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活动人工颈椎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09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活动的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终板、凹形衬垫、下终板。上终板的上端面设计有上定位梁和上摩擦齿,上终板上端面可以涂层,上终板的下端面是圆柱形内腔,圆柱形内腔顶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圆柱形内腔表面光滑,腔壁开有有一个或数个孔;凹形衬垫呈扁平的圆柱状,凹形衬垫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设计成凹形球面,这种凹形设计能分散外力作用;下终板的上端面设计有圆弧形的凸筋,凸筋的作用是限定凹形衬垫活动的范围,凸筋弧圈内底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凸筋上开有一个或数个槽口。下终版的下端面设计有定位梁和摩擦齿,下终板上端面可以涂层。

Removable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vable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end plate, a concave pad and a lower end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endplate is positioned on the design of beam and friction on the teeth can coat the endplates end, the lower end of the endplate is cylindrical cavity, cylindrical cavity top surface is a spherical convex cylindrical cavity, smooth surface, cavity wall is provided with one or a plurality of holes; a concave gasket a cylindrical flat, concave pad on the end and the lower end surface is designed into a concave spherical surface, the concave design can disperse the force on the end face of the lower endplate; design a convex rib circular, convex rib is limited concave pad activity, rib loop inner bottom surface is a spherical convex, convex ribs are provided with one or a plurality of grooves.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lower end plate is designed with a locating beam and a friction tooth,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ower end plate can be co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活动人工颈椎间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颈椎间盘,特别是一种可活动的人工颈椎间盘。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人工颈椎间盘多数都是活动的方向受限,这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有少数的人工颈椎间盘在自由度方面考虑了设计,但这些结构忽视椎间盘在人体的最基本的生理结构和生理作用,如专利CN101961270A、CN105708584A等已经公开的人工椎间盘,这些把与上终板和下终板配合的中间部件之表面形状设计成凸面形状,当人体活动时,中间部件承受的力无论是来自上终板还是下终板,均是向中间部件的中心方向集中,这与人体椎间盘的生理作用完全相反,人体椎间盘实为是在两椎体之间的一种结构,它是起到当自身受到来自椎体的外力后能将外力分散和消除的作用,而这些把中间部件外表面设计成凸面型状,这使得中间部件把受到的外向中心部位集中的结构形式,在临床应用时,中间部件可能会因长期的应力作用而变形或破裂,这给患者在活动时带来极大的不舒适感和安全隐患,并使整个产品的使用风险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正是克服了以上缺点与不足,而设计一种既解决了活动范围的增大又解决了应力问题结构的一种可活动人工颈椎间盘,并且是具有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方便、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的一种可活动人工颈椎间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上终板、凹形衬垫、下终板组成。上终板的上端面设计有定位梁,定位梁的作用是防止上终板与接触上段椎体后发生相对位移,上终板的上端面和定位梁上表面均设计有钉齿状结构的摩擦齿,这些摩擦齿是为了增加上终板与其配合的上节段颈椎配合的摩擦力,上终板上端面可以涂层,涂层的目的是在上端面涂上与人体骨生长相容性好的材料;上终板的下端面是圆柱形内腔,圆柱形内腔顶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圆柱形内腔表面光滑,这是为了与凹形衬垫的上端面配合;凹形衬垫呈扁平的圆柱状,凹形衬垫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设计成向凹的球面型,凹形衬垫外表面光滑,这种凹形设计能分散外力作用;下终板的上端面设计有圆弧形的凸筋,凸筋的作用是限定凹形衬垫活动的范围,凸筋弧圈内底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凸筋的弧圈内表面光滑,这是为了与凹形衬垫的下端面配合。下终版的下端面设计有定位梁,定位梁的作用是防止下终板与接触下段椎体后发生相对位移,下终板的上端面和定位梁上表面均设计有钉齿状结构的摩擦齿,这些摩擦齿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下终板上端面可以涂层,涂层的目的是在下端面涂上与人体骨生长相容性好的材料。使用时,凹形衬垫上部置入上终板的下端面上的圆柱形腔内,使圆柱形腔顶面与凹形衬垫的上端面形成上下光滑的凸凹球面互补配合,根据力学原理,这能使得上段椎体传到上终板的外力在到达凹形衬垫上表面时,经过这上凸下凹的球面配合结构,使外力自然地向四周分散,起到分散与缓解外力的作用,同时由于配合部位是光滑的凸凹球面设计,使得上终板与凹形衬垫的相对位移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完成;凹形衬垫的下端面与下终板的圆弧形凸筋的内底面接触,形成上下光滑的凹凸球面配合,根据力学原理,使得下下段椎体传到下终板的外力在到达凹形衬垫下表面时,经过这下凸上凹的球面配合结构,使外力自然地向四周分散,起到分散与缓解外力的作用,同时由于配合部位是光滑的凹凸球面设计,使得下终板与凹形衬垫的相对位移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完成。显而易见,本技术独特的设计解决了应力的问题,又能使患者颈部向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的活动,同时还适应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选用不同大小尺寸,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结构图,图中:上终板(1)、上定位梁(1a)、上摩擦齿(1b)、圆柱形内腔(1c)、孔(1d),凹形衬垫(2),下终板(3)、下定位梁(3a)、下摩擦齿(3b)、凸筋(3c)、圆柱形内腔(3d)。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上终板(1)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上终板(1)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凹形衬垫(2)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下终板(3)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的下终板(3)仰视图具体实施方案参见图1,上终板(1)上的上端面有上定位梁(1a),上定位梁(1a)的作用是防止上终板与人体的椎体接触后的相对位移,上终板(1)的上端面和上定位梁(1a)上表面均设计有钉齿状结构的上摩擦齿(1b),这些上摩擦齿(1b)是为了增加上终板(1)与人体脊椎上节段的摩擦力,上终板(1)的下端面是圆柱形内腔(1c),圆柱形内腔(1c)表面光滑,圆柱形内腔(1c)顶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这是为了与凹形衬垫(2)的上端面配合,圆柱形内腔(1c)壁上开有一个或数个孔(1d),孔(1d)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这些孔(1d)与下终板(3)上的槽口(3d)可形成内外连通的通道,使能起润滑作用的体液进出,上终板(1)上端面可以涂层,涂层的目的是在上端面涂上与人体骨生长相容性好的材料。凹形衬垫(2)呈扁平的圆柱状,凹形衬垫(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设计成光滑的凹形球面。下终板(3)上端面设计有圆弧形的凸筋(3c),凸筋(3c)的作用是限定凹形衬垫(2)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凸筋(3c)圈内底面是呈凸形的球面设计,凸筋(3c)的弧圈内表面光滑,凸筋(3c)上开有一个或数个槽口(3d),槽口(3d)的作用是使人体的体液能进入到圆弧形的凸筋(3c)的圆圈内,可以起到润滑作用,下终板(3)的下端面设计有下定位梁(3a),下终板(3)的下端面和下定位梁(3a)表面均设计有钉齿状结构的下摩擦齿(3b),这些下摩擦齿(3b)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下终板(3)下端面可以涂层,涂层的目的是在下端面涂上与人体骨生长相容性好的材料。使用时,凹形衬垫(2)上部置入上终板(1)的下端面的圆柱形内腔(1c)内,上终板(1)的圆柱形内腔(1c)顶面与凹形衬垫(2)的上端面与接触,形成上下光滑的凸凹球面互补配合,根据力学原理,力从人体上节端椎体传到上终板(1)的外力在到达凹形衬垫(2)上表面时,经过这上凸下凹的球面配合结构,使外力自然地向四周分散,起到分散与缓解外力的作用,同时由于配合部位是光滑的凸凹球面设计,使得上终板(1)与凹形衬垫(2)的相对位移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完成;凹形衬垫(2)的下端面置入下终板(3)的上端面的圆弧形凸筋(3c)弧圈内,使凹形衬垫(2)的下端面与圆弧形的凸筋(3c)内底面形成上下光滑的凹凸球面互补配合,根据力学原理,使得下节段椎体传到下终板(3)的外力在到达凹形衬垫(2)下表面时,经过这下凸上凹的球面配合结构,使外力自然地向四周分散,同时由于配合部位是光滑的凹凸球面设计,使得下终板(3)与凹形衬垫(2)的相对位移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完成。上终板(1)上的孔(1d)与下终板上的槽口(3d)形成通道,通道的作用是使人体的体液能进入到圆弧形的凸筋(3c)的弧圈内和圆柱形内腔(1c)内,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减少配合面的摩擦,从而减少配合面的磨损。显而易见,本技术独特的设计既解决了应力的问题,又能使患者颈部能向上下、前后、左右等6个方向的活动,同时还适应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选用不同大小尺寸,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活动人工颈椎间盘

【技术保护点】
可活动的人工颈椎间盘,它包括上终板(1),凹形衬垫(2),下终板(3),上终板(1)上有上定位梁(1a)、上摩擦齿(1b),上终板(1)上下端面设有圆柱形内腔(1c),圆柱形内腔(1c)顶面为凸形球面,凹形衬垫(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呈凹形球面设计,上终板(1)与凹形衬垫(2)配合面是上凸下凹的球面形配合,凹形衬垫(2)与下终板(3)配合是上凹下凸的球面形配合,下终板(3)的下端面有下定位梁(3a)、下摩擦齿(3b),上端面有圆弧形凸筋(3c)。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活动的人工颈椎间盘,它包括上终板(1),凹形衬垫(2),下终板(3),上终板(1)上有上定位梁(1a)、上摩擦齿(1b),上终板(1)上下端面设有圆柱形内腔(1c),圆柱形内腔(1c)顶面为凸形球面,凹形衬垫(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是呈凹形球面设计,上终板(1)与凹形衬垫(2)配合面是上凸下凹的球面形配合,凹形衬垫(2)与下终板(3)配合是上凹下凸的球面形配合,下终板(3)的下端面有下定位梁(3a)、下摩擦齿(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