200)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透水通孔的孔径由底壁中心至底壁边缘逐渐变大。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峰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