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213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壳体、限位板和调节块,所述融合器壳体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均为楔形结构,两个活动板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相对设置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的限位板安装槽,所述限位板安装槽内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限位块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二置物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个第二置物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包括头部、杆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呈锥形结构,所述杆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更符合腰椎椎间隙的特点,治疗效果好。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interbody fusion, including fusion device shell, a limiting plate and a regulating block, the fuse housing includes a movable plate two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e movable plate is a wedge-shaped structure, outer wall of two movable plate disposed opposite to the first bin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structure, limit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ompartment disposed opposite is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mounting groove of the sliding plate limit mounting groov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a spacing plate, the limiting plate consists of two vertically arranged limit block, two limiting block, and the two limit wall block the relative settings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semicircular b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in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 internal thread two second bin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block, the adjusting block comprises a head, a bar and a tail of the head The outer wall of the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threa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more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has good treatmen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腰椎间植骨融合术被认为是腰椎不稳的金标准术式,被广泛应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腰椎畸形等疾患。但是随着手术病例的积累和社会老年化加速,椎间融合术中长期随访的并发症明显增加,如椎间植骨不融合,融合器移位(特别是向后方移位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上下缘软骨终板破坏融合器下沉,椎间隙塌陷等。这些并发症其中的一个较为共性的原因,植入椎间的融合器的设计缺陷。现有技术下的椎间融合器多为长立方形结构,中空,四周开孔,内部条虫骨屑,平放于椎间隙内。生理状态下下腰椎椎间隙的上下终板并不是平行的,加入椎间隙平行,那么腰椎将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弯曲和弧度,上下软骨终板的正常了向腹侧成角6-10度,方能维系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所以对于目前使用的平行椎间融合器和上下软骨终板并不吻合,融合器与软骨终板的接触面有限,严重影响了椎间融合率,椎间不融合可以导致下腰痛或腰椎继发性不稳,内固定失效等,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这患者病人带来不满意的疗效,增加患者的康复时间和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椎间融合器连接部牢固,受力不均匀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椎间融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壳体、限位板和调节块,所述融合器壳体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均为楔形结构,两个活动板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相对设置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的限位板安装槽,所述限位板安装槽内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限位块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二置物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个第二置物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包括头部、杆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呈锥形结构,所述杆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尾部的呈平顶圆锥型结构,且尾部远离头部的一侧壁上设有调节凹槽,所述头部的外壁与尾部的外壁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置物槽的内部上。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为长方体结构,两个限位块完全嵌入限位板安装槽内,且限位块的高度等于两个限位板安装槽高度之和。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槽的长度小于活动板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调节凹槽的竖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型或正六边形。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限位块和调节块均由金属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竖直设置的外壁上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设有荧光涂料。优选的,所述尾部靠近调节凹槽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环形的刻度线,所述尾部远离头部的一侧壁上设有十字型的指示线,所述指示线与刻度线相适应。优选的,所述调节块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中,通过活动块、限位块和调节块的设计使得调节块能够使两个活动块之间的距离增加,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充分贴合椎间空隙,使椎体的联结稳固,融合充分,通过调节凹槽的设计便于调节块调节,通过刻度线和指示线的设计使医生对两个活动块之间的距离有更精确的了解,操作简单,连接牢固,治疗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椎间融合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椎间融合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椎间融合器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椎间融合器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椎间融合器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活动板、2限位块、3调节块、4限位板安装槽、5第二置物槽、6头部、7杆部、8尾部、9调节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壳体、限位板和调节块3,融合器壳体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活动板1,活动板1均为楔形结构,两个活动板1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置物槽,第一置物相对设置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的限位板安装槽4,限位板安装槽4内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块2,两个限位块2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限位块2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第二置物槽5,第二置物槽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个第二置物槽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3,调节块3包括头部6、杆部7和尾部8,头部6呈锥形结构,杆部7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尾部8的呈平顶圆锥型结构,且尾部8远离头部6的一侧壁上设有调节凹槽9,头部6的外壁与尾部8的外壁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置物槽的内部上,通过活动块1、限位块2和调节块3的设计使得调节块3能够使两个活动块1之间的距离增加,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充分贴合椎间空隙,使椎体的联结稳固,融合充分,限位板为长方体结构,两个限位块2完全嵌入限位板安装槽4内,且限位块2的高度等于两个限位板安装槽4高度之和,第一置物槽的长度小于活动板1的长度,调节凹槽9的竖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型或正六边形,活动板1、限位块2和调节块3均由金属材质制成,活动板1竖直设置的外壁上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设有荧光涂料,尾部8靠近调节凹槽9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环形的刻度线,尾部8远离头部6的一侧壁上设有十字型的指示线,指示线与刻度线相适应,调节块3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调节凹槽9的设计便于调节块3调节,通过刻度线和指示线的设计使医生对两个活动块1之间的距离有更精确的了解,先将融合器壳体置于患者相应的椎间隙内,调节调节块3,使调节块3转动,从而调节块3与活动块1之间发生先谷底位移,尾部8朝第一置物槽内移动,头部6从第一置物槽内移出,使得两个活动块1之间的间隙增大,通过刻度线的提示,调节调节凹槽9,在指示线的指示下,使的调节更精确,操作简单。本技术中,先将融合器壳体置于患者相应的椎间隙内,调节调节块3,使调节块3转动,从而调节块3与活动块1之间发生先谷底位移,尾部8朝第一置物槽内移动,头部6从第一置物槽内移出,使得两个活动块1之间的间隙增大,通过刻度线的提示,调节调节凹槽9,在指示线的指示下,使的调节更精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椎间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壳体、限位板和调节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壳体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活动板(1),所述活动板(1)均为楔形结构,两个活动板(1)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相对设置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的限位板安装槽(4),所述限位板安装槽(4)内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块(2),两个限位块(2)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限位块(2)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第二置物槽(5),所述第二置物槽(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个第二置物槽(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3),所述调节块(3)包括头部(6)、杆部(7)和尾部(8),所述头部(6)呈锥形结构,所述杆部(7)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尾部(8)的呈平顶圆锥型结构,且尾部(8)远离头部(6)的一侧壁上设有调节凹槽(9),所述头部(6)的外壁与尾部(8)的外壁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置物槽的内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壳体、限位板和调节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壳体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活动板(1),所述活动板(1)均为楔形结构,两个活动板(1)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相对设置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的限位板安装槽(4),所述限位板安装槽(4)内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限位块(2),两个限位块(2)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限位块(2)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第二置物槽(5),所述第二置物槽(5)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个第二置物槽(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3),所述调节块(3)包括头部(6)、杆部(7)和尾部(8),所述头部(6)呈锥形结构,所述杆部(7)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尾部(8)的呈平顶圆锥型结构,且尾部(8)远离头部(6)的一侧壁上设有调节凹槽(9),所述头部(6)的外壁与尾部(8)的外壁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置物槽的内部上。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陈佳佳崔佰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